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故人相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董旻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郭汜是怎么跟李余混在一起的。  

这郭汜先是马贼,然后是西凉军,后来还跟樊稠混到了一起,更是刘协的从龙之臣,这种身份你是怎么想到去投靠李余的?  

这李余也是有病,你是真饿了啊!  

荤素不忌啊?  

这郭汜反复无常,你也敢要?就不怕他给你背后来一刀吗?  

而且看样子似乎还是原模原样把郭汜的兵拉过来的,你就真不怕他手下的这些兵造反?  

董旻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这两个人是怎么凑到一起去的。  

然而现在没有时间想这么多,这郭汜作乱,是必须要按住的。  

“李蒙!”  

一员将领从人群之中走出,来到了董旻面前。  

“速带兵五千,将郭汜拦住!”  

“喏!”  

“王方!”  

“末将在!”  

“速去看看太傅好些了吗。”  

王方抬头看向董旻,然后又迅速低下头应了声喏就下去了。  

董旻口中的太傅就是李儒,如今局势这么混乱,董旻心中开始没有底了。  

这时也就只有李儒能够给他一丝底气,要不然董旻下一步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毕竟李儒就给他说了这么多,如今三面火起,他也把兵将已经聚拢了,下一步到底要怎么做,还得要李儒来定。  

王方没想到这董旻是一点主见没有,都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想着把一个半死的人拉出来跟李余打擂台。  

但也没有办法,王方称诺之后,便带着两百多亲兵,朝着在大帐另外一侧的李儒帐内去了。  

不要问王方为什么带着这么多亲兵,大晚上的这么乱,万一被什么玩意砍了都不知道。  

待王方来到李儒帐前的时候,见帐前有七八名亲兵在守着。  

而且就在王方的眼前,几个亲兵竟然跑了,原本七八个亲兵,现在只剩下两三個了。  

“大将军有令,面见太傅问计。”  

其余剩下的几名名亲兵也都认识王方,对着王方行了一礼然后便让王方进去了。  

王方走入帐内,便闻见了一股血腥味,待来到李儒面前的时候,见到李儒正在用丝绸低声咳嗽。  

王方赶忙不露声色的将自己的口鼻捂住。  

该不会是肺痨吧?李余那书中写着,这病可是会传染的。  

强忍着不适,上前为李儒倒了杯水,李儒接过水杯缓了缓,这才好些。  

“太傅如此操劳…”  

李儒摆了摆手。  

“无需多言,大将军让你问计于我,当速言之。”  

王方快速的将如今的局势给李儒说了一遍,李儒听罢之后,目露欣赏之色。  

“李少府不愧为大汉之擎天白玉柱,便是在绝境之中,竟然如此另辟蹊径。”  

郭汜为何会降李余,董旻想不明白,但李儒却是明白的很。  

郭汜必然是中了李余的埋伏,然后就投降了。  

为何会投降李余呢,那自然是李余的名声了。  

李余舍身救蔡邕,如今已经是大汉境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事情了,世人皆赞李余高义。  

便是蔡邕这个投靠董卓的人,李余都能舍身去救,你告诉郭汜谁他投降之后,会被李余清算,这鬼都不信。  

郭汜自然是毫无心理压力的就投降了,只是让李儒想不明白,这郭汜刚投降,李余就敢带领郭汜以及麾下兵马来袭营。  

“我不如李余多矣…”  

听到李儒这么说,王方看了一眼李儒,这还用你说?  

如今天下何人敢自比李余,那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李儒沉思了片刻之后,继续开口道。  

“今三面邻敌当保后路,着一将守东营,万一不敌可退入关内,再着士卒于三面布置防守器械,以阻敌军之势…”  

说到这里,李儒又咳嗽了起来,王方赶忙上前好一番操作之后,这才让李儒好一些了。  

只是李儒已经再没有什么气力了,只是对王方道。  

“速去…”  

李儒这一番布置其实极为简单,就是三面阻敌留存后路就可以了。  

李余他们打的厉害了,大不了退回函谷关内。  

只需要拖到天亮,李余他们自然就没有办法打了。  

王方得了李儒的令后,朝着董旻就走了过去。  

然而越是走,越是心中感觉到大势已去。  

如今大军三面来袭,而董旻竟然要靠一半死老者才能动兵,而这人竟然还自封为大将军,这何其可笑?  

但如今却也没有办法,王方来到董旻面前,将李儒的计策全都给董旻说了。  

董旻得了之后,脸上顿时兴奋起来,果然按照李儒的计策来行事。  

让董越带领一万大军守卫东营,一旦不敌也可以退回函谷关之中。  

而此时李余正在与郭汜向前冲杀,或者具体来说,是郭汜在杀,李余只是冲罢了。  

李余也是没有办法,这一路上想要杀入敌军之中,然后被敌军砍死,然而李余刚冲进人群之中,这郭汜就冲了进来,一顿胡乱砍杀。  

看着身边朝着自己谄媚的郭汜,李余明白,想要找死的话,只怕只有一个办法了。  

那就是脱离郭汜,只是这如何脱离郭汜,倒是要想一想办法。  

李余将郭汜招了过来。  

“郭汜,如今虽袭敌营,但敌营乱而不败,其中关键便在大纛,只要冲击董旻中军,大纛必乱,届时文远奉先齐至,当一鼓而下!”  

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