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撬墙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文德帝否认了周世安的观点,同时也承认周世安有大才。  

文德帝鼓励周世安把书写完。  

但是不打算提拔周世安。  

“不切实际!”  

这样的人,不适合身居高位。  

陆大人很遗憾。  

这么好的机会,周世安竟然没能把握住。  

周世安受此打击,精神难免颓废。  

请了两天假,在房里反思。  

周苗得知此事,忍不住,偷偷上门关心,还不敢让周世安发现。  

陆大人劝他,“本官多给你几天假,周兄不如出去散散心。”  

周世安也觉着自己有必要出门走一走。  

包了一辆人力车,也没说目的地。  

车夫干脆将他拉到新民县。  

新民县热闹,读书又多,到了这边再多的烦恼也没了。  

“大人,文青书局到了,要不要进去逛一逛?”  

周世安回过神来,给车夫两文钱,“替老夫买一份《大周生活秀》。”  

“好嘞!”  

车夫欣然答应。  

买了报纸,车夫继续拉着周世安,一路走。  

最后上了山,到了山河书院。  

周世安愣住,“怎么到了这里?”  

“大人是读书人,小的就想到山河书院或许能让大人开心一点。”  

“你有心了。”  

周世安下了车,打赏了车夫。  

车夫对他说道:“小的就在门口等着大人,小的要负责将大人送回去。”  

周世安点点头,走进山河书院大门。  

山河书院占地面积极大,环境清幽。  

书院学子自由奔放。  

三天两头玩裸奔,能不奔放吗?  

每个月月初入学考试放榜日,已经成了新民县的固定节目。  

在那一天,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涌入新民县,只为目睹学子们裸奔盛况。  

甚至有人为了看裸奔,不远千里,特意从遥远的岭南来到京城。  

新民县裸奔,显然已经打出了名气,打出了风格,打出了特色。  

周世安走在校园里,时不时有学子经过,对他点头微笑。  

学子们以为他是书院的老师,还会叫一声:“先生好!”  

周世安有些不安。  

不是因为他的才学不配做先生,而是担心被人揭穿身份,说他冒充书院先生,到时候尴尬。  

然而,书院没人过问他的身份。  

他可以随意在书院里闲逛,不受拘束,不被打扰。  

校场边,学子们正在踢蹴鞠,个个喊声整天。  

隔壁校场,有人在玩马球。  

骑术精湛,每个人都能在马背上玩出各种花样。  

远处山头,传出砰的一声。  

似乎是什么东西爆炸了,冒出浓烟。  

周世安吓了一跳。  

然而学子们却见怪不怪。  

“肯定是那帮自诩墨家传人的家伙,在搞实验。”  

“不用管他们。”  

天天炸啊炸,都炸习惯了。  

就跟书院天天都有人裸奔一样,都奔习惯了。  

说到裸奔,周世安就看到几个学子,坦胸露体,从身边走过。  

“那帮道家的人,又出来散热。”  

“散热?”  

“五石散,知道吧。吃了五石散,身体发热,需要散热。”  

“书院怎么允许学子吃五石散?”  

“书院当然不允许他们服用五石散。可是架不住一帮不怕死的人,美其名曰做实验,验证五石散的效果。”  

“真是荒唐!”  

“一点都不荒唐。先是在家禽身上尝试五石散,已经确定五石散会致家禽死亡。现在他们在人身上实验,服用过量,肯定会出问题。有了切实的论据,才能说服别人,同时改进配方,让五石散变得无害。”  

“就不怕出人命吗?”  

“他们控制着剂量,都已经好几年了,没听说出人命。”  

周世安算是开了眼界。  

山河书院好特别。  

“老夫瞧着,大家似乎并不担心科举?”  

“哈哈哈…劳逸结合。再说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举人,考进士。”  

“不能考举人考进士,为何读书?”  

“谁说一定要考举人考进士才能读书?老先生,你的想法太老套了。像我,秀才功名,举人是没指望的。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清楚。我也不浪费时间去考举人,选一门感兴趣的科目,学到本事,将来想干什么都成。”  

“那你学的什么科目?”  

“我学的是术数,不用科举也能去户部当差。”  

“没有功名,只能做小吏。”  

“小吏就小吏,没什么不好。老先生,你看我什么出身?实话同你说,我就是一贫穷农家子弟,为了供我读书,家里早就掏空了家底。我若是留在家乡,你认为我有机会到户部做小吏吗?怕是连户部的大门都够不着。到山河书院读书,不花一文钱,反而还能攒钱,毕业后就能去户部当差,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话糙理不糙。  

周世安想到自己写了一半的书籍。  

机会!  

最重要的始终是机会。  

山河书院令学子们趋之若鹜,正是因为书院给学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  

想考科举就努力考科举。  

不想考科举,书院还有别的科目供选择。  

所有的科目读出来,都能挣得一份工作,一份钱粮。  

难怪山河书院的学子,显得比国子监的学子更自信,更坦荡,更奔放,也更狂野大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