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铁板钉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湖阳很委屈。  

她不说话,就用委屈的小眼神看着萧太后。  

萧太后没搭理她,始终盯着顾玖。  

顾玖也委屈,这事和她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顾喻和湖阳一切都谈妥了,才找到顾玖,说要迎娶陈敏。  

当时顾玖的心情,只能说是一言难尽。  

她猜想了许多,唯独没想到顾喻会娶陈敏。  

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竟然凑成一对夫妻,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既然顾喻心甘情愿,顾玖自然没道理反对。  

要娶就娶吧。  

只是为什么萧太后要质问她。  

这事关她屁事啊!  

顾玖委屈道:“启禀太后娘娘,孙媳进宫之前才得到消息。事先完全不知情。”  

萧太后不相信,“顾喻是你们顾家人,又管着新民县,他的事情你能不知情?”  

顾玖特别郑重地说道:“孙媳不敢欺瞒太后娘娘,顾喻虽然是我的族兄,但是我们只谈公事,从不提私事。他的婚事,我更是从不过问。”  

萧太后半信半疑。  

湖阳急了,“母后,你就这么不相信我的眼光吗?替敏敏相看婚事,我肯定会十分慎重。”  

“你慎重…个屁!”  

萧太后忍不住发火骂脏话,“这才几天,你就把敏敏的婚事定下来,这也叫慎重?从相看到做决定,有十天吗?”  

的确没十天。  

湖阳有点心虚。  

她这不是着急嘛。  

男人到三十岁成亲也没关系。  

女孩子拖到三十岁不成亲试试看。  

别说三十岁,拖到二十岁都会叫人戳脊梁骨。  

陈敏虚岁已经十七,即将十八。没多少时间可以拖下去。  

湖阳郡主一心想和顾玖结亲,又担心过了这个村没哪个店,所以才会急匆匆定下亲事。  

正在此时,宫人禀报,苏政和顾喻到了,就在外面候着。  

这解了湖阳的围。  

湖阳大松一口气,又嘚瑟地同萧太后说道:“母后一会仔细瞧瞧,女儿绝对没有说谎。顾喻除了读书差点,别的都好。”  

萧太后不置可否。  

苏政和顾喻被请进大殿。  

二人皆是第一次走进后宫,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后宫娘娘,紧张是正常的。  

好在二人都在官场上历练多年,面对诸多娘娘,以及文德帝,表现得还算沉稳。  

二人先是躬身行礼,请安。  

然后站在大殿中央,安静如鸡,等着上位者问话。  

这种场面,自然由文德帝出面。  

文德帝打量两个年轻的官员,出口就是考察二人的学问。  

苏政堪堪而谈,顾喻也能说到点子上。  

文德帝点点头,又问起民政。  

今有一老妇状告儿媳克死儿子,要将儿媳赶出去,不给一文钱家资,还要求儿媳将嫁妆留下。  

儿媳育有一子,但是脾气凶恶,素有不敬长辈的传闻。  

身为父母官,此案要如何审?  

苏政没干过基层工作,面对这个问题有些抓瞎。  

顾玖听着他回答,发现苏政对大周律也不能熟练运用。  

将律令背诵下来,同熟练掌握判案,中间还隔着三五个顾大人。  

好在苏政还算聪明,知道从民风民俗说起,也不算错。  

等到顾喻,一条条律法,张口就来。  

在这个案子中,要用到哪款哪条律法,没有丝毫迟疑。一看就知道基层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看似简单的案子,涉及到民约,婚约,别资,财产继承等等。  

顾喻将一条条列出来,条理清晰,经验丰富。看来类似的案子没少接触。  

别人还没怎么样,苏政先出了一头冷汗。  

他堂堂进士,又在翰林院学了几年。断案竟然不如顾喻。  

将来他若是外放地方官,如何是好?  

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得物色几个老道的师爷帮忙。  

苏政心中隐约有了主意。  

文德帝听完顾喻的陈述,哈哈大笑起来。  

“顾爱卿不错,先帝没有看错你。”  

“微臣惶恐!”顾喻是真的惶恐,太紧张了,手心还在冒汗。  

湖阳一脸嘚瑟,“母后,我怎么说的,是不是很能干。”  

萧太后脸色好看些,也仅仅只是一些而已。  

“顾大人上前几步,让哀家仔细看看。”  

顾喻飞快扫了眼顾玖,仿佛是在寻找主心骨,然后才几步上前,靠近萧太后。  

萧太后眯着眼睛,从上到小打量顾喻。  

看着眉眼端正,长得的确不错,一张好皮相。  

“顾大人老大不小,为何婚事会拖到现在?”  

顾喻内心紧张,眼角余光瞥到顾玖。见顾玖点了下头,他心中就有了主意。  

他定了定神,朗声说道:“下官不敢欺瞒太后,下官家中的家务事有些拖累,怕委屈了好人家的姑娘,婚事才会一直拖延到现在。”  

萧太后顿觉不高兴,“怕耽误了好人家的姑娘,难道就不怕耽误哀家的外孙女吗?莫非在顾大人眼中,哀家的外孙女是坏人家的姑娘?”  

“下官不敢,下官绝无此意。陈姑娘品貌一流,家世显赫,是下官高攀。下官斗胆高攀这门亲事,一是因为下官如今已经有能力保护好妻儿,不叫人苛待他们。二是…”  

“二是什么?有什么不能说?”萧太后不满质问。  

顾喻咬咬牙,干脆豁出去,“二是有郡主娘娘在,下官不担心有人能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