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名声(3/4)
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道:“那…那你徐姑父还…还让我出手帮忙?
“这种当面揭人短的行为,事后不加以报复…就算是好的…居然还反其道而行之…他跟我说的是反话吧?”
张延龄思忖了一下,断然摇头:“未必。徐姑父既想获得好名声,最好是树立一个以德报怨的良好形象,但刘吉和钱能都是他开罪不起的大人物,尤其是钱能,那可是御马监太监梁芳的门人,堪称地方宦官中的一霸,这次贡品事件他就掺和进来,所以徐姑父才不好通过自己手头的权力去运作。”
“啊,情况这么复杂吗?”
张峦先感慨一句,随即恍然道,“所以他想让我去求求李孜省…有李孜省出面的话,刘吉和钱能就怪不到他头上了,他却可以藉此在士林捞取好名声。”
“应该是如此,不过事后他还得拜托父亲你帮他把这件事申明一下,为他表表功,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他为人非常大度,值得相交。”张延龄道。
张峦摆摆手:“嘿,就跟你之前说的那般,这些当官的心眼儿就是多,为了个好名声,至于吗?”
张延龄道:“爹,你是不明白他现在的处境,明明已位列六部侍郎,朝廷正三品大员,可说是已然熬出了头,但在士林中名声却不佳,甚至很多人将其归类为佞臣,他可是在翰林院熬了三十年的人,你觉得他甘心这一辈子在官场虚度光阴吗?”
张峦不屑道:“在哪儿当官不一样?”
“不一样,大不一样。”
张延龄连连摇头,“翰林院可说是清水衙门,众翰林是很清贵,但可惜手上无权无势,就靠士林的名望撑着,南京翰林院更是清水中的清水,徐姑父这一辈子当官没捞到什么好处,就等着有朝一日显贵,为士林仰慕。
“而现在爹你虽然帮他获得晋升六部侍郎的机会,却还没有帮他在士林中扭转名声,他能不着急吗?”
张峦不以为然地道:“去徐府拜访前咱不就说好了,不见兔子不撒鹰。再说那个陈音,就算帮其恢复官位,对咱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吗?”
张延龄笑道:“也不能说一点好处都没有,等将来…有个当侍郎或者尚书的亲信,能够在朝廷随时随地发出咱的声音,或能帮到太子;日后就算咱姐夫当了皇帝,不还是要有朝中大员抛砖引玉,咱才能借题发挥吗?总之利大于弊…”
“嘶,又在这儿瞎说,小心隔墙有耳。”
张峦又听到儿子说大逆不道的话,紧张得四下张望一番,才又道,“那我该如何做?去跟李孜省提出请求?李孜省会轻易答应咱?”
张延龄却出乎意料地否决了:“不用,姑且不说李孜省是否会同意,单就是为了一个外人欠下李孜省的人情就不值得。再则,姑父想获得好名声,帮曾经的仇敌固然是个好办法,但事情太过委婉和曲折,人家也未必会领情。咱现在只需要知道徐姑父目的是什么就行。”
“那…该怎样?”
“爹,咱跟陈音素不认识,贸然去跟李孜省提帮这样一个贬官复职,李孜省恐怕会觉得咱是疯子。要帮姑父获得好名声的方法很多,既能帮到他,还能让他知道是你的功劳,让他以后事事都仰仗你,不更好吗?”
“嘿嘿嘿,你小子说话倒是挺中听的,但就是不知牛皮吹破了能不能收得住!为父倒要看看,回头你怎么帮他!”
“二弟,你跟爹谈什么了?那么久?”
张玗坐在床沿边,见到弟弟进来,有些不高兴。
觉得家人冷落了她。
张延龄大咧咧往姐姐身边一坐,压根儿没把自己当作外人。他这会儿已经把准了姐姐的脉,知道姐姐现在是出嫁前综合症,各种觉得娘家人已不把她当自己人,同时又对未来产生迷茫…
“谈徐家姑父的事。”
张延龄简单地介绍情况。
张玗道:“行啊,延龄,你现在有本事了,人家徐姑父乃朝中重臣,有什么事还需要你来帮忙?”
“那可不是?徐姑父是通过李孜省调到京城做京官的,他想扭转一下自己在士林圈子的坏名声,所以跟爹商量,想要走一些特殊的途径。”张延龄道。
“那你怎么帮?”
张玗好奇地问道,此举大概就跟出考题一样。
弟弟如果连一个朝中重臣都能帮,那以后帮自己不是小儿科?
张延龄笑道:“方法有很多,我还没仔细想,回头我自会替他好好筹谋一番。姐,你也别拿这种奚落的眼神看我…咱就说个最简单的,张口就来…回头你在姐夫面前说说他的好话,让他有机会重回翰林院,充当经筵日讲官,不就行了?”
张玗诧异:“咦?怎么还有我的事?”
张延龄指了指她的瑶鼻,道:“姐,先前小弟那么帮你,让你当上皇后,你以为啥都不用付出吗?姐夫现在对你可是千依百顺,信不信你到了宫里,姐夫肯定对你呵护备至?这是谁的功劳?”
“行了,行了,知道全是你在背后相助…我这不…还有麻烦事要求你…”
张玗这会儿委屈巴巴的,用哀怨的眼神看着弟弟。
张延龄笑道:“知道了,我早就给姐姐准备好了诗词,最好姐姐回头猛然间想起来,吟上那么一两首,准能把姐夫迷得神魂颠倒。”
“快,快…拿给我看看。”
张玗一副激动的样子。
“不是要吃饭了吗?我进来的时候,都闻
“这种当面揭人短的行为,事后不加以报复…就算是好的…居然还反其道而行之…他跟我说的是反话吧?”
