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无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夏侯楙有些醉醺醺的从城墙下走上来。  

司马懿大败汉军,对于魏朝来说,自然是大好事,今夜整个长安显贵都受邀去往宫中饮宴,夏侯楙作为清河公主的驸马,自然也算是魏朝显贵。  

只是夏侯楙并不开心。  

当年关中之败,夏侯楙失了长安,后来随着曹真败军返回,先一步被安排送过和,但他过来了,曹真没有,关于夏侯楙丢了长安,在许多人眼里,就成了导致关中大败的罪魁祸首,无论是曹睿在位的时候还是曹芳继位,夏侯楙始终不得重用,前几年,还差点被自己几个兄弟诬告。  

至于跟清河公主的夫妻关系,也是一言难尽,今夜满朝文武在皇宫饮宴,唯独他,虽然身在皇宫,但好像却被整个世界孤立一般。  

已是不惑之年,身为夏侯惇之子,却一事无成,挂着尚书之职,但却没有丝毫权利,今夜借着酒劲儿,将清河公主狠狠地骂了一顿,现在家里是回不去了,索性来城墙上吹吹风,也放空一下精神。  

“平乡侯!”一名将士见到夏侯楙上来,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  

“不必多礼,我来站一会儿就走。”夏侯楙摆了摆手,自当年关中之战以后,他就没再领过兵,如今这些将士虽然对他客气,但显然是来赶人的,夏侯楙有些烦躁。  

“军中有规矩…”守城将领苦笑道。  

“啧…”夏侯楙叹了口气,一个小小的城门守将都敢拿规矩来压他了么?正要发怒,目光陡然一凝,看向对方背后。  

一名身披藤甲的战事突然从城墙上爬上来。  

夏侯楙甩了甩脑袋,以为自己喝晕了。  

“平…”那守城将领见状,正想说什么,身后突然伸出一只大手,在将领愕然的目光中,一把捂住他的口鼻。  

“噗”  

冰冷的闷响声中,将领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夏侯楙终于反应过来。  

“敌…”下意识的,夏侯楙想要高喊,甚至忘了自己腰间同样挂有佩剑,指示下一课,那藤甲兵眼中凶光一闪,一口短刀在火把的光芒下,反射出一抹寒光,瞬间没入夏侯楙的口中,直接穿颅而过,将他死死的钉在敌楼上。  

周围几名魏军也发现了不对,连忙想要冲上来,却被从另一边扑上来的藤甲兵迅速扑灭,厮杀声只在极小的范围内开始不断响起,魏军反应的速度有些快。  

城外,看着吊桥开始往下落,刘毅挥了挥手道:“举火,准备入城!”  

他要做出大军出现在邺城的状态,让邺城内部先乱。  

“举火!”庞会一声喝令,嘹亮的号角声在夜空中回荡,一排排火把不断亮起,在庞会的指挥下开始进城。  

刘毅并没有动,在亲卫的保护下站在城外默默地看着五千兵马一人举起一个火架,开始缓缓地向城中移动。  

站在这边看不出来,但站在邺城的城墙上,这场面应该不小吧?  

邺城开始乱了,汉军的突然出现,这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毕竟,就在今天,司马懿传来的捷报中,已经打到河内,重夺河内有望,汉军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邺城外?  

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想那么多了。  

皇宫中,蒋济等一众大臣匆匆赶来,劝曹芳尽快出城,以避汉军锋芒。  

“汉军很多么?”曹芳皱眉问道。  

“很多!”蒋济点了点头,看着曹芳道:“而且城门已破,汉军已然杀入城中,陛下,再不走,若被汉军生擒,我大魏亡矣!”  

别管汉军是怎么绕过司马懿的大军杀到邺城的,但此刻汉军杀入城中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汉军的战力相当恐怖,之前蒋济一直在带兵试图将汉军赶出去,但根本挡不住,否则若有希望,他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劝曹芳离开邺城,但现在,汉军已经挡不住了,若曹芳被汉军生擒的话,那大魏就彻底完了。  

“可是太尉说…”曹芳有些犹豫,当初司马懿是力主不迁都的,若此时迁都的话,那司马懿回来,自己该如何解释?  

“陛下!”蒋济苦涩道:“臣也知道,若迁都有损我大魏国运,但如今,若不迁都,大魏将亡于今日!若太尉怪罪,臣愿以死谢罪,但眼下,必须走!”  

曹芳还是有些迟疑,但宫外的喊杀声已经响成了一片,蒋济也顾不得许多了,当下告罪一声,拉起曹芳便走。  

汇合了群臣之后,众人一路往南门而去,眼下邺城虽失,但司马懿刚刚大胜一场,魏军还有反攻邺城的机会。  

“你说什么?”刘毅看着眼前俘虏的魏军将领,皱眉道:“司马懿大胜?何时的事情?”  

那被生擒的曹军将领显然不是什么硬气人物,犹豫片刻后,在刘毅的威胁下就将一切都说出来:“就在昨日,太尉传回捷报,于内黄大破李严之后,已经复夺回黎阳、延津等地,如今正在河内与汉军对峙!”  

“我军伤亡如何?”刘毅心底有些发沉,看着对方道。  

“这…末将实在不知,末将不过军中一校尉,所知甚少!”那将领连忙告饶道。  

“庞会!”刘毅沉默片刻后,对着身旁的庞会喝道。  

“末将在!”  

“去抓来一个有些分量的人物!”刘毅有些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千算万算,也没算到李严会这么不经打,虽然想过李严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但也没想到会败的这么快,如今整个计划都打乱了。  

“喏!”庞会答应一声,连忙带着人马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