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来,孟获还在积极聚集人马,并未因为四郡平定而选择放手。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刘毅放下手中的信笺,端起了茶盅,悠悠的喝了一口。  

距离离开静室已有三天时间,刘毅的身体也已经恢复了许多,至少眼神不再黯淡无光,面色也较之此前红润了不少,声音也恢复了几分浑厚。  

“若是现在放弃的话,那孟获在蛮族的威信会受损。”马谡微笑道,刘毅能够恢复过来,他无疑是开心的,眼下刘毅是不能去参加刘备的登基大典了,不止是他,守备南阳的关羽以及襄阳的崔州平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抽身,道理就如当初曹操死时,禁止各地太守前往悼念一般,很容易给敌人可趁之机。  

登基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强盛,向天下宣布不承认曹魏政权,若是因为登基大典而调走各地要员,让敌人趁虚而入的话,那就本末倒置了。  

“威信…”刘毅摇了摇头“他想要,我们偏不给,这次要打服他,那沙摩柯可还有其他消息传来?”  

“未有其他,如今沙摩柯也只是刚带着他那些族人在桥山一带夺了些地盘,很多南中部落对他们比较排斥,若非那孟获欣赏沙摩柯勇武,也不会知道这许多事情。”马谡摇了摇头,沙摩柯就是他们派到南中的暗间,至于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至少眼下,也只是得到一些边角消息,孟获就算看重他,也不可能因为他而完全不顾其他纳西南中大族的意见,而沙摩柯本人,显然也并不是那种懂得左右逢源,圆滑世故的人物。  

“孟获大致出兵的时间,还有人数,有这些,就足够了。”刘毅点点头,南中不同于中原,情报的获取途径有限,能有这么一个内线已经不错,刘毅也没奢求过其他,至少自己不是两眼一抹黑“只是沙摩柯此人,真能信?”  

马良毕竟带着主观臆断的可能,他与荆州山越、蛮族交好,所以自然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的人不错,但这不可作为依据,刘毅更想听听马谡的想法。  

“可信,五溪蛮如今归化的不错,不少子民已迁居城镇,沙摩柯此番入南中,也有为五溪蛮谋求更多发展的想法在其中,所以,这种人更加可靠。”马谡微笑道。  

“如此,我便放心了。”刘毅点点头。  

“夫君,该歇息了。”吕玲绮自内堂出来,对着马谡裣衽一礼,对着刘毅道。  

刘毅的身体还没完全恢复,按照医匠的说法,不能太过劳累,所以这段时间,刘毅的饮食起居都是由吕玲绮来严格控制。  

“天色不早,谡先行告退!”马谡连忙起身,微笑着告辞道。  

“南蛮的事情不可松懈,严密注视。”刘毅也起身道。  

“喏!”马谡点点头,又向吕玲绮一礼之后,告辞离去。  

“不用这般紧张,我的身体恢复的不错。”送走马谡之后,刘毅看着自家妻子,有些无奈的道。  

“妾身也是希望夫君能够好的更快一些。”吕玲绮摇了摇头,平常的话,刘毅的事情她不会管太多,但现在,刘毅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吕玲绮自然要管的多谢。  

“也罢。”刘毅也没再多言“正好有些倦了,夫人陪我同去休息吧。”  

“嗯”吕玲绮低声应了一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些不可描述,虽然不愿,但有时候也拗不过刘毅,就只能半推半就了。  

南中战事暂歇,但隐患并未解决,不过对刘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展开南中的基建工作,桥梁、道路、城寨、农业技术和工具的改善,城池倒是不必急着新建,以南中目前的状态,建造一座城池,不如多建几座城寨来的有效,一座能容纳十万人口以上的城池,放在南中这边,估计十年都未必能够真正发挥其效果,这跟荆南不一样,荆南那边有着交通便利的先天优势,但南中这边可没有贯穿整个南中的水路,大多数还是得靠陆路来运输,发展起来自然不如荆南便捷。  

最重要的是,新建一座城池,哪怕是小型的,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足够建起上百座城寨来,对南中的实际意义更大。  

“此番永昌王伉、吕凯二人助我等平叛有功,当嘉奖,这个必须尽快落实,莫要寒了人心。”在家里休息了半月之后,刘毅终于被准许开工了,这半个月来,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对眼下朱提、建宁、三郡的基础建设进行设计,至于永昌和越Q,刘毅没有亲自去过,做不出来沙盘来,暂时只能延后,等南中彻底平定之后,再行建设。  

“亭侯放心吧。”马谡笑道“此事已经报知王庭,很快会有封赏,此外,此战所有人,也皆有封赏,此番亭侯怕是也能再进一步。”  

“我?”刘毅摇了摇头道“我如今已位列九卿,而且少府之职也更适合我一些,再说此番作战,我似乎也并未出力,王上若是封赏,受之有愧啊。”  

“亭侯此言差矣,若非亭侯,我军可无法如此快得胜,便是官位不懂,但爵位可升啊。”马谡笑道,这次刘备称帝,肯定要大封群臣,连那些在王庭中待着的人,都能得到封赏,更别说刘毅不远千里来这穷山恶水为刘备整肃后方的功臣了,若刘毅不得封赏,那才有些寒心呢。  

“不说这个了,如今水泥厂、木材厂、铸铁坊已然建好,我准备这几日就开始动工,先修路,沿着这泸水先开工一条,等秋收之后,再沿漏江往郡方向修路,明年开始,不狼山那边也需要修一条,这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