张延龄思忖了一下,断然摇头:“未必。徐姑父既想获得好名声,最好是树立一个以德报怨的良好形象,但刘吉和钱能都是他开罪不起的大人物,尤其是钱能,那可是御马监太监梁芳的门人,堪称地方宦官中的一霸,这次贡品事件他就掺和进来,所以徐姑父才不好通过自己手头的权力去运作。”
“啊,情况这么复杂吗?”
张峦先感慨一句,随即恍然道,“所以他想让我去求求李孜省…有李孜省出面的话,刘吉和钱能就怪不到他头上了,他却可以藉此在士林捞取好名声。”
“应该是如此,不过事后他还得拜托父亲你帮他把这件事申明一下,为他表表功,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他为人非常大度,值得相交。”张延龄道。
张峦摆摆手:“嘿,就跟你之前说的那般,这些当官的心眼儿就是多,为了个好名声,至于吗?”
张延龄道:“爹,你是不明白他现在的处境,明明已位列六部侍郎,朝廷正三品大员,可说是已然熬出了头,但在士林中名声却不佳,甚至很多人将其归类为佞臣,他可是在翰林院熬了三十年的人,你觉得他甘心这一辈子在官场虚度光阴吗?”
张峦不屑道:“在哪儿当官不一样?”
“不一样,大不一样。”
张延龄连连摇头,“翰林院可说是清水衙门,众翰林是很清贵,但可惜手上无权无势,就靠士林的名望撑着,南京翰林院更是清水中的清水,徐姑父这一辈子当官没捞到什么好处,就等着有朝一日显贵,为士林仰慕。
“而现在爹你虽然帮他获得晋升六部侍郎的机会,却还没有帮他在士林中扭转名声,他能不着急吗?”
张峦不以为然地道:“去徐府拜访前咱不就说好了,不见兔子不撒鹰。再说那个陈音,就算帮其恢复官位,对咱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吗?”
张延龄笑道:“也不能说一点好处都没有,等将来…有个当侍郎或者尚书的亲信,能够在朝廷随时随地发出咱的声音,或能帮到太子;日后就算咱姐夫当了皇帝,不还是要有朝中大员抛砖引玉,咱才能借题发挥吗?总之利大于弊…”
“嘶,又在这儿瞎说,小心隔墙有耳。”
张峦又听到儿子说大逆不道的话,紧张得四下张望一番,才又道,“那我该如何做?去跟李孜省提出请求?李孜省会轻易答应咱?”
张延龄却出乎意料地否决了:“不用,姑且不说李孜省是否会同意,单就是为了一个外人欠下李孜省的人情就不值得。再则,姑父想获得好名声,帮曾经的仇敌固然是个好办法,但事情太过委婉和曲折,人家也未必会领情。咱现在只需要知道徐姑父目的是什么就行。”
“那…该怎样?”
“爹,咱跟陈音素不认识,贸然去跟李孜省提帮这样一个贬官复职,李孜省恐怕会觉得咱是疯子。要帮姑父获得好名声的方法很多,既能帮到他,还能让他知道是你的功劳,让他以后事事都仰仗你,不更好吗?”
“嘿嘿嘿,你小子说话倒是挺中听的,但就是不知牛皮吹破了能不能收得住!为父倒要看看,回头你怎么帮他!”
“二弟,你跟爹谈什么了?那么久?”
张玗坐在床沿边,见到弟弟进来,有些不高兴。
觉得家人冷落了她。
张延龄大咧咧往姐姐身边一坐,压根儿没把自己当作外人。他这会儿已经把准了姐姐的脉,知道姐姐现在是出嫁前综合症,各种觉得娘家人已不把她当自己人,同时又对未来产生迷茫…
“谈徐家姑父的事。”
张延龄简单地介绍情况。
张玗道:“行啊,延龄,你现在有本事了,人家徐姑父乃朝中重臣,有什么事还需要你来帮忙?”
“那可不是?徐姑父是通过李孜省调到京城做京官的,他想扭转一下自己在士林圈子的坏名声,所以跟爹商量,想要走一些特殊的途径。”张延龄道。
“那你怎么帮?”
张玗好奇地问道,此举大概就跟出考题一样。
弟弟如果连一个朝中重臣都能帮,那以后帮自己不是小儿科?
张延龄笑道:“方法有很多,我还没仔细想,回头我自会替他好好筹谋一番。姐,你也别拿这种奚落的眼神看我…咱就说个最简单的,张口就来…回头你在姐夫面前说说他的好话,让他有机会重回翰林院,充当经筵日讲官,不就行了?”
张玗诧异:“咦?怎么还有我的事?”
张延龄指了指她的瑶鼻,道:“姐,先前小弟那么帮你,让你当上皇后,你以为啥都不用付出吗?姐夫现在对你可是千依百顺,信不信你到了宫里,姐夫肯定对你呵护备至?这是谁的功劳?”
“行了,行了,知道全是你在背后相助…我这不…还有麻烦事要求你…”
张玗这会儿委屈巴巴的,用哀怨的眼神看着弟弟。
张延龄笑道:“知道了,我早就给姐姐准备好了诗词,最好姐姐回头猛然间想起来,吟上那么一两首,准能把姐夫迷得神魂颠倒。”
“快,快…拿给我看看。”
张玗一副激动的样子。
“不是要吃饭了吗?我进来的时候,都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