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赌一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大人是个做事干脆的人。  

他显然被顾玖的一番话打动。  

人生在世,谁不想建功立业。  

他也很想看看,顾玖口中所谓的靠战争发财,到底怎么cāo)作,可不可以引入朝廷体制。  

所以三之期一到,他就联络了刘诏,同意合作。  

他会去西北,会盯着西北军。  

他对刘诏说道:“比起其他几位下,你最大的优势就是娶了个好妻子。我现在对你多了一点信心。如果没有顾玖,夺嫡之争,谁胜谁负,可就难说了。反正老夫不会看好你。在本朝,嫡长皇子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刘诏呵呵两声,“大人放心,本下会打破嫡长皇子没有好下场的魔咒。”  

李大人哈哈一笑,“老夫会盯着你,看你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希望你有好运气。”  

“本下的运气向来不错。”  

“但愿如此!”  

二人‘闲聊’之后,开始计划如何说服文德帝,同意在西北设立西北大都督府。  

北荣的消息是个切入点。  

但是要将北荣的消息,不引人怀疑,合理地传递给文德帝,需要一番精心cāo)作。  

如此,有关北荣的消息才能合法见人。  

这些事,顾玖无需cāo)心,自有刘诏和李大人cāo)心。  

刘诏离开的时候,说道:“内子有一事拜托大人。”  

“何事?”  

“请大人设法说服蔡钟山,许成业二人接受文青书局的邀请。”  

李大人明显一愣,“文青书局想做什么?”  

刘诏没有丝毫隐瞒,掷地有声地说道:“扒皮国子监!”  

李大人呵呵一笑,“真打起来了?”  

“此事难道还有假。”刘诏哼哼两声。  

李大人乐了,“那老夫是不是该站在国子监那头,也写一篇扒皮文青书局的文章?”  

刘诏说道:“欢迎之至。不过本下建议大人最好持中立立场,今儿扒一扒国子监,明儿扒一扒文青书局,后扒一扒山河书院。将局面吵得更加闹。”  

李大人彻底糊涂了。  

“诏夫人竟然不介意被人扒皮山河书院和文青书局?她到底怎么想的?”  

“内子说了,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山河书院和文青书局得罪的人可不少,迟早会被人扒皮。与其等到问题严重的时候被扒皮,不如趁着现在问题没爆发出来之前,彻底扒一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是给书院和书局的人提个醒,别存有侥幸心理。凡做过必有痕迹。”  

李大人闻言,感慨道:“诏夫人远见卓识,远胜诸多男子。大下多大的福气,才能娶到诏夫人。”  

刘诏嘚瑟一笑,“本下早就说了,我是有福之人。”  

李大人呵呵,十分嫌弃。  

“既然诏夫人不介意老夫写几篇酸文章登在报纸上,老夫也不客气。且等着,老夫这就扒皮山河书院。”  

刘诏提醒道:“别忘了蔡钟山和许成业。”  

李大人挥着手,“放心吧,老夫忘不了。两只秋后蚂蚱,还敢蹦跶,老夫伸根手指头,就能捏死他们。”  

李大人大包大揽。  

刘诏总算完成了顾玖交代的任务,浑轻松。  

国子监那边,正如顾玖所说,做什么事都比较慢。  

说要登报批判文青书局,结果好几天过去,文章还没登出来。  

小厮三顺时刻关注着国子监那边的况,一有进展就通知黄去病。  

黄去病说道:“我打听到,国子监那边的人打算实名批判文青书局。具体采用谁的文章,产生了分歧。这一吵,少说要吵个七八天,然后排版刊印,又是天。等着吧,没有十天半月,文章出不来。”  

黄去病看起来有成竹,一点不着急。  

其实内心慌得一批。  

真要和国子监干架啊。  

妈呀,这阵仗有点大,有点慌。  

希望不会被朝廷封杀。  

湖阳的八卦不能写,那就写朝廷大臣的八卦。  

蔡钟山这人很有意思,他没松口答应写国子监的扒皮文章,却同意《大周生活秀》扒皮他的私生活,比如他和儿媳妇之间的二三事。当然,他不提供内容,只许黄去病以市井传言编辑一篇八卦文章。  

前提是要给他钱,一笔丰厚的钱。  

黄去病被蔡钟山的cāo)作,惊得下巴都掉了。  

他悄声问蔡钟山,“你和你儿媳妇的事是真的吗?”  

蔡钟山撩了撩眼皮,“你猜!”  

黄去病好想打人。  

“你儿媳妇生的小孩,你是你的种,还是你儿子的种?”  

“你再猜!”  

黄去病已经处于暴躁的边缘。  

“你和你儿媳妇的事登出来,你就不怕世人非议?就不怕家宅不宁?不怕你儿媳妇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  

蔡钟山呵呵一笑,那表分明是在说:年轻人还是太年轻啊!没经历过大事,男女那点事,算个。至于一惊一乍吗?  

他嘴上则说道:“市井传言,得有十几年了吧。这么多年,这么多非议,老夫什么没经历过,还有什么可怕的?至于老夫的家人,早已经宠辱不惊。”  

你老人家觉悟高,视非议为粪土。比不了,完全比不了。  

黄去病彻底被打败了。  

蔡钟山不愧是能干出翻墙扒灰的人,思想境界,和普通人根本不在同一个界面。  

于是乎,在蔡钟山同意扒皮国子监之前,《大周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