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出征准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霍斯特得到350枚银币,他看着眼前沉甸甸的钱袋,想到加上自己现有的98枚银币,这足以应付接下来最基本的战争开支了。  

当然,这笔钱霍斯特不打算还了。  

除了刀剑和怒火,霍斯特不想给那个塔尤商人任何东西。  

商人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霍斯特开始准备应对男爵的征召。  

能否成为骑士完全看男爵还想不想册封自己,所以霍斯特得慎重对待。  

按照要求他要提供连自己在内最少十五个人来服兵役。  

霍斯特很快找来了村长,并将男爵的征召令重复了一遍。  

中世纪农奴向领主服兵役是农奴的义务,作为交换领主允许农奴在自己的领土上耕种土地,并保护他们的财产和牲畜免受于强盗和野兽的侵占和损害。  

尽管大多数时候领主侵占的财产比强盗抢的多得多。  

听到要打仗,村长神情沉重,毫不掩饰的表露了对战争的厌恶,但还是答应下来,这是男爵的征召,他只能顺从。  

“我会安排村内农奴跟随您前去应征,弓箭手则会要求村内的猎人服役,骑手也不用担心,家境富裕养得起马匹的自由民会应征入伍。”  

村长向霍斯特如此保证,这个态度让霍斯特很满意。  

虽然他昨晚包庇了对霍斯特的不满者,但霍斯特要求的事他也会尽力的完成。  

至于村长所说对自由民的征召,按照神圣日耳曼帝国法律,每一个养得起马匹的自由民在开战的时候都得听从领主征召加入军队成为骑兵。  

格哈特村算得上一个富裕的村庄,中世纪人对富裕的定义就是看村庄有多少户人家。  

而格哈特有五十多户,有两百多的人口,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农奴,这作为一個骑士的领地来说已经十分富裕了。  

因此十五个人的兵役并不算严苛。  

而原身的父亲老哈特曼虽然是个赌鬼,但没怎么压榨领地内的平民,所以有几户富裕的自由民家庭。  

其中有两户有马,也就是说霍斯特能带上两个骑手。  

紧接着,霍斯特又委托村长替自己采买一些物资。  

打仗可不是一群人聚集到一起就行,谁也不知道战争持续多久,因此霍斯特得准备一大堆东西。  

例如扎营用的帐篷,药品,盾牌,弓箭手用的箭矢等等,他还得雇上一辆装载以上东西的马车。  

士兵口粮虽然是由征召兵自带,可霍斯特也得采买一些肉类和蔬菜改善征召兵们的伙食,没人会为吝啬的人卖命。  

将这些东西的清单交给村长,村长很快估算出一个价格。  

大概需要300枚银币,付完钱后他还会剩148枚银币。  

这个价格和霍斯特心里的预期差不多,村长并没有虚报。  

这么看来格哈特的村长还是一个很可靠的人,因此霍斯特很爽利的付了钱给村长。  

忙完这一切后,霍斯特回到了自己的小院中。  

————————  

四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征召令发出的第五天早晨,在村长的安排下,一只十五人的队伍和一辆斗篷马车准时出现在了格哈特村的村口。  

“您好!我的大人。”  

农奴兵和自由农们向霍斯特问候,维系着表面上的尊敬。  

霍斯特点头回应,他骑着战马,审视着眼前这只征召兵小队。  

小队大部分人士气低迷,眼里没有出征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有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未来的茫然。  

谁也不知道这次应征能不能回来。  

只有几个有野心的家伙士气高昂,眼中有对战利品的渴望,这种人唯恐天下不乱,而且往往在混乱中如鱼得水。  

比士气更糟糕的是他们的装备。  

装备是农奴自带的。  

征召来的十个民兵中,除了四个人拿着长矛外,余下的人拿什么的都有,伐木斧,草叉,长镰,绑在木棍上的杀猪刀,都是些干农活的家具。  

他们都拿着霍斯特买给他们的长方形木盾,那盾牌这足以把整个人的身子掩藏在后边,面对敌人时还可以组成盾墙,应对敌人的弓箭很有效。  

只是他们身上还穿着单薄的毛织衣衫,注定提供不了什么防御能力,放战场上纯炮灰。  

三名弓箭手的弓则是猎弓,他们每人都有两壶箭,霍斯特给他们配上了好箭矢,有着扁平的铁制箭头和白蜡杆箭身。  

靠猎弓这玩意破骑士的甲显然不太可能,但用来杀伤敌人的征召兵足够了。  

他们身上的穿着依旧是普通衣衫。  

两名骑手的装备则要好上不少,他们每人都拿着一把长矛,一个穿着棉甲衣和棉头巾,另一个身上穿着家传的锁子甲和生锈的护鼻盔,因为年代久远,那副锁子甲的甲环已经十分松散了。  

穿锁子甲的骑手其祖先也曾是骑士,可惜他们没有能守住骑士家族的荣誉,成了平民。  

如果霍斯特没有穿越,原身大概率也是这个下场。  

总之,这是一只士气低迷,战斗力低下的小队,在战场上往往一触即溃。  

与他们相比,霍斯特可威风多了。  

霍斯特骑着一匹高大的棕色战马,身穿锁子甲,头顶护鼻盔,最外边穿着一件绣着哈特曼家族纹章的蓝色罩袍————其纹章样式为一把剑斜放在盾牌前。  

他背后背着一面筝形盾,腰悬骑士剑,在马车上还放着三把备用骑枪。  

虽然是个侍从,但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