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格局(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人…绝无可能…”  

“为何?”  

朱祐樘脸上带着好奇,“老伴以前常对我说,人心最是难测,为何这次却如此笃定呢?”  

覃吉哑然失笑。  

难道要告诉你,其实是你老丈人和小舅子暗中帮你?  

他们的利益与你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荣辱与共,不帮你又能帮谁呢?  

覃吉没有回答,反问道;“过几天,就是亲迎的日子,太子可有准备好?”  

“嗯!”  

朱祐樘脸上瞬间潮红一片,两眼冒光,雀跃道:“早就准备好了,我又给她写了一封信,里面满是我对她浓浓的思念,却不知是否该送出去。毕竟马上就能见到她本人了。”  

覃吉道:“太子把信交给我吧。回头,我便将这封信转交…”  

朱祐樘不疑有它,还以为覃吉跟以前一样,直接把信交给钦天监的人,当即兴冲冲地道:“那一切就拜托老伴了。”  

与覃吉分开后的两天,张延龄都在忙着烧制玻璃。  

加了纯碱进去后,烧制出来的玻璃成品更趋向透明,再通过特殊的成型模具加持,十几块玻璃中就能出几块比较合适的凹透镜和凸透镜材料,剩下就是修边和打磨。  

具体的制造工艺,张延龄自己也在摸索中,这些他暂时不会假手于人。  

“老二,看你忙得紧,却不知在忙些啥。”  

张鹤龄可闲不住,没事就跑出去,名义上是招募人才,说是要振兴老张家,但其实就是找乐子疯玩。  

这天又是大半天没瞧见他人影,下午回来后就一屁股坐到了弟弟身旁,看着弟弟在那儿忙活。  

张延龄随口问道:“大哥没去新工坊那边看看?”  

“那边有啥好看的?一堆人在那儿修池子,有些棚子建造得也不怎么牢固,没啥看头。”张鹤龄说着,终于站起来,把脑袋往前凑了凑,问道:“弄好没?”  

“快了,快了。这是第二批,里面还在烧制下一批,估计明天上午就能造出十个望远镜。”  

张延龄说着,又拿起一个竹筒比对了一下。  

竹筒是找人专门定制的,上面精修了花纹纹理,毕竟是要当作贡品的东西,时间又不仓促,总得要进行一些表面装饰,让其显得更华贵些。  

张鹤龄问道:“这样一个东西,能卖多少银子?”  

张延龄抬头瞅了他一眼,笑了笑,道:“这可不是拿来卖的,市面上你想买也买不到,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那干啥用的?”  

张鹤龄并未被告知东宫的事情,所以只当弟弟是在制造东西赚钱,却不知这件事关系到东宫储君之位的安稳,更关系到张家的荣华富贵,远比做生意重要多了。  

“大哥,你打听那么多作何?给你的银子,够花吗?”  

张延龄有意转换话题。  

“哪儿能够?”  

张鹤龄马上不想再去打听望远镜的用途,觍着脸央求,“再给点呗…男人在外,总是需要钱花的。要不这样,你把徽商给你的银子放在我这儿来,如何?”  

张延龄道:“不是说好了银子由我掌管吗?”  

张鹤龄皱眉:“我是大哥,现在连吃个饭喝个茶,都要从你这儿支取银子,为兄哪来的面子?以后咱俩可要账目分明,别说赚钱了就随随便便从指头缝里漏一点给我,别把我当叫花子给打发喽。”  

“行了,行了。”  

张延龄没好气地道,“以后少不了你银子花,但现在不行!你与其在这里跟我啰嗦,不如去跟爹娘讨去。咱现在是创业阶段,到处都需要钱,怎么敢乱用?你也别总想着不劳而获…”  

张鹤龄重新坐下来,翘着二郎腿,扁了扁嘴道:“我哪里不劳了?天天都劳,就是不知劳什子鬼。”  

张延龄好奇地问道:“咦?你从哪儿学来的俏皮话?”  

“啥?劳什子鬼么?外面一个北边来的鞑子,做生意的,我从他口中听来的,还挺有趣的…他们是来京城贩马的,据说生意做得不小。”张鹤龄解释道。  

张延龄点了点头:“回头带我去看看。”  

张鹤龄道:“咱不是跟徽商做买卖吗?北边那些个山野之人,跟咱的生意有啥关联?行,只要你肯给银子,别说带你去见鞑子,就算带你去上刀山下火海,当兄长的也不在话下。嘿,说了这么多,钱呢?”  

“呶,这是五文钱,拿去花,别干扰我干活就行!”张延龄终于忍受不了兄长的唠叨,从怀里掏出几枚铜板塞到张鹤龄手里。  

张鹤龄虽然嫌弃钱少,但还是接了过去,转眼就溜没人影了。  

傍晚张家兄弟回家时,恰好看到孙家的马车离开。  

张延龄进到院子,就见到张峦又在那儿翻箱子,显然此番孙友亲自登门,给家里的馈赠不少。  

“爹,孙家人来作甚?”  

张延龄问道。  

张峦介绍情况:“他是瞅准了时间,觉得我应该回家了,便特地来咱家走动…他一直留在京城没返乡,想让咱多照顾他点。”  

张鹤龄走了过去,大咧咧往其中一口木箱的盖盖上一坐,道:“爹,你现在这官,当得没啥劲,每天都不用去衙门点卯,连个手下都没有,能照顾到他啥?要真有能力,是不是先照顾一下你儿子我?”  

张峦板着脸喝斥:“到现在都还没个正形!进房去,别碍眼!”  

“稀奇了。”  

张鹤龄诧异地问道,“现在真的懒得骂我了吗?你小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