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同舟共济(1/2)
当覃昌被叫醒跟李孜省会合时,听说了人马将要转移到偏头关的消息。
“连夜开拔吗?”
覃昌有些紧张地问道。
“是。”
李孜省道,“咱军中主要是以京营兵、大同兵和本地卫所兵为主,我已提前跟他们打过招呼,回头再告诉偏关增援来的那批人,让他们跟着一起走…正好在前面引路。”
覃昌道:“表功奏疏我已经报上去了,料想监察御史很快就会莅临军中,到时他或许会告我们临阵脱逃。”
李孜省苦笑着道:“覃公公,这就是张国丈不想在朝为官的原因…你做得再好都有人挑毛病,简直莫名其妙。”
“呵呵。”
覃昌闻言不由摇头苦笑。
他心想,听你这话里的意思,当初我就是专门挑张国丈毛病的那个人呗?
李孜省接着道:“眼下,咱得保证把到手的功劳给保住,好在朝中有人为咱说话,倒也不用太担心…您说,怀公公是站在支持我们的立场上,还是会站到对立面上呢?”
覃昌道:“李大人,这节骨眼儿上你说这些不合适吧?就不怕传入怀公公耳中,横生波折?”
“我怕什么?我的名声本来就不好,谁都把我当成大明的罪人,瞻前顾后对我而言纯属多余…”
李孜省嗤之以鼻道,“我只是想让覃公公您认清楚当下的形势,该知道现在朝中谁能替咱说话,谁又会跟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家伙走在一道。”
覃昌脸上的肌肉稍微抽搐了两下。
显然李孜省这话,戳到了覃昌的心窝子上。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道:“咱家现在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唉,想想真悲哀,咱家不过是奉旨往西北走一趟,今后或许就要在宁夏、甘肃之地久留,做一地镇守。
“不过,要是真有人在陛下跟前帮忙说上几句好话,或许咱家有生之年还能回到京师…”
“哈哈。”
李孜省笑道,“这有何难?只要覃公公把自己归入张国丈阵营,东山再起指日可待…可别说我害你,就算你不想跟我们上同一条船,但问题是现在你已在船上了,且远未到跳船的时候,咱得同舟共济,一起迎接风浪。”
“是,是。”
哪怕覃昌再不情愿,此时也只能附和。
因为连他这个向来反对外戚擅权之人,都看出来了,此时能帮到自己和李孜省的只有国丈张峦了。
除了张峦外,谁会真的实事求是,且“大公无私”为他们仗义执言呢?
奏捷奏疏已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保国公朱永也统领京营兵马,正在紧急赶往偏头关的路上。
李孜省和覃昌带着由几支部队汇合成的杂牌军,准备固守偏头关一线,因为张峦的来信中已表明,鞑靼人下一步的目标很可能是偏头关,要全力防备鞑靼人的毁关行为,保证关口不失。
而在京师内。
此时张峦正在家中安心养病。
说是养病,其实就是白天待在家里装装样子,随时应对各种各样前来慰问的人,一到天黑就往外跑,人影子都看不到。
张延龄去给老父亲诊病时,不由发出感慨:“就算是好人也经不起你这样折腾…你真不怕把自己小命给嚯嚯掉啊…”
张峦闻言立即将手抽了回来,不让儿子继续搭脉,板着脸喝斥:“之前是谁说,为父身体没事的?要不是某人,为父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根本不敢在外边露面?哼,我要是出了事,就去找某人算账。”
张延龄无奈道:“唉,某人可真倒霉,除了要替人谋前程,还要保证那人在浪得飞起的情况下身体不出问题,简直是无妄之灾。”
“嘿。”
张峦道,“为父不出门,对你来说不是好事吗?咱们家现在由你来做主,我看你把所有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挺好的啊。
“反正最近为父一点儿奋斗的心思都没了,一心就想养老,天大的事也等过了正月再说。”
张延龄一脸不爽:“等过了正月,你是不是还要说等开春后再说?哼,喜欢推诿的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爹,不是我说你,你养病就像在衙门坐班一样,白天养晚上就溜出去逍遥快活,铁打的身子也遭不住啊!”
“为父也想白天出去,正常作息,但就怕…被人瞧见,说我装病,实在没办法…”张峦居然一脸为难之色。
张延龄哭笑不得:“爹,你真以为别人不知道你是在装病呢?”
张峦骂道:“还不是要怪你小子,非让我去掺和军政大事,头两天覃吉来访,你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嘿,好家伙,朝中参劾我的奏疏都快堆成座小山了,还好皇帝是我女婿,要是换作一般朝臣,非栽跟斗不可!”
乾清宫内。
又有一批奏疏送到皇帝面前,而怀恩特地把一些参劾张峦的奏疏给挑了出来,放到了一边。
大概意思是,陛下您就算再信任您岳父,是不是偶尔也要倾听一下群众的呼声?
朱祐樘很快就发现这些奏疏,却置若罔闻,直接把奏本推到一旁,对覃吉道:“老伴,你帮朕把这些回复了…内阁的票拟一概不听,直接驳回便可。”
覃吉看了眼怀恩,建议道:“陛下,其实要是您不想面对奏疏,完全可以留中不发。没必要驳斥。”
朱祐樘道:“我就这一个岳父,莫说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哪怕做错了,就该被人群起而攻之吗?请
“连夜开拔吗?”
