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捡到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顾珲带着杨秀才来见顾玖。  

内容部的工作地点就在书局后院,每笔耕不辍,就为了写出爆款话本,传奇小说。  

员工在完成大纲内容后,也可以自己构思小说。  

只要故事写得好,就可以出版。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员工能写出达到出版标准的话本亦或是传奇小说。  

顾珲难掩喜意的和顾玖说道:“杨公子愿意按照前面十二回的写作风格做修改,保证将稿子改到满意为止。”  

顾玖朝杨秀才看去,“你叫…”  

“小生杨季拜见夫人。”  

杨季杨秀才,长得清秀斯文,就是有点显老像。面目严肃,眉头紧绷,不得舒展。穿洗得发白的长袍,典型的落魄书生打扮。  

顾玖点点头,“你是哪里人士?”  

“小生祖籍湖州。”  

“好地方,文风昌盛。为何不远千里来到京城?江南难道没有活计养活你吗?”顾玖上下打量对方。  

杨季迟疑了一下,才说道:“不敢欺瞒夫人,小生一族,在祖籍备受欺凌。无可奈何,只能背井离乡。”  

“备受欺凌,还能考上秀才功名,了不起。”顾玖真心说道。  

杨季有些汗颜,“并非小生了不起,而是当年小生有幸遇到一位伯乐。只可惜,后来那位大人调离湖州。”  

顾玖了然一笑,“这年头读书不易,想读出成绩来更是不易。可有想过到山河书院读书?”  

杨季有些忐忑,不过他还是诚实回答:“暂无想法。”  

顾玖好奇问道:“为何?你和那些国子监学生一样想法吗?”  

“并非如此!小生以为山河书院极好,给了诸多学子一个选择。只是小生家累破为沉重,需挣钱养家,目前还不能去山河书院读书。”  

“原来如此。你的家人也到了京城吗?”  

杨季点点头,又摇摇头,“有部分家人在京城,大部分还留在祖籍。故土难离,家中老人不愿意离开老宅。家中些许田地,也需要人照看。”  

顾玖突然问道:“你祖上可曾辉煌过?”  

“曾经辉煌,不值一提。”  

顾玖了然,“我明白了。稿子你好好改,会按照给你算润笔费。若是你有好的故事,也可以写出来,只要达到出版标准,书局肯定会替你出版,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给润笔费。”  

杨季不悲不喜,微微躬拜谢,“多谢夫人。夫人若是没别的事,小生还要下去修改稿件。”  

“你去忙吧。”  

杨季转离去。  

顾珲邀功,“二姐姐,这位杨秀才还能入眼吧。”  

顾玖笑了笑,说道:“没有读书人的迂腐之气,好的。接下来可以重点栽培。以后多挖掘几个像杨季一样的读书人,你们内容部不能只有一个杨季。万一哪天他不干了,总得有人替代他。”  

“我听二姐姐的。”  

顾玖将才子佳人的大纲交给顾珲,“这是下一本传奇小说的大纲,现在就可以着手写稿。等到《七郎大战采花贼》完结后,就可以出版才子佳人的故事。”  

说完,顾玖提笔,在大纲后面又添了一个人设。  

黄去病凑上去看。  

这是涉及到前世今生啊。  

上辈子,书生和女鬼两相悦,却被人所害。  

书生投胎转世,女鬼差阳错,无法投胎,逗留人间飘荡)不知道多少个秋。  

二人再次相遇,剧展开。  

写完后,顾玖正式将大纲交给顾珲,“找人好好润色,将这个故事填充丰满,要足够曲折,足够凶险,足够感人。这一本如果写的好,会比《七郎十战采花贼》更加火爆。”  

顾珲连连点头,“书名叫什么?”  

顾玖眼珠子一转,“书名还没想好,你们先想几个书名,我参考一下。”  

“好的!”  

顾珲浑干劲,拿着大纲急匆匆离去。  

黄去病打趣道:“你这个兄弟,虽没有大智慧,做事勉强过得去。”  

顾玖斜了眼黄去病,“他能安心蹲守内容部,你却不能。这就是你们之间的区别。别忘了你的任务,找关系拿到历届会试试卷。”  

“放心吧,这事我保证替你妥妥当当。”  

“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顾珽先去了山上,没找到顾玖。  

又跑到新民县,终于在书局后院见到了顾玖。  

他先灌了一壶茶,擦擦嘴角,“妹妹真是大忙人。”  

顾玖笑了起来,“我这人闲不住,一闲下来,浑不得劲。”  

一闲下来,她就控制不住心头的小恶魔,想要搞事。  

“妹妹怎么想到开办书局?”  

“这事文雅,又不打眼。”  

无论是修路,还是修房子,都打眼的。  

低调嘛,那就做点不那么打眼的事。  

开办书局,就合适。  

更重要的是,她想给这个时代留下一点点什么。  

光有物质还不行她想留下一点点思想的微弱光芒。  

想要撬动众人僵硬的思维。  

想让世间读书人都知道,读书不光只有四书五经,还有很多知识需要人们去探索。  

一点点光芒,能不能照耀世界,她不知道。  

她就是想这么做。  

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终于有了一点点小小的成绩。  

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  

一切只是刚开始。  

还需要加把劲,更加努力的做。  

“妹妹可有难处?”顾珽特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