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觉醒宿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谓的蛟伏黄泉图,乃是一件绝品道器,为魔道第一传奇,黄泉大帝所炼制。  

黄泉大帝花费三千年时间,耗费无数天材地宝,最后把一条黄泉圣河,忘情之水融入其中,才炼成了蛟伏黄泉图。  

此图乃是黄泉大帝完成宏愿,建立轮回报应的依托。  

若能与地皇书合一,则可蜕变为仙器。  

在攻击和防御方面,蛟伏黄泉图并不出色,远不如其他绝品道器。  

可蛟伏黄泉图中存有忘情圣水,于炼丹方面拥有奇效,同时蛟伏黄泉图也是一座巨大的丹炉,可供百万弟子的日常丹药需求。  

另外蛟伏黄泉图还有一个功效,那就是淬炼金丹杂质,提高渡劫的几率,  

并且忘情圣水还能用于炼体,对于炼体者而言具有莫大作用,是炼体者梦寐以求的至宝。  

时间转眼过去了三天,方清雪带着十名方家核心子弟,以及上百名方家的奴仆,浩浩荡荡返回了羽化仙门。  

“这就是羽化仙门?不愧是仙道十宗之一!”  

方寒夹杂在众多奴仆中,放着羽化仙门的宗门,那连绵起伏的仙山,心中忍不住感叹道,  

“参见圣女…”  

负责守护山门的弟子,在看到方清雪之后,连忙上面恭敬行礼。  

圣女的地位极高,仅次于太上长老和掌教,别说羽化仙门的弟子,就算是长老见到圣女,也得恭敬行礼拜见。  

而且方清雪年纪轻轻,已经达到神通秘境巅峰,即将冲击长生秘境,加上长得美貌如仙,在羽化仙门自然不缺仰慕者。  

现在谁若是敢反对方清雪,即使方清雪不在意,她的那群仰慕者就能把对方撕了。  

“不必多礼!”  

方清雪轻轻点头,越过守护山门的弟子,带着一群方家子弟,登上了羽化仙山。  

回到圣女行宫之后,方清雪立刻派人,安排方家子弟检测资质,并参加羽化仙门的考核。  

推荐名额只是推荐名额,想要加入羽化仙门,资质必须过关,还得通过考核。  

至于方家的那些奴仆,则全部留在圣女行宫,自动获得了杂役弟子的身份,真要说起来,杂役弟子并不算羽化仙门真正的弟子。  

但有了杂役弟子的身份,就能够留在羽化仙门,日后若是表现出众,也能够转正成为外门弟子。  

所以即使只是杂役弟子,也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师尊,弟子回来了!”  

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方清雪来到了禁地,拜见自己的师尊。  

“既然事情处理完了,那你就留在禁地闭关吧!争取突破长生秘境。”  

青阳缓缓睁眼,看着方清雪说道。  

“是!”  

其实方清雪早在一年前,就已经达到神通秘境巅峰,半年前还冲击过一次长生秘境,只可惜最终突破失败了。  

冲击长生秘境失败,也让方清雪元气大伤,调养了好几个月,才彻底恢复如初。  

时间转眼过去了半个月,这一日方清雪气息爆发,一尊庞大的天地法相浮现,在方清雪的头顶上方虚空中,一座仙门轰隆打开!  

刹那间磅礴的仙界元气,从那座仙门中灌输而下,方清雪的身体猛然一震,开始快速吞噬仙界元气。  

“突破了吗?”  

看着方清雪的头顶上方,那座喷发磅礴元气的仙门,青阳嘴角掀起一丝笑意。  

长生秘境号称万古巨头,也就是至少能活万载,更可修成不死之身,开辟体内世界。  

突破长生秘境必须打开仙门,仙门灌输的仙界元气,与普通的仙界元气不同,其中还夹杂着一丝奥妙的仙道法则。  

但每个人突破长生秘境都不一样,汲取的仙界元气中含蕴的仙道法则也不一样。  

同时积蓄越是雄浑,得到的仙道法则感悟,获得的各种好处就越多。  

方清雪作为羽化仙门的圣女,修炼的功法自然是最顶级的,加上又有青阳悉心教导,方清雪的根基牢固无比。  

这一次突破长生秘境,方清雪获得的好处,简直难以想象,  

“师尊,弟子突破长生秘境了!”  

方清雪缓缓睁眼,脸上浮现一抹动人的笑意。  

“争取早日修成不死之身,只有修成不死之身,才勉强可称之为强者!”  

长生秘境共分十境万寿境、不死之身、洞天境、宙光境、造物境、天位境、界王境、混洞境、虚仙境和真仙境。  

方清雪刚刚突破长生秘境,只不过是万寿境而已,只有等方清雪修成不死之身,那青阳就能帮她恢复前世宿慧。  

修成不死之身其实不难,不像洞天境和宙光境,需要感悟时间法则和空间法则。  

也不像天位境那样,需要融合天心意识,更不像界王境那样,需要开辟体内世界。  

只要给予方清雪足够的资源,几个月就能修成不死之身,羽化仙门作为仙道十宗之一,会缺方清雪那点资源吗?  

其实原著中这个时候,方清雪就已经觉醒了一些宿慧,并获得了小宿命术的修炼之法。  

可或许因为青阳的出现,导致方清雪的命运产生了变化,直到现在方清雪仍旧没有自主觉醒的迹象。  

“这是宗门为你准备的,修炼不死之身的资源!”  

青阳轻轻一挥手,一堆灵药仙草凭空出现,方清雪修炼不死之身的资源,青阳早就为她准备好了。  

“多谢师尊。”  

方清雪当即再次闭关,显然是准备一举修成不死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