第二百一十七章 亲迎礼(2/4)
翻脸啊!”
张峦不耐烦地一挥手:“那你就说‘尔父有训,尔当敬承’就行了,其他都不要记了,记也记不住。”
恰好此时张家两兄弟进得门来。
张延龄听到老父亲很不负责任的话,突然感觉怎么有点儿耳熟呢?又一想,这不就是《大明会典》上记录的后世太子纳妃的流程中,涉及到太子妃母亲的寄语?
感情最终记录在典籍上的话,就是你张某人不耐烦之下随口说出来的。
你还真是…
很不负责任哪!
张府的宾客逐渐多了起来。
不但另一个姑父徐琼来了,就连堂伯张殷也到来,除此之外还有张家一些亲戚,但凡手头活泛点的,都在听说张峦要嫁女儿当太子妃后,特地从老家兴济赶了过来。
张延龄甚至还在人群中发现了孙友的身影。
张延龄不由琢磨开了,这个差点儿成为亲家公的孙友跑来参加姐姐的婚礼,怎么感觉像是特意来砸场子的呢?
张峦对这些宾客基本都是笑脸相迎。
朝廷各衙门中,只有鸿胪寺有人来。
其余的官员因为跟张家不熟,前来送贺礼的是有不少,但亲临的却不多,毕竟高官基本参加了早晨宫廷内的醮戒仪式,出了宫门后多是各自奔赴衙门,只有徐琼作为张家姻亲前来出席而无需太多避讳。
还有顺天府居然也派了人来,还是府丞带着通判、推官前来,给足了张府面子。
再就是李孜省特地让人送来礼物,还写了祝词。
河间府地方官员,目前留滞京城的倒是基本都来了,但他们官轻势微,影响力极为有限。
对于京官来说,见太子什么的没什么必要,毕竟平常偶尔也有机会见到,但对地方官来说,能见太子一面,那是倍感荣幸。
除此之外。
张峦在国子监的同窗也来了许多,尤其是崔儒等几个跟张峦有过密切接触和一定交情的,都带了礼物前来。
当鸿胪寺赞引官到位后,负责记录此次典礼全貌的史官已在旁执笔等候。
很快便有人告知,太子将在一刻钟后抵达张府门前,这边有关亲迎环节中女方家人的礼数随之正式展开。
“亲迎日,妃家先于祠堂陈设祭物。妃服燕居冠服。妃父母率妃,诣祖宗前行礼,奠酒读祝。礼毕,执事者具酒馔于内进。妃饮食讫,父母坐于正堂。女执事引,妃诣父母前各四拜。
“父命之曰:‘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毋违。’母命之曰:‘尔父有训,尔当敬承。’
妃听受讫,次诣诸尊长行礼。毕,改服翟衣以俟亲迎…”
张延龄虽贵为太子妃的亲弟弟,但在成婚日这天他连个配角都算不上,因为任何礼数中都没有太子妃的弟弟应该做什么的设计和安排,但这并不妨碍他充当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反正在自己家里边,他站在哪儿都不会显得碍眼。
随后就是等太子驾临。
“…皇太子升辂,执雁者后随。乐作,仪从先导。随侍、官舍、官军、导从,由东长安门至妃家门外…”
“…主婚者请皇太子入中堂。皇太子先行,内官具服,捧雁随入,主婚者后行。至中堂,主婚者进立于堂中之左,妃母立于堂中之右,东西相向。皇太子至中堂…”
朱祐樘是完全按照规制执行的,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除了这些天覃吉和蒋琮提前教过他具体议程外,还有就是听从赞引官的指点,一丝不苟进行便可。
当太子出现在张府门内时,张延龄这个穿越者总算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历史上传说的圣明君主的模样。
也第一次看清楚了未来的弘治皇帝长什么样。
总的来说…
就是这个小伙相貌还算英俊,皮肤白皙细腻,有点儿不像男子。
但怎么说也算是一白遮三丑。
再加上朱佑樘还拥有其母亲的俊俏,脸上原本喷薄而出的青春痘如今也暗淡了,在今天明亮的阳光下更是近乎彻底隐身,那小模样…算得上是个标准的“小白脸”。
身高不错,只是稍微瘦了点…
想想自家姐姐才不过进宫一趟,就看上了眼前这个少年郎,张延龄就知道太子还是有点本钱的——不但是大明的皇储,财产有多丰厚也是明摆着的事情,加之还是个英俊的小白脸,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标准的高富帅。
亲迎礼按部就班就行。
“…女执事二人引妃出房,立于妃母之下。内官引皇太子至案前,内官捧雁跪进皇太子,皇太子以雁奠于案。内官引皇太子稍退,近东,西向立。
主婚者诣雁案前,行八拜礼,退复位,执事者彻案。引礼内官导,皇太子先行…”
就此夫妻间算是正式会面了。
接下来就是朱祐樘把心心念的美人儿接走。
张峦可没资格直接跟太子对话,只能眼巴巴地立在那儿,目送宫里来的漂亮女官把女儿引导至太子身旁。
朱祐樘见到张玗,不知怎的,阳光下一张脸红扑扑的,两只眼睛更是晶晶亮。
当然在场没人会仔细看这个,只有见证历史的张延龄瞧得真切。
眼前这少年郎还挺害羞的。
都说太子成婚,头两天宫里会安排宫女什么的先试一下婚,别让太子在新婚日什么都不懂,丢皇家的脸…
看来放到本朝太子朱佑樘身上,宫里边那是什么都没安排啊。
“…女执
张峦不耐烦地一挥手:“那你就说‘尔父有训,尔当敬承’就行了,其他都不要记了,记也记不住。”
恰好此时张家两兄弟进得门来。
张延龄听到老父亲很不负责任的话,突然感觉怎么有点儿耳熟呢?又一想,这不就是《大明会典》上记录的后世太子纳妃的流程中,涉及到太子妃母亲的寄语?
