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承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敦郡王刘言的妻子崔氏,出身河东顶级豪门,心气是极高的。  

可是生活,却给了她当头棒喝。  

她如今的生活,只能用一地鸡毛形容。  

各种鸡飞狗跳的事情,瞒不住人。  

她心知肚明,自己成了妯娌亲友眼中的笑柄。  

心头苦不苦?  

肯定很苦。  

无论多么苦,她也要忍着。  

她的骄傲不允许她低头,不允许她在人前诉苦。  

即便她明知道,妯娌萧琴儿看她的笑话都乐疯了,跑到晓筑找皇后娘娘闲聊,一定会提起她的事情。她也咬着牙,绝不松口。  

她只恨自己的嫁的男人太荒唐。  

萧琴儿乐呵呵地同顾玖提起笑崔氏的种种苦逼生活,言语中尽管替崔氏抱不平,更多的还是看笑话。  

顾玖说道:“这是老三的家务事,本宫不便干涉。”  

她其实是不想干涉。  

忙得要死,哪有功夫去处理鸡毛蒜皮的后宅纠纷。  

再说了,崔氏出身河东顶级世家,又是堂堂王妃。她自己不拿出手段管教后院女人,哪能指望外人替她出气。  

说到底,这事还得靠崔氏自己。  

顾玖就是不明白,崔氏怕什么啊?  

为什么不敢管敦郡王?  

为什么不将后院的女人都收拾一顿?  

怕什么?  

处事向来硬气的顾玖,完全不明白崔氏做小伏低的意义。  

她吐槽了一句,“三弟妹莫非有把柄在老三手里捏着?要不然她怕什么?”  

萧琴儿抿唇一笑,“有没有把柄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她这人爱面子,纯粹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顾玖端起茶杯,“面子里子都丢光了,还有什么面子可言。”  

说罢,她吩咐宫人,“记得将这段谈话,传到敦郡王妃的耳中。本宫真的很想知道她到底在怕什么。”  

宫人躬身领命。  

萧琴儿很好奇,“娘娘是要替三嫂出头?”  

顾玖摇头,“当然不是!本宫只是见不得一个家世极好的女子,婚后却把日子过得一地鸡毛,成为旁人口中的笑柄。本宫记忆里,三弟妹心气高,手段也不弱。这些年,她到底怎么回事?越发纵容敦郡王胡闹。就算夫妻缘尽,她不乐意管敦郡王的事情,也不该让自己成为人们口中的笑柄。”  

女人要自己争气!  

有娘家撑腰,手中有钱,有儿有女,日子却过得一塌糊涂,是该好好反省反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萧琴儿说道:“娘娘应该很长时间没见到三嫂。我前些日子见到她,明显老了很多。”  

自从裴太后过世,顾玖就不乐意举办宫宴,嫌闹腾。  

刘诏也不喜欢宫宴,嫌麻烦。  

每年固定的大年三十宫宴,自裴太后去世,顾玖就做主改成了家人聚餐。  

于是乎,崔氏就没机会进宫。  

顾玖和崔氏之间,也就难得有机会见面。  

“老了吗?日子不顺心,人就老的快。”顾玖了然点头。  

萧琴儿感慨道:“我虽然幸灾乐祸,偶尔也觉着三嫂怪可惜的。那么好的人才,嫁给老三,真是亏了。”  

顾玖笑了笑,“先帝赐婚,谁能想到会是这样。”  

萧琴儿又提起老二一家。  

“前些日子,我还见了二嫂。二嫂心平气和,倒是保养得好。除了眼角多了几条细纹外,看上去一点都没变,还是当年的样子。她倒是想得开,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把日子经营得井井有条。老二被贬为庶人,想闹也闹腾不起来,就连出门开销都得问二嫂要钱。我私下里瞧着,二嫂在家里如今是说一不二,老二都得看他脸色。”  

老二刘评,前两年从宗正寺放出来,就很少听到他的消息。  

顾玖闻言,笑了起来,“没想到二弟妹还能管住老二。本宫就知道二弟妹是个有成算的人,凡事都打算得明明白白。老二现在也要靠二弟妹养着,自然硬气不起来。”  

“还是娘娘看得通透!我和二嫂开玩笑,虽说没了爵位,日子反而过得越来越舒坦。”  

“她什么反应?”  

“肯定是不太高兴!”萧琴儿说道,“她心头怪我提起她的痛处,白了我一眼。我这人,娘娘也知道,说话向来是直来直去,但是绝无坏心。”  

顾玖抿唇一笑,“本宫要是没记错,二弟妹在四海,寰宇都投了不少钱,每年都能拿一笔分红。”  

“还是二嫂有成算。”  

聊了许久,萧琴儿才提起正事。  

她想给长子刘征谋一个实缺。  

刘征读书不行,但是舞刀弄棒是个好手。在京大营这些年表现得极好。  

刘征现在一门心思想着离开京城,去外面闯荡,也就是打仗。  

为了这事,刘征在家里整日闹腾。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刘征倒是找过齐王刘御。  

但是,军队兵部,宗室出京这一块,刘御插不上手。  

军队牢牢掌握在皇帝刘诏手中,刘御也不能轻易染指。  

萧琴儿想着,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这才主动上门,想求皇后通融,给刘征一个机会。  

“刘征想出京打仗?”  

“哎!我也是被他弄烦了,他在京大营历练了多年,袍泽陆续都上了战场,就他没动弹过。他心里头难免会有想法!我做母亲的,看着他继续颓废,于心不忍。这才厚颜求到娘娘跟前,能否给他一个机会。”  

顾玖沉吟片刻,萧琴儿都紧张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