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一家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位殿下归京,京城震动。  

京城小民纷纷涌上街头,一睹两位殿下的风采。  

以至于车队驶入城门,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汝阳透过车窗打量外面,说道:“比起当初离开的时候,又热闹了几分。”  

二皇子刘衡笑道:“据说京城人口年年增加。城里住不下这么多人,全都往城外挤。还记得搬迁后的国子监吗?沿着铁轨,全都是房子,一直修到新民县。因为房租便宜,很多人都跑到那边租房住。从国子监以下,那是越来越热闹了。”  

汝阳没有作声。  

二皇子刘衡问她,“比起海外,京城繁花似锦,奢华富贵。妹妹真的舍得离开,到海外继续过着清苦的生活?”  

“清苦吗?我不觉着。海外不及京城十分之一的热闹,但是该有的都有,何来清苦一说。真要说苦,也是气候炎热带来的水土不服。而且我的王城,越来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即便赶不上京城,总有一天,也能赶上江南城池。”  

“妹妹有此志气,甚好!”  

汝阳顾盼生姿,“二哥你怎么打算?你会选择留在京城吗?”  

二皇子刘衡笑了笑,“偌大的京城,可有我施展才华的地方。”  

“朝堂就是哥哥施展才华的地方。”  

“那可不一定。”  

汝阳了然,“你是担心和大哥发生冲突?”  

二皇子刘衡说道:“我们的身份,注定身边一直会有别有用心之人挑拨,永远都不会太平。我不想和大哥起争执,更不想看到在朝臣的挑拨下,我们兄弟反目。所以,离开京城是明智的。海外那么大片土地,足够我花费一生精力去经营。”  

汝阳叹了一声,“身为皇子,很多时候都身不由己。朝臣可恶,生怕皇子一团和气,恨不得每个皇子都打出狗脑子,他们就能从中渔利。敢情我们这些皇子皇女,都成了朝臣们玩弄心机的工具。难怪历朝历代,看不到和睦相处的皇子。”  

“利益驱使,没有的事情都能被他们硬生生造出来。妹妹不必生气,大不了离开京城,朝臣想使坏,鞭长莫及,也奈何不了我们。”  

汝阳点点头。  

车队穿过拥挤的人群,终于驶入皇城。  

当马车驶入宫门,厚重而严肃的皇宫,令人目眩神迷。  

汝阳悄声说道:“回到这里我才知道,我有多想念这地方。”  

皇帝和皇后,在兴庆宫等候二位殿下。  

兄妹二人走下马车,进大殿,跪拜父皇母后。  

顾玖眼中泪光闪烁。  

皇帝刘诏咧着嘴一脸乐呵呵的样子。  

“免礼!快起来让本宫看看。”  

“谢父皇母后!”  

“黑了,瘦了,也长高了。我家汝阳都长成了大姑娘,就是肤色不够白,不适合穿大红大绿的衣衫。”  

“母后,女儿刚回来,您就开始惦记怎么打扮女儿。怎么感觉您是在嫌弃我长得丑。”  

哈哈…  

“没嫌你长得丑,你长得不丑。就是和记忆中的模样变化太大,你得给母后一点时间适应。”  

“母后还是嫌弃我长得丑。”  

顾玖无奈一笑,瞥了眼刘诏。  

刘诏咧着嘴,笑得跟个二傻子。  

“朕的闺女怎么可能丑,瞧瞧,长得多漂亮。这模样,京城任何一个闺秀都比不上。汝阳,别怪你母后,你母后眼光有问题。”  

“你说我眼光有问题?这话说清楚!”  

顾玖不高兴了。  

在她眼里,汝阳英气勃勃,通身的气派,好看得不得了。  

她什么时候说汝阳长得不好看了?  

只是女性的习惯性思维,看到闺女,就想着怎么打扮闺女。  

这能和美丑沾边吗?  

她只是想给闺女最好的,把闺女打扮得漂漂亮亮而已。  

她眼睛一瞪,刘诏立马认怂。  

“朕的错,全都是朕的错。朕说错了话,皇后千万不要和朕一般见识。”  

兄妹二人偷偷发笑。  

父皇一如既往的怕母后。  

三皇子刘衠急匆匆赶来。  

“二哥,姐姐!”  

兄妹三人见面,眼眶泛红。  

“我们家衠哥儿长高了。”  

“衠哥儿已经是个大人。”  

“姐姐这话我不爱听,说得好像你比我大很多似得。你只是比我早出生半柱香的时间。”  

“半柱香也比你大。”  

姐弟日常斗嘴,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看着兄妹相处融洽,顾玖很是欣慰。  

中午家宴。  

齐王妃孙七娘带着三个孩子进宫。  

出了一趟海,汝阳变了性子,特别喜欢小孩子。  

看到三个侄儿侄女,欢喜得不得了。  

她和顾玖说道:“女儿到了海外,才知道孩子的可贵,人口的重要性。城中每年新生人口增加,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本宫听说,你鼓励船员侍卫,同当地女子通婚?可有效果?”  

“船员们很乐意在当地安家,娶妻生子。侍卫们不太乐意。女儿身边最初的那批侍卫,大部分都是京城子弟,肯定不乐意留在海外。女儿也没勉强他们。后来陆续撤换了侍卫,只招募的沿海良家子弟,通婚一策才算有了进展。”  

顾玖暗暗点头,“在外面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将自身的安全,完全交给某个人手中,此乃大忌。你的侍卫,必须互相制衡。”  

“女儿明白!谢谢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