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军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玉扬府,位于禹州边界之地。  

原先紧靠在荒芜之地,可随着荒芜之地破碎后,便化为了海域。  

眼下,整个玉扬府已经全部落入了神武的掌控当中。  

存在于玉扬府的江湖势力,或是臣服,或是被剿灭,只有少数提前撤离。  

可以说,这一次神武的决心很强,没有丝毫心慈手软的意思。  

不过,就算是以神武的力量,短时间内拿下一府之地后,也需要作出一些休整,才能继续向着下一个府地而去。  

趁着休整的时间,镇禹军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在临近玉扬府的边界之地,将整个玉扬府都给团团围住,不留一丝缝隙。  

一片平川的地面,这里是两府的交界缓冲之地。  

如今,这里肃杀之气弥漫,两军遥遥对峙。  

在镇禹军的阵营当中,韦仁贵胯下骑马止于原地,而在他的旁边,则是骑着夜龙驹的方休,以及这一次正天教中的部分强者。  

而在镇禹军的对面,则是神武的大军。  

“韦仁贵,陛下器重于你,将禹州一地托付在你手中,让你担任镇禹将军一职,可你不但不感圣恩,反而行那叛逆之事。  

如今朝廷兵锋已到,你若是悔恨回头,尚且还有一线生机。  

不然的话,必然是满门诛绝的下场!”  

杨开勒紧缰绳,目光如电般看向镇禹军的方向,声音好似雷震一般,传遍所有人的耳中。  

这一番话,镇禹军中毫无动静。  

良久,才有韦仁贵的声音传出。  

“杨开,你何必逞那口舌之利,今日有本王在这,你神武的大军一步也迈不出玉扬府,识相的早早退去。  

否则,玉扬府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  

说话之时,韦仁贵眼中寒光迸现,一股无形的威势散发而出。  

此刻,真到了两兵相见的时候,这位镇禹王也不再有多余的顾虑。  

到了这个地步,要么神武退军,要么他这个镇禹王就算是当到头了。  

至于杨开所说的话,他则是半点波动都没有。  

从他当初决定走这一步的时候,就知道没有回头路可言。  

杨开现今也是目光冰冷。  

他是这次进攻禹州的主帅之一,身后亦有两百万大军存在,眼前的镇禹军满打满算最多也就七十万不到。  

这样的兵力差距,他不知道韦仁贵还在坚持什么。  

对方若是以为凭借三倍的兵力差距,还能挡得住他的大军的话,那就太过于天真了。  

他杨开,可不是什么酒囊饭袋!  

“杀!”  

一声令下,风云骤变。  

两百万的大军,没有同时出动,而是以五十万骑兵为首,分批次向着镇禹军进攻。  

地面,好似地龙翻身般震动。  

哪怕兵锋尚未到来,那股恐怖的气势已是扑面而来。  

一头虚幻的巨狼浮现于半空中,咆哮间凶悍的气势,撼动的风云变色。  

“军魂!”  

看着这一幕,方休眉头微微一皱。  

军魂,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又切实存在。  

但凡是强大的军队,唯有万众一心便能形成军魂,而且军队的数量越多,军魂也就越是强大。  

能够凝聚军魂的大军,就算是武道强者,也不得不认真对待。  

可若是不能凝聚出军魂,再多的人数在先天以上的武者眼中,屠灭也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因此,能够凝聚出军魂的军队,都是神武真正的精锐所在。  

眼前这五十万大军所凝聚而出的军魂,就算是一般的武道宗师,都要暂避锋芒。  

韦仁贵的脸色,也是有些凝重,大手一挥冷喝“杀!”  

话落,万军雷动!  

韦仁贵手下的镇禹军,同样是凝聚了军魂的存在。  

只是数量上,相较于对方五十万骑兵而言,他这一次出击的人,不过只有区区二十万左右。  

人一过万,漫山遍野。  

人过十万,无边无际。  

两方大军如同洪流般冲击在一起,顿时刀剑碰撞,血肉横飞四溅。  

论及战力而言,镇禹军其实不比朝廷的大军弱多少,毕竟这些是韦仁贵这么多年精心训练的精锐,自然不会太差。  

可在数量上,两者则是没有可比性。  

所以只是一个冲锋过后,镇禹军的攻势就被压制住了。  

神武的大军源源不断的冲锋,将之生存空间一步步的压缩。  

“放箭!”  

看到这里,韦仁贵心中早已有所准备,当即下令。  

随后,漫天箭矢犹如黑雨般落下。  

这些箭矢虽然不是灭神箭那般可怕的存在,可对于这些血肉之躯的士卒,也是拥有不小的威胁。  

一波箭雨落下,也让神武的骑兵受到了一定的压制,给镇禹军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  

很快,又是一波箭雨抛射而落。  

韦仁贵稳居中军不动,看着战场的局势变化,侧头说道“圣子,神武大军数量众多,我镇禹军所说也是精锐,可是数量差距太大,恐怕难以维持太久。  

还请劳烦圣子,相助镇禹军一臂之力!”  

说话间,战场也在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  

两军交战的士卒当中,不是没有先天境界的将领压阵。  

可在这恐怖的杀意笼罩之下,又有军魂威慑,先天武者也不是无敌的存在。  

几乎没过多久,镇禹军一方,就有一位先天武者陨落。  

少了一位先天武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