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掐架(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想到,还是留下了一点火种。  

借着山河书院百花齐放的机会,偷偷摸摸发展。  

最近一两年,公羊学派不再掩饰自己的存在,公开在报纸上鼓吹大复仇主义。  

以孙家为代表的谷梁学派,联合天下学子,全方位攻击公羊学派。  

看那架势,在孙家人眼中,公羊学派比什么法家,墨家危害更大。非得摁死对方不可。  

双方掐架,从去年掐到今年,越来越猛。  

已经上升到肢体冲突的地步。  

中原王朝,从千百年前,就同南边那些国家冲突不断。有记载的大规模战争,不下十回。  

这是什么?  

这是世仇!  

按照大复仇主义,就该杀回去。  

以血还血!  

很显然,公羊学派里面有聪明人,看破了陛下同娘娘在南边的布局,于是不再沉默,投其所好在报纸上公开主张,公开支持四面开花打仗。  

或许投其所好起了作用。  

同为儒家的两个学派掐架,掐了一年多时间,公羊学派愣是没被掐死,反而借机壮大。  

朝中颇多非议。  

顾将顾新送到三和快递总部,南下的车队,将从总部出发。  

顾站在马车车架上,居高临下,偌大的仓库,还有院落堆满了货物。  

装货物用的麻袋,分明打着户部和工部的红戳。  

“这是军需?”  

顾心头一颤。  

“这里得有多少物资?恐怕不下五十万两。”  

“顾大人说错了,加上仓库里面的物资,准确的说是不下百万两的物资。”  

顾认出了搭话的人,兵部郎中,出身陈家。  

就是顾顾玖亲祖母的娘家的那个陈家。  

“原来是陈大人!这么大规模的物资调动,为何朝廷一点动静都没有。”  

“此次物资调动,乃是机密。还请顾大人守口如瓶,不要声张出去。坏了陛下的安排,顾大人的仕途怕是要蹉跎几年。”  

顾了然点头,“我知道了,我不会声张。”  

陈大人好奇问道:“顾大人怎么有空来三和快递?”  

“顺路过来办点事,经过你们快递站,好奇进来看两眼。”  

顾没提顾新。  

他担心提了顾新,有人会好奇顾新的来历,偷偷摸摸去查顾新。  

顾新是个在庄子上困了近十年的年轻人,社会经验浅薄。万一被人套话,套出出身来历,就麻烦了。  

他不希望顾新被出身来历困扰,更不希望有人翻出真相。  

陈大人闻言,也没多问。  

这会顾新已经登记了资料,坐在三和快递的马车上,只等出发。  

顾随意地扫过顾新,没多看一眼,权当顾新是陌生人。之后,他就吩咐车夫驾车离去。  

他怕朝顾新多看一眼,会引起陈大人的注意。  

他从不小看别人。  

能够被陛下和娘娘委以重任的陈大人,必然是个人精,狡猾如狐。  

顾不敢赌。  

马车离开三和快递。  

陈大人当即叫来小厮,“你到大门口问问,顾大人过来做什么?”  

“大人是怀疑顾大人吗?”  

“叫你去就去,管不住嘴巴就滚。”陈大人火气暴躁。  

小厮不敢多问,急急忙忙跑到大门口打听情况。  

片刻之后,小厮回到陈大人身边,“好像是来送人。”  

“送谁?”  

“守门的人没主意。”  

“废物!继续查!一定要将同顾大人一起进来的人查出来。”  

“是!”  

下了早朝,刘御直接前往长安宫。  

“今儿不忙吗?”顾玖问他。  

刘御躬身行礼,之后才坐下来,“儿子有件事,要禀报母后。”  

顾玖头都没抬一下,“说吧。”  

“还请母后屏退左右。”  

顾玖闻言,抬头看他。见他面色郑重,于是挥挥手,示意宫人全都退出去。  

等到书房只剩下母子二人,顾玖才开口问道:“出了什么事?”  

“母后还记得刘峰吗?他现在改名顾新,今日一早出发前往南边从军。”  

顾玖微蹙眉头,“怎么回事?”  

刘御没有隐瞒,把事情经过都说了。  

“…儿子给了他两条路选择,没想到他会选择改名换姓,并且离开京城。如今他改名为顾新,这是三舅舅的替他取的名字。今儿一早,三舅舅特意请假,送他出城。儿子另外派了人跟着他,确保他顺利前往南边从军。”  

顾玖闻言,笑了起来,“你怕他跑了?”  

刘御大方承认,“不得不防!他若是真的去从军,一切都好说。暗地里给他一点照顾都可以。如果他拿从军做借口,半路上偷偷逃跑,就不得不采取措施。”  

顾玖点点头,“你做的很好!这件事本宫不过问,你全权负责。就如你所说,如果他老老实实去从军,一切都可以商量,给他一份前程都可以。如果他存了别的小心思,该怎么处置你自己拿定主意。”  

“多谢母后!儿子来之前,还担心母后会怪我擅作主张。”  

顾玖笑了起来,“本宫当然不会怪你。你已经开府,有了自己的团队班底,很多事情你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本宫和你父皇都不会干涉。我们只会看着你,替你查漏补缺。”  

“谢谢母后!”  

刘御笑了起来。  

“儿子今日过来,还有一件事恳请母后。”  

“是替汝阳求情吗?”  

“什么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