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天子之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何太后也是没有办法了,原本刘辩再怎么样,也还是个天子。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人敢对天子与太后动手的,即便是有,那也是近百年之后了。  

然而如今刘辩被扶下帝位,天子之名说有却也无。  

也就是还在洛阳之中的人愿意承认刘辩为天子了,天下此时都已经对洛阳不再奉命。  

甚至还有人上书给刘协,让刘协给他们封官。  

对于这种事樊稠当然是乐的同意了,他这里只有一个刘协罢了,官员什么的都没有,什么三公九卿之类的官员,那是给钱就封。  

可以说是大方至极,这些人愿意让刘协封官,那自然是认刘协了。  

如今最焦急的,就是何太后了,何太后什么都懂,也十分爱权,然而经历了十常侍与董卓之后,现在还被废了。  

对于权力何太后的态度从原本的独掌大权,已经变成了合作共赢了。  

如今他们所仰仗的,其实也就是李余了,李余如果不待见他们,完全可以带着张辽等人一走了之,等樊稠来的时候,将她跟刘辩一起抓过去。  

到时候会经历什么,何太后根本不敢想。  

因此危机感十足的何太后,迫切的需要将李余拉住。  

为帝王之师,是很多人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要知道大汉以忠孝立国,讲究的就是一个忠孝。  

而师亦为父,可以说在法理上,李余会变得跟何太后差不多,高出刘辩半个头,刘辩这個皇帝见了李余也需要执师礼。  

对于何太后的提议,李余却是没有拒绝,而是点了点头。  

这何太后和刘辩两个被废的皇帝和太后,如果自己跟她们两个绑在一起,那被杀也就要容易一些了。  

马上樊稠就要打来了,一旦自己被擒,于情于理也要杀了李余,以示天下刘协才是正统。  

而刘辩不过是一个被废的皇帝罢了,你看帝师我不也斩了吗?  

这其实就和谋反是一样的,刘协想要上位就需要把刘辩一脉的人清理干净,是无解的死仇。  

樊稠将自己抓住之后,是一刀杀了干脆,亦或是给一杯毒酒什么的,李余想想都觉得激动。  

何太后见李余答应了,神色顿时变得激动了起来。  

赶忙让刘辩来对李余行了一礼,见李余安心受下,这才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来,拿着酒来让李余饮下这杯拜师酒。  

原本皇帝拜师是需要极大的排场的,然而如今洛阳这个情况,皇宫都被烧没了,还讲就什么排场?  

只是简单的行礼之后,也就算是成了,事毕之后,天色也已经到了晚间。  

李余从皇宫之中走出,朝着张辽的军营就去了。  

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大军开往前线,然后被樊稠抓住了。  

待李余来到军营之后,张辽抬头看见是李余,赶忙起身将李余扶到了主位上。  

“先生。”  

李余点了点头转头看向张辽道。  

“此番出兵,可有把握?”  

张辽犹豫了片刻之后,下意识的想要隐瞒,但发现这是李余,也没有什么必要隐瞒。  

“并无把握,西凉兵善战,且贼者众,樊稠李傕张济此三将又是骁勇善战之辈…”  

说到这里张辽便不再往下说了,毕竟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张辽虽然有大将之才,但他擅长的是在战场上抓住时机,不是吹牛逼。  

张辽如今麾下的军马,其实也不过才三万罢了,这一万五是原本丁原的兵马,五千是吕布带来夜袭的兵马,还有一万则是洛阳火起之时,收拢的残兵。  

吕布带着五千人马在李余没有醒来的时候,就已经朝着颍川的方向去了。  

而樊稠这一次来了多少人?来了五万大军!  

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张辽现在领兵也不过才半年,心里也是没有底。  

李余点了点头,对张辽的预估很是满意,没有把握就好,没有把握就好啊。  

就害怕张辽说有把握,到时候来一个八百袭樊营,那就完了。  

张辽见李余这么问,突然想起来了在前些时日,当时吕布来袭营的时候,李余也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来到了大营之中。  

难道这一次与上一次差不多,先生心中已经有了计策了吗?  

想到这里张辽心中不免的有些激动,先生不仅品德高洁,而且亦善用兵,当是天下之楷模。  

越是这样想,张辽心中就越是有底,甚至已经开始猜测李余会用什么办法来破敌了。  

就在这时陈宫与徐庶两人入营而来,两人来找张辽也是为了商议破敌之法。  

然而到了之后,发现张辽一脸自信,而李余也是满脸笑意。  

徐庶回头看了陈宫一眼,开口道。  

“看来文远已经与先生商议出来了破敌之策,你我二人倒是显得有些多余了。”  

两人相视一笑,然后一同走入大帐之中,先是向李余行了一礼。  

既然已经不用为樊稠的来袭而困扰,那就说一些其他事吧。  

“恭贺先生,今为天子师。”  

李余摆了摆手道。  

“什么天子师不天子师的,以后休要再提,我虽为天子之师,却未曾教过一字一句。”  

听到李余这么说,徐庶对李余再次行了一礼。  

“是学生孟浪了。”  

陈宫见徐庶如此,这才反应了过来。  

是啊,先生虽然说是天子之师,但却未曾教过天子一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