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机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吴兵沉默了一下,艰难开口说道:“卑职虽然尽力去禁止,但流言扩散的太快,而且愈演愈烈,如今已是到了不可抑制的地步。  

卑职怀疑这背后,可能是有正天教的影子。  

如若不然的话,以我们的势力,不可能一点踪迹都追寻不到。  

整个禹州,能瞒过我们的,也只有正天教才能做到。”  

他虽然不清楚事情原委,但通过这些天的蛛丝马迹,也能看出背后的一点端倪。  

在吴兵看来,除了正天教外,哪怕是顶尖门派都未必能够遮掩他们的耳目。  

“知道又能如何?”  

韦仁贵没有否认,而是反问了一句。  

吴兵默然。  

韦任贵接着说道:“这些江湖势力如今都不安分,企图动摇我神武根基,他当真以为区区流言就能奈何的了本官。  

还是以为本官会跟王品军一样愚蠢,去行那自寻死路之道。”  

“卑职只是担心事情越传越广,要是传到陛下的耳中,那对将军恐不太有利。”  

“陛下圣明,自不会被流言所蛊惑!”  

“将军言之有理!”  

“你退下吧!”  

韦仁贵忽然觉得无趣,挥手让吴兵退下。  

近几天发生的事情让他觉得有些疲惫,特别是昨夜的杀戮,对于他的影响更大。  

见此,吴兵应声退下。  

没多久,吴兵便出了镇禹将军府,认准了一个方向径直前往。  

中州帝城。  

原先的宁王府,如今的太子府中。  

新任太子皇甫宁坐在书房中,桌面上则是摆放着一封信笺。  

“老师,如今禹州中流传出韦仁贵要造反的消息,你以为有几分可信?”  

“不可信!”  

傅道真摇了摇头,说道。  

皇甫宁点头说道:“不错,这个消息流传这么广,学生自然也知道不可信,但消息从禹州传来,是否也意味着正天教也不甘寂寞了。”  

“江湖门派,从来都没有甘于平凡的,陛下定鼎九州不假,但人心却并非全都臣服,王品军的事情只是一个开端。”  

傅道真缓缓说道:“朝廷决定对天魔殿动手开始,这些镇州门派就不会作壁上观,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明白。  

正道魔道,实则都是殊途同归。  

真到的抉择的时候,两道其实可以视作同一艘船上的人。”  

傅道真对此,看的很是透彻。  

朝廷没有干预之前,正魔两道划分的很清晰。  

正就是正,魔就是魔。  

两者一旦相遇,那就是势不两立的局面。  

可一旦有外来的力量插手进来,那么正魔两道就会摒弃前嫌,从而一致对外。  

皇甫宁说道:“这件事情我们既然能够看的明白,相信父皇也看的明白,正天教操之过急,已经是弄巧成拙了。”  

“不然!”  

傅道真否决说道。  

“假亦真时真亦假,所谓流言跟事实也只是一线之隔,流言惑人心,不管信与不信种子都已经埋下,也许未来就会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而且殿下又如何确定,韦仁贵真的没有这个心思。  

也许他一开始没有,但有王品军在前,再有流言蛊惑,又是否会真的一点都不动心。  

哪怕退一万步来讲,陛下就算看的清,心中是不是真的一点想法都没?”  

傅道真的话,让皇甫宁沉默了下来。  

没错,流言是流言,但传的越广那就越是麻烦。  

皇甫宁深吸了口气,沉声说道:“如此一来,老师可有什么办法化解?”  

“化解,为什么要化解?”  

傅道真反问了一句。  

皇甫宁大义凛然说道:“学生始终都是太子,又怎能坐看贼人奸计得逞,霍乱我神武江山!”  

“殿下当真是这样想的吗?”  

“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被傅道真盯着,皇甫宁忽然觉得浑身不自在,好像被心中某些东西被看穿了一样。  

傅道真收回了目光,意味深长说道:“殿下,有些时候局面混乱未必就没有好处,须知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道理。”  

“老师…”  

皇甫宁嘴巴蠕动了一下,话语却卡住了。  

傅道真说道:“殿下,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心中所想能瞒得过别人,又如何能够瞒得过我。  

眼下陛下威势如日中天,只要神武一日不乱,那么你都不会有任何的机会。  

相反,那些江湖势力实则并不比神武弱多少。  

朝廷若要剿灭这些人,自身也会元气大伤,到了那时候力量空虚,才是殿下真正的机会。  

是一辈子这么过下去,还是孤注一掷的搏一搏,那就看殿下自己的思量了。”  

说完,傅道真静静看着皇甫宁。  

而皇甫宁则是脸色连连变幻不定,在做着激烈的挣扎。  

傅道真的话,将他内心深处所掩藏的东西给掀露了出来,这是他曾经有过,却从来不敢多想的念头。  

良久,皇甫宁眼底浮现一抹厉色,看向傅道真郑重说道:“老师,我们当真有机会吗?”  

“有!”  

傅道真的回答很是肯定。  

同时,也让皇甫宁坚定了内心的想法。  

“老师以为,我们该怎么做?”  

在皇甫宁看来,现在他们并没有什么机会。  

虽说朝廷已然跟天魔殿决裂,但还没有真正的动手,至于各州暗流涌动,可也没有实质性的情况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