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顺理成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余给张辽的东西自然不是什么锦囊妙计,而是让张辽带着刘辩和百姓跑路的计划。  

那为何是二更呢?  

自然是因为离得太远看不见城中的情况啊。  

在李余的计划之中,当张辽开始行军的时候正是下午,当他走后不到两个时辰天就黑了,是走不了多远的。  

因此让吕布带着伤兵先行,等张辽发现城中有变的时候,自己都已经死了,想要再干什么也都已经回天乏术,再加上自己给的锦囊,当无忧矣。  

毕竟张辽带的又都是骑兵,跑路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然而让李余没想到的是,这城外的樊稠大军,竟然磨迹了一个下午都不进城。  

李余拿出了一把胡凳,坐在阳翟城门之上,就这样一直等。  

一直等到了半夜,实在是熬不住了,李余靠在城墙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睡得正香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了一阵声响传来。  

“先生!先生!”  

李余懵懵懂懂的将眼睛睁开,看见一人站在自己面前。  

当看清楚这个人穿的是什么的时候,李余心中大喜。  

这人身上穿的正是西凉军的甲胄,而且看样子级别还不低。  

西凉军终于入城了!!  

原本还昏沉的头脑瞬间便清醒了过来,心中对于回家的渴望,让李余的双眼都亮了起来。  

火锅、奶茶、空调、手机,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想到这里李余腾的一头站了起来,再无一丝疲态,沉声道。  

“你可是来取我性命的。”  

虽然面上装的一脸平静,但其实心中已经翻江倒海,已经在想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送回去了。  

是脖子荡秋千?亦或是直接从城楼上蹦下去?  

然而李余这一番话刚一出口,眼前的这人却突然跪了下来。  

“先生有如天人之姿,诩如何敢害先生啊!”  

“诩?”  

“在下贾诩,乃是樊稠军中军师,亦是与先生联络之人,先生让我三更来此见先生,诩正是赴约而来,以尽灭樊稠之军。”  

听到贾诩的话,李余呆在了原地。  

不是,哥们!  

我什么时候联络你了?而且你不是贾诩吗?  

这赫赫有名的毒士为何会跑来跪拜自己,而且还称自己为先生?  

大哥你不是号称保命老甲鱼吗?现在又为什么做这种会杀头的勾当?  

是历史记载有误吗?  

其实哥们你是一个将生死度之以外的英雄豪杰,敢给秦王献地图的那种?  

你乱武呢?你不是喜欢杀人诛心吗?  

现在我已孤立无援,正是乖乖领死的时候啊。  

然后你这个时候来说要帮我杀樊稠?这是什么意思?  

李余赶忙上前一脸慌乱的想要将贾诩拉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李余突然看见了贾诩眼中的狂热。  

当看见贾诩那眼神之中狂热的时候,李余一切都明白了。  

这不正是系统给自己的光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效果吗?  

每当自己的名声提升的时候,都会随机为自己征召一位名士。  

但哥们,你这直接从敌营征召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  

想到这里李余不由得有些后悔,当初就不应该救人,没事手这么贱干什么?  

这应当是洛阳起火的时候,自己带人救百姓,名声被传了出去。  

然后系统检测到了自己的名声已经达到了下一個级别,因此直接给自己把贾诩给征召过来了。  

贾诩也是已经彻底对李余拜服了,原本还以为城内有人,却不曾想自从进城以来竟然空无一人。  

而先生却一人高卧于城墙之上,有如雨后竹林一般清闲自在。  

要知道阳翟可是两军的交战地点,也是最前线。  

而先生却在此旁若无人的酣睡,这一份气度就不是常人可以达到的。  

当李余醒时,却又如仙人临凡,双眸开合之间,犹如群星璀璨。  

在这一刻李余在贾诩的眼中就如同仙人一般。  

就这一份气质,不是先生又能是何人?  

贾诩虽然没有见过李余,但在这一刻贾诩无比肯定眼前的人绝对是李余,其他人必不可能有这等气度。  

就在这时李余与贾诩突然听见了城外有一阵马蹄声疾驰而来。  

李余原本已经几乎放弃了,然而在听见这马蹄声的时候,却又打起精神。  

是了,贾诩虽然是被系统勾引的投靠了,但其他人可没有。  

如果这个时候樊稠军中的人,察觉到了城内无人,必会入城而来。  

李余将头探出城墙,看向城墙之下,然而这一看却又让李余陷入了悲伤之中。  

只见一队数千人的骑兵正在城下,而为首之人正是张辽与吕布二人。  

张辽与吕布见到在城墙上的李余之后,顿时大喜过望。  

原本还以为李余已经死了,却没想到竟然还活着,赶忙便登上城墙。  

刚一登上城墙,却见到一身披西凉甲胄的人站在李余的身边。  

吕布将方天画戟拿在手中,当即就要将贾诩一戟刺死。  

看着吕布的模样,李余叹了口气伸出手来挡在了贾诩的面前。  

“先生为何?”  

李余却是叹了口气,没有多说什么,倒是贾诩躲在李余的身后,一看就是惜命之人。  

“我乃樊稠军师贾诩,久闻先生大名,于白日之时已与先生商议三更相见,何故杀我?”  

听见贾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