覃昌有些紧张地问道。
“是。”
李孜省道,“咱军中主要是以京营兵、大同兵和本地卫所兵为主,我已提前跟他们打过招呼,回头再告诉偏关增援来的那批人,让他们跟着一起走…正好在前面引路。”
覃昌道:“表功奏疏我已经报上去了,料想监察御史很快就会莅临军中,到时他或许会告我们临阵脱逃。”
李孜省苦笑着道:“覃公公,这就是张国丈不想在朝为官的原因…你做得再好都有人挑毛病,简直莫名其妙。”
“呵呵。”
覃昌闻言不由摇头苦笑。
他心想,听你这话里的意思,当初我就是专门挑张国丈毛病的那个人呗?
李孜省接着道:“眼下,咱得保证把到手的功劳给保住,好在朝中有人为咱说话,倒也不用太担心…您说,怀公公是站在支持我们的立场上,还是会站到对立面上呢?”
覃昌道:“李大人,这节骨眼儿上你说这些不合适吧?就不怕传入怀公公耳中,横生波折?”
“我怕什么?我的名声本来就不好,谁都把我当成大明的罪人,瞻前顾后对我而言纯属多余…”
李孜省嗤之以鼻道,“我只是想让覃公公您认清楚当下的形势,该知道现在朝中谁能替咱说话,谁又会跟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家伙走在一道。”
覃昌脸上的肌肉稍微抽搐了两下。
显然李孜省这话,戳到了覃昌的心窝子上。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道:“咱家现在还有选择的余地吗?唉,想想真悲哀,咱家不过是奉旨往西北走一趟,今后或许就要在宁夏、甘肃之地久留,做一地镇守。
“不过,要是真有人在陛下跟前帮忙说上几句好话,或许咱家有生之年还能回到京师…”
“哈哈。”
李孜省笑道,“这有何难?只要覃公公把自己归入张国丈阵营,东山再起指日可待…可别说我害你,就算你不想跟我们上同一条船,但问题是现在你已在船上了,且远未到跳船的时候,咱得同舟共济,一起迎接风浪。”
“是,是。”
哪怕覃昌再不情愿,此时也只能附和。
因为连他这个向来反对外戚擅权之人,都看出来了,此时能帮到自己和李孜省的只有国丈张峦了。
除了张峦外,谁会真的实事求是,且“大公无私”为他们仗义执言呢?
奏捷奏疏已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保国公朱永也统领京营兵马,正在紧急赶往偏头关的路上。
李孜省和覃昌带着由几支部队汇合成的杂牌军,准备固守偏头关一线,因为张峦的来信中已表明,鞑靼人下一步的目标很可能是偏头关,要全力防备鞑靼人的毁关行为,保证关口不失。
而在京师内。
此时张峦正在家中安心养病。
说是养病,其实就是白天待在家里装装样子,随时应对各种各样前来慰问的人,一到天黑就往外跑,人影子都看不到。
张延龄去给老父亲诊病时,不由发出感慨:“就算是好人也经不起你这样折腾…你真不怕把自己小命给嚯嚯掉啊…”
张峦闻言立即将手抽了回来,不让儿子继续搭脉,板着脸喝斥:“之前是谁说,为父身体没事的?要不是某人,为父至于像现在这样被动,根本不敢在外边露面?哼,我要是出了事,就去找某人算账。”
张延龄无奈道:“唉,某人可真倒霉,除了要替人谋前程,还要保证那人在浪得飞起的情况下身体不出问题,简直是无妄之灾。”
“嘿。”
张峦道,“为父不出门,对你来说不是好事吗?咱们家现在由你来做主,我看你把所有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挺好的啊。
“反正最近为父一点儿奋斗的心思都没了,一心就想养老,天大的事也等过了正月再说。”
张延龄一脸不爽:“等过了正月,你是不是还要说等开春后再说?哼,喜欢推诿的人,总是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爹,不是我说你,你养病就像在衙门坐班一样,白天养晚上就溜出去逍遥快活,铁打的身子也遭不住啊!”
“为父也想白天出去,正常作息,但就怕…被人瞧见,说我装病,实在没办法…”张峦居然一脸为难之色。
张延龄哭笑不得:“爹,你真以为别人不知道你是在装病呢?”
张峦骂道:“还不是要怪你小子,非让我去掺和军政大事,头两天覃吉来访,你不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嘿,好家伙,朝中参劾我的奏疏都快堆成座小山了,还好皇帝是我女婿,要是换作一般朝臣,非栽跟斗不可!”
乾清宫内。
又有一批奏疏送到皇帝面前,而怀恩特地把一些参劾张峦的奏疏给挑了出来,放到了一边。
大概意思是,陛下您就算再信任您岳父,是不是偶尔也要倾听一下群众的呼声?
朱祐樘很快就发现这些奏疏,却置若罔闻,直接把奏本推到一旁,对覃吉道:“老伴,你帮朕把这些回复了…内阁的票拟一概不听,直接驳回便可。”
覃吉看了眼怀恩,建议道:“陛下,其实要是您不想面对奏疏,完全可以留中不发。没必要驳斥。”
朱祐樘道:“我就这一个岳父,莫说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哪怕做错了,就该被人群起而攻之吗?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