感情最终记录在典籍上的话,就是你张某人不耐烦之下随口说出来的。
你还真是…
很不负责任哪!
张府的宾客逐渐多了起来。
不但另一个姑父徐琼来了,就连堂伯张殷也到来,除此之外还有张家一些亲戚,但凡手头活泛点的,都在听说张峦要嫁女儿当太子妃后,特地从老家兴济赶了过来。
张延龄甚至还在人群中发现了孙友的身影。
张延龄不由琢磨开了,这个差点儿成为亲家公的孙友跑来参加姐姐的婚礼,怎么感觉像是特意来砸场子的呢?
张峦对这些宾客基本都是笑脸相迎。
朝廷各衙门中,只有鸿胪寺有人来。
其余的官员因为跟张家不熟,前来送贺礼的是有不少,但亲临的却不多,毕竟高官基本参加了早晨宫廷内的醮戒仪式,出了宫门后多是各自奔赴衙门,只有徐琼作为张家姻亲前来出席而无需太多避讳。
还有顺天府居然也派了人来,还是府丞带着通判、推官前来,给足了张府面子。
再就是李孜省特地让人送来礼物,还写了祝词。
河间府地方官员,目前留滞京城的倒是基本都来了,但他们官轻势微,影响力极为有限。
对于京官来说,见太子什么的没什么必要,毕竟平常偶尔也有机会见到,但对地方官来说,能见太子一面,那是倍感荣幸。
除此之外。
张峦在国子监的同窗也来了许多,尤其是崔儒等几个跟张峦有过密切接触和一定交情的,都带了礼物前来。
当鸿胪寺赞引官到位后,负责记录此次典礼全貌的史官已在旁执笔等候。
很快便有人告知,太子将在一刻钟后抵达张府门前,这边有关亲迎环节中女方家人的礼数随之正式展开。
“亲迎日,妃家先于祠堂陈设祭物。妃服燕居冠服。妃父母率妃,诣祖宗前行礼,奠酒读祝。礼毕,执事者具酒馔于内进。妃饮食讫,父母坐于正堂。女执事引,妃诣父母前各四拜。
“父命之曰:‘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毋违。’母命之曰:‘尔父有训,尔当敬承。’
妃听受讫,次诣诸尊长行礼。毕,改服翟衣以俟亲迎…”
张延龄虽贵为太子妃的亲弟弟,但在成婚日这天他连个配角都算不上,因为任何礼数中都没有太子妃的弟弟应该做什么的设计和安排,但这并不妨碍他充当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反正在自己家里边,他站在哪儿都不会显得碍眼。
随后就是等太子驾临。
“…皇太子升辂,执雁者后随。乐作,仪从先导。随侍、官舍、官军、导从,由东长安门至妃家门外…”
“…主婚者请皇太子入中堂。皇太子先行,内官具服,捧雁随入,主婚者后行。至中堂,主婚者进立于堂中之左,妃母立于堂中之右,东西相向。皇太子至中堂…”
朱祐樘是完全按照规制执行的,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除了这些天覃吉和蒋琮提前教过他具体议程外,还有就是听从赞引官的指点,一丝不苟进行便可。
当太子出现在张府门内时,张延龄这个穿越者总算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历史上传说的圣明君主的模样。
也第一次看清楚了未来的弘治皇帝长什么样。
总的来说…
就是这个小伙相貌还算英俊,皮肤白皙细腻,有点儿不像男子。
但怎么说也算是一白遮三丑。
再加上朱佑樘还拥有其母亲的俊俏,脸上原本喷薄而出的青春痘如今也暗淡了,在今天明亮的阳光下更是近乎彻底隐身,那小模样…算得上是个标准的“小白脸”。
身高不错,只是稍微瘦了点…
想想自家姐姐才不过进宫一趟,就看上了眼前这个少年郎,张延龄就知道太子还是有点本钱的——不但是大明的皇储,财产有多丰厚也是明摆着的事情,加之还是个英俊的小白脸,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标准的高富帅。
亲迎礼按部就班就行。
“…女执事二人引妃出房,立于妃母之下。内官引皇太子至案前,内官捧雁跪进皇太子,皇太子以雁奠于案。内官引皇太子稍退,近东,西向立。
主婚者诣雁案前,行八拜礼,退复位,执事者彻案。引礼内官导,皇太子先行…”
就此夫妻间算是正式会面了。
接下来就是朱祐樘把心心念的美人儿接走。
张峦可没资格直接跟太子对话,只能眼巴巴地立在那儿,目送宫里来的漂亮女官把女儿引导至太子身旁。
朱祐樘见到张玗,不知怎的,阳光下一张脸红扑扑的,两只眼睛更是晶晶亮。
当然在场没人会仔细看这个,只有见证历史的张延龄瞧得真切。
眼前这少年郎还挺害羞的。
都说太子成婚,头两天宫里会安排宫女什么的先试一下婚,别让太子在新婚日什么都不懂,丢皇家的脸…
看来放到本朝太子朱佑樘身上,宫里边那是什么都没安排啊。
“…女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