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武举考试结束!天才耀眼!(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五两人举起三百斤的石锁后,如同脱绳的野狗,飞快地冲了出去。

速度飞快。

十三个考官大惊。

这两个考生是谁啊?

竟然如此力大无穷?

扛着三百斤的石锁,竟然比正常空手零负重还要快。

而且姿态没有一点不雅,没有丝毫狼藉。

真的是有名将之风,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名门贵族子弟啊。

厉害,厉害!

关键是两个人在平地上速度飞快,但是上坡速度依旧惊人。

短短片刻,兰三和兰五两人就把其他人甩得远远的。

两人毫不停歇,从头到尾冲刺,直接冲到了目的地,轻飘飘地放下了石锁。

这个时候,时间还剩下一大半。

规定时间是四十五秒,两人最多只用了十五秒左右。

十三个考官纷纷在两个人的编号上画圈,并且写下十五。

尽管他们没有秒这个概念,而是用息来作为时间单位,但十五息大概就是十五秒。

很快,四十五秒时间结束了。

“当当当!”

锣声响起。

代表着时间结束,考试结束!

此时,还有一半人没有到达终点。

但这个时候,你绝对不能把石锁扔在半路上,否则就会列入黑名单,影响下一次武举考试资格。

咬着牙,含着泪也要举着石锁到达终点放下,最后流泪离开。

举重的下半场考试时间比较长,整整持续了两个半时辰。

第一天考试正式结束。

三千个考生,被淘汰两千人,就剩下一千人继续参加明日的考试。

傍晚时分。

这些落败的考生眼睛通红,离开天越猎场,一直走到没有人的地方才嚎啕大哭。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考生,甚至直接哭得瘫倒在地上起不来。

文举和武举不一样。

文举可以考到五十岁都没有问题,但是武举一旦过了三十八岁不中,直接失去考试资格。

如果是个人武道,那么四五十岁才能到达巅峰。

然而战场武道,考验的就是力量和耐力,三十几岁就走下坡路了。

规矩是三十八岁不取,实际上真正考试的时候,三十五岁以上基本上就失去机会了,考官不会录取的。

练武是一条不归路。

一旦武举不中,就永远失去了当官的机会了。

永远失去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让他们怎么能不大哭?

如何不绝望?

………………

次日,恩科武举考试第二场开始!

今天考的是步射,依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半部分,射固定靶。

下半部分,射活靶。

今天参加考试的总共只有一千人,总共分为五十组,每组二十人。

兰三和兰五,依旧分在了第一组。

“当!”第一声锣响起。

第一组二十名考生,弯弓搭箭。

“当!”第二声锣声响起。

“嗖嗖嗖嗖……”

二十人开始射箭。

接下来,锣声不断响起。

“当当当当当……”

每秒钟一次,总共会响六十声。

也就是一分钟左右。

在这一分钟内,所有考生要射完射箭。

每一个固定靶上都会考生相应的编号,考试结束后,直接数靶位上箭。

中靶计一分,中靶大圆圈计两分,射中靶心小圆记四分。

这种计分方式和现代奥运会不一样,但已经足够科学了。

分数低于二十分的,全部淘汰。

靶位有编号,但是箭支没有编号,你若把箭射到别人靶位上,那不好意思,直接就计入别人的分数了。(马修埃蒙斯,说的就是你)

而且最终打分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命中率,而且还要看箭支力量。如果你力量猛,直接射穿了靶子,虽然不会有加分,但是考官会在你的编号上打圈圈。

反之,如果你力气弱,射不穿那一层膜,哦不对,是射不穿靶位,仅仅只是稍稍钉在上面,那就算你命中率足够高,也有可能被淘汰,会被扣分的。

所以牛逼的考生,都会选择更强的弓。

比如兰氏的十个天才,全部选择一石半的强弓。

一声锣响之后。

兰三,兰五弯弓搭箭,然后狂射!

嗖嗖嗖嗖!

速度无比飞快。

血脉强大就是牛逼。

普通射手靠的是肌肉记忆,而天才靠的是精神力。

规定时间是六十秒。

然而仅仅三十秒后。

兰三和兰五,就全部射完了十箭。

然后,根本不需要看结果。

一百步的距离,对兰氏的十个天才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平时训练的时候,他们都是一百五十步的。

十支箭,全部命中靶心小圆。

每一支箭,全部都射穿了箭靶。

这十三个考官,各个都是高手,虽然兰三和兰五的具体分数还没有呈上来,但他们直接提前在两个人的编号后画上了圆圈。

这两人实在是太出色了。

从昨天到现在的考试,完全是游刃有余。

用现代的话说,完全是稳如狗。

两个时辰后!

第二天步射考试上半场,结束!

同样是立刻出结果,凡是少于二十分的,全部淘汰。

就算满二十分,但是被打叉的,也全部淘汰。

一千人,就剩下五百二十人,又被淘汰了一半。

…………

下午!

步射下半场考试。

移动靶!

所谓的移动靶,并不是说射活物。

而是让士兵躲在壕沟里面,在某个范围内来回移动,然后猛不丁地举起靶子,三四秒后,又将靶子沉下去。又过一段时间,又猛不丁举起靶子。

射手根本不知道靶子会出现在哪里。

完全缺乏瞄准时间,需要随机应变,在最短时间内判断,最短时间内瞄准,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