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五城兵马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城兵马司是东西南北中五个兵马司的合称,归兵部管辖。  

每个兵马司有指挥使一人,正六品官职。副指挥使四人,皆是正七品。和吏目一人,从九品。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勋爵挂着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或是副指挥使的名头。不过不用上班,只领一份俸禄。  

袁文绍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正说着你呢,你就来了。”  

指挥使宋延年是个年过四十的中年男子,一脸络腮短须,看着袁文绍进来,连忙起身招呼。  

三个副指挥使也都从座位上站起身。  

“是我来晚了,劳诸位大人久等。”袁文绍抱拳行礼。  

“无妨,无妨,仲宣住的远,一时耽搁了,我们都能理解,坐。”  

宋延年招呼袁文绍坐下。  

虽然袁文绍没有迟到,但是顶头上司和与他平级的三人都已经到了,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的。  

袁文绍客套了一下随即在宋延年右手处第二把椅子坐下。  

众人喝着茶,讨论着前段时间京中发生的事情。  

不多时,张吏目已经点完了卯,走了进来,向宋延年汇报点卯情况后坐在左手的第五张椅子处。  

宋延年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面容严肃,“好了,人都到齐了,咱们也该说一说正事。”  

“昨日我去兵部参加集议。咱们北城兵马司去年辖区内无一火情的功劳被大人赞赏,诸位都被记了一功。朝廷额外的赏钱马上就下来了,张吏目。”  

“在。”张吏目听到了指挥使大人点名连忙起身。  

“你按照老规矩分好,给兄弟们发下去。”  

“是。”  

“二来,汴京之中商铺数量繁多。开封府忙不过来,兵部有意让咱们五城兵马司兼管商户。”宋延年将兵部的议案提了出来。  

宋延年的话音刚落,底下便开始议论纷纷。  

宋延年右手第一位的王汉成率先开口抱怨道,他是兖王妃娘家的堂弟,平日里不杵宋延年。  

“大人,咱们兵马司人手本来就不够,也就只有两营正丁,就算加上白役,也才不到四营人马,这北城可是足足有三十多万人。咱们要巡防,辑盗,管理囚犯,还得梳理街道,注意火禁,让咱们管商户,方便是方便了,但是底下兄弟们要做的事情就多了,事多钱少,难免会有怨言。”  

“这活好像是开封府的活吧,他们管不过来,就让咱们管。”  

有了出头鸟,众人纷纷声援王汉成,一时间群情激愤。  

“行了,跟我抱怨什么,有能耐去跟张尚书说。”  

宋延年一拍桌子,打断了众人的抱怨。  

“我知道你们难,我也难,但是兵部就不难,朝廷就不难?”  

“朝廷让咱们接管市司,从步兵衙门中调了两营兵马给咱们五城兵马司。另外,这也不是没好处的事。”  

“这事就这么定了,上头决定了这以后就是咱们北城兵马司的活了,都回去想想怎么做好。今天就到这,散了吧。”  

众人散去,副指挥之一傅兴禹在门口搂住了袁文绍的肩膀,  

“仲宣,我昨猎了几只鹿,又得了几坛三十年的女儿红,今日下了职去家里尝尝。咱们哥俩可是好久没聚了,另外还有些新鲜的鹿茸,你给伯爷带回去些,今年我当值,没去府里拜访。”  

傅兴禹是袁德在西军时候的老部下了,二十岁便上了战场,作战勇猛。  

是袁德的得力部下。  

后来袁德回京赏还爵位,傅兴禹则因军功做到了八品。  

袁德便帮他在五城兵马司里谋了个差事,给他说了门亲事,帮着他在汴京扎下根来。  

傅兴禹在五城兵马司任职后。每年三节两寿,就算人不来,礼物总是齐全的。  

就算袁德后来虚职在家,也不曾中断。  

袁文绍进北城兵马司,也是袁德考虑到傅兴禹在此,能和袁文绍有個帮衬。  

“行,也好久没去你那坐坐了,一会我让刘武仁去买些酒来。”  

“买什么,家里都有,你我之间又何必见外,人来就行。”  

“好,都听哥哥的。”  

“这才对嘛。行了,不说了我昨天还积压了些公务,得去赶紧处理了。”  

见着袁文绍应了下来,傅兴禹高兴的拍了拍袁文绍的肩膀,然后朝着自己的公邂走去。  

袁文绍也回了自己的公邂,处理文书。  

五城兵马司不只是事务繁多,上头婆婆也多。  

开封府,大理寺,刑部,兵部,级别都比五城兵马司要高,每日里要对接的公务,不胜枚举。  

临近午时,刘武仁将早上带来的点心用盘子装了,整齐的码好,送进袁文绍的公邂之中。  

“公子也歇会,吃些点心。”  

“嗯,放哪里吧。”袁文绍放下了手中的公文,向着桌子上看了一眼。  

“今日没什么胃口,这份枣泥山药糕你拿去吃了吧。”  

“谢公子赏。”刘武仁很是高兴。  

从盘子中拿起了四块点心,只拿走了三分之二。  

“你去帮我办件事。”  

“您说。”  

袁文绍从袖子里摸出了两个二两半的小元宝,递给了刘武仁。  

“吃完点心,到了未时,你换上便服出去一趟。回小院叫些人,拿着这钱,去置办些礼物。另外给小院的孙大娘说晚上就不准备我的饭食了。让人跟碧秋说,小抽屉里有两个荷包,让她拿给你。”  

“诺。”刘武仁双手接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