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天子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功之臣的心,就算冒点风险,也乐意帮你。”  

江淑仪张张嘴,“真的不能告诉我贵人是谁吗?”  

周苗摇头,“不能。你若是执意要问,那么计划这取消,无人帮你逃出生天。”  

江淑仪连连摇头,“我不问了,再也不问了。我家里人那里,我会叫他们赶紧离开京城回老家。以后还请周公公帮忙看顾一二,好歹留一条活路给他们。”  

周苗轻声说道:“只要你娘家人安分守己别惹事,自然不会有人去找他们麻烦。若是他们回到老家后,不肯安分守己,那也别怪有人想取他们的命。”  

“我知道,我会叮嘱他们老实分本,千万别惹事,更不会乱说话。”  

“如此甚好。”  

周苗将瓷瓶放入江淑仪的手中,“记得,听到钟声响起,即刻服药。一定要赶在宫人到来之前服下此药。”  

江淑仪紧紧地握住瓷瓶,重重点头,“我知道。”  

之后几天,江淑仪开始安排后事。  

她见了娘家人,叫他们赶紧出京回老家,也留了点财物给娘家人。  

之后她将所有金银细软收起来,由周苗帮她带出皇宫,藏在城中一处宅院内。  

只等她逃出生天,这些金银细软将是下半辈子的生活保障。  

神经一绷紧,江淑仪不由得想起顾玖。  

她也想过找顾玖帮忙,然而生死大事,顾玖定不会插手。  

她只能将心里头一点点想法,全都压下去。  

正月未过,天子终于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开耀三十八年,正月二十八,午后,天子薨!  

丧钟敲响,全城皆闻。  

官员命妇第一时间换上丧服进宫。  

百姓也都换上素净的衣服。  

酒楼茶楼青楼,一切消遣的场合全都关门歇业。  

唯有涉及民生,如粮油铺子之类的,才能照常营业。  

宁王陪着天子走完了最后一程,神哀戚。  

其他皇子,皆跪在地上。  

李侍中并柱国公,当真宁王以及文武百官的面,取出传位诏书,昭告天下。  

宁王大哭出声,哭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萧淑妃直接昏了过去,被人抬回长宫。  

朝臣劝解,叫宁王节哀顺变。  

礼部一边要准备丧仪,一边要准备宁王的登基大典。  

国不可一无君,丧事要办,登基大典同样要办。  

礼部自尚书以下,忙的脚不沾地,还要从其他衙门借人。  

李侍中弯腰,对趴在头的宁王说道:“礼部挑选了两个子,一个是三后登基,一个是十后登基。王爷意下如何?”  

宁王擦干眼泪,问道:“三后来得及吗?”  

李侍中悄声说道:“时间仓促,恐有不周到之处。”  

“那就十后。”宁王拿定主意。  

“臣遵旨。”  

宁王回头看着户部尚书,“父皇临走前留下遗言,丧事需大肆cāo)办。所需费用,由户部承担。”  

户部尚书面目五官皱成一团,“户部空空如也,暂时只能拿出二十万两应急,还请王爷体谅户部的难处。”  

说完,户部尚书朝少府家令看去。  

少府那么有钱,凭什么少府不出钱?  

过分!  

少府家令眼观鼻鼻观心,绝不主动站出来承担丧事花费。  

宁王说道:“父皇体谅户部困难,余下所需款项,皆由少府承担。”  

户部尚书喜笑颜开,好啊,好啊!当然,他也不敢真的笑出来,只是心里头欢喜。  

少府家令躬领命,“王爷放心,少府已经做好准备,支应礼部一应开销。”  

“如此甚好。”  

宁王带着皇子皇孙们守孝,等到两仪布置好,所有人都移步到两仪守孝。  

顾玖同女眷们在一起,跪在灵堂哭灵。  

她得庆幸,顾珊已经嫁到柱国公府。  

要不然,就得蹉跎两年。  

因为等到天子孝期一过,顾老爷子的孝也过了。  

天子过世,官员家眷百内不得婚嫁。  

百姓二十七内不得婚嫁。  

裴氏跪在最前方,顾玖居她左侧后。  

裴氏用手绢擦拭眼角,呜呜咽咽抽泣,很是伤心。  

几位公主郡主,也都哭得极为伤心。  

唯有湖阳郡主,伤心中透着一点高兴。  

顾玖不得不提醒她,将自己备用的手绢递给湖阳郡主,“姑母擦擦眼角。”  

湖阳郡主点点头,拿起顾玖的手绢一猜,眼泪刷刷刷的落下。  

这手绢上,不知道备了多少姜汁,熏得湖阳郡主眼睛生痛。  

转眼间,湖阳郡主就成了哭得最伤心的那个人。  

哭到后来,她不能自已,就抓住顾玖的手,使劲用力。  

顾玖龇牙咧嘴,报复心要不要这么强。  

两个时辰后,众人回偏休整,食用茶水廊下食。  

廊下食,就是宫里的工作餐。味道一般,胜在乎乎。比宫宴强一点。  

顾玖发现,御膳房可能真的对宫宴有着强烈的怨念。  

宫宴酒菜,竟然连廊下食都比不上。  

廊下食好歹是乎乎的,宫宴酒菜永远都是冷冰冰的。  

吃过了廊下食,众人总算恢复了一点体力和精神。  

还能休息半个时辰,大家都抓紧时间眯一会。  

湖阳郡主找到顾玖,悄声说道:“你的手绢,也忒猛了些。本宫到现在,还想哭泣。”  

顾玖说道:“我这不是怕姑母哭不出来,特意备一条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