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扎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孙家三房。  

孙状元当众宣布:“老夫决定,三房分宗。”  

此话一出,犹如一个深水鱼雷在水中炸裂,炸得每个人晕头转向,手足无措,久久反应不过来。  

为什么分宗?  

老糊涂了吗?  

孙状元宣布了决定后,不欲多说,也没给大家足够的反应时间,抬脚离开大堂。  

长子孙民荣首先回过神来,急匆匆追上去。  

“父亲,万万不能分宗啊!我们三房会成为孙家罪人!”  

孙状元抬头望天。  

孙家富贵几百年。  

他们现在住的宅子有着两三百年的历史,比大周的国祚还要久远。真正意义上的深宅大院。  

以至于祠堂都从定州搬到了京城。  

每年祭祀,都在京城操办。  

族中每个房头主要成员,不分嫡支,旁支,齐聚祠堂。  

那场面,令人震撼。  

可以说,孙家的祠堂,比皇室的奉先殿还要大,可以容纳几百近千人。  

当世第一家族,绝非浪得虚名。  

家大业大,难免滋生暗疮罪恶。  

孙状元回头看着儿子,“你是不是以为老夫老糊涂?”  

孙民荣嘴角颤抖,难道不是老糊涂吗?  

“儿子只是不明白,好好的,父亲为何突然做出这个决定?分宗,这可是天大的事情。父亲事先为何不和大家商量?”  

孙状元自嘲一笑,“和你商量,你就会同意吗?”  

孙民荣脸色呈猪肝色,“儿子的确不会同意,可是父亲…”  

“你多久没回定州祖宅?”孙状元打断儿子的话,问了一句。  

孙民荣愣了下,“早几年回去过一趟。”  

果然如此!  

孙状元心中了然,“定州族人干的那些事情,你都知道吧。”  

孙民荣脸色微变,十足十的惊讶。  

“是不是有人在父亲耳边胡说八道?父亲告诉儿子,究竟是谁在诋毁孙家。”  

“这么说定州那边的事情,你全都知道。”  

“儿子只是略有耳闻,当不得真。”孙民荣如此说道。  

孙状元讥讽一笑,“真当老夫老糊涂了吗?家里是你在当家,老夫问你,公中的账目你清楚吗?”  

孙民荣说道:“公中的账目,都是白氏在管。”  

“老夫说的不是三房的账,指的是族中的公账,你是否清楚?”  

孙民荣点点头,“儿子清楚,每年盘账,每个房头都会派人对账。”  

“那你同老夫说说,族中的收入足够支撑开销吗?若有亏空,是不是靠定州祖宅填补?定州祖宅,哪来的那么多钱,填补亏空,你同老夫好好说道说道。”  

孙状元步步紧逼。  

孙民荣额头冒汗,心中发虚。  

突然,他又变得强硬,“父亲到底听谁胡说八道?难道就因为这点事情,就要分宗吗?父亲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可曾问过我们一句?”  

孙状元脸色一沉,“老夫还没死,让你管家不等于你就是三房的主。老夫才是三房的房头,三房的事情,老夫当然能做主,无需征求你们的意见。”  

“父亲这是要将我们三房逼上绝路啊!”  

孙状元冷冷一笑,“要么分宗,要么人头落地,你怎么选?”  

孙民荣震惊不已,满眼地不敢置信。  

孙状元叹息一声,“老夫也不想走到这一步,然而老夫骑虎难下,已经没得选择。”  

“怎么会这样?”孙民荣喃喃自语。  

“你真以为定州族人干的那些事情没人知道吗?宫里早就盯上了我们孙家,暗中调查,一查一个准。”  

“难道就因为这点事情,就要将我们逼迫到如此境地?孙家可是当世第一家族,文坛泰斗。朝堂官府,无数人受过我们孙家的恩惠,何至于就如此?”  

孙民荣终究是不甘心,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孙状元苦笑一声,“正因为孙家的影响力从朝堂到文坛,树大招风,分宗还能有一条活路。不分宗,也就不要指望宫里高抬贵手。此事老夫只告诉你,若你传出去,宫里追究起来,休怪老夫不念父子之情。”  

孙民荣脸色煞白,“父亲是想逼死儿子啊!”  

孙状元板着脸,“收起你心头的妄念,你想煽风点火挑起朝堂斗争,你这是自寻死路。分宗,要不了你的命。负隅顽抗,终有人头落地的一天。”  

孙民荣满头冷汗,“父亲有没有想过,一旦分了宗,我们三房还有什么指望?”  

“你是不信任老夫,还是不信任你自己?分宗,未必就是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未必没机会。”  

“宫里的承诺?”  

孙状元斟酌着说道:“观宫里的行事,只要我们配合,自会给我们机会。说不定,我们三房有机会压大房一头。”  

说到压制大房,孙状元语气里隐约透着兴奋。  

果然是意难平!  

好好的状元,前途无量!  

就因为大房的闺女做了太子妃,他就得牺牲自己的仕途前程,落寞了几十年。  

若有机会报仇,他握紧拳头,他真的不介意给大房一记重锤。  

他本以为修身养性多年,心态已经平和。  

却不料,皇后娘娘一番逼迫,倒是将他深藏心中的恨意逼了出来。  

皇后娘娘果然擅长诛心!  

诛他的心,诛孙氏一族的心。  

“七娘怎么办?”孙民荣急切问道。  

“宫里不勉强我们,此事由我们自己做主。老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