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影响力(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文德二年,正月初一。  

一大早,顾玖进宫朝贺,顺便给裴皇后,萧太后各送上一份厚礼。  

就连沈贤妃,罗德妃那里也没落下,也都送了礼物。虽不贵重,但是心意十足。  

裴皇后收到礼物,笑了笑,“老大媳妇倒是比老大会做人。”  

文少监笑道:“大下办事能力没得说,就是人世故上面欠了点。”  

裴皇后轻笑一声,“人无完人,这里好了,那里就有欠缺。去,开库房,挑几件文房四宝,给御哥儿送去。今年初一,我当祖母的不能没表示。”  

文少监就问道:“除了御哥儿,其他几个孩子…”  

裴皇后就说道:“大哥儿和御哥儿都送一份文房四宝。其他几个嫡出孩子,各送两件玉雕。至于那些庶子,你看着办,随便送点就行。”  

“老奴遵命。还是娘娘想得周到。”  

裴皇后淡漠一笑。  

她是极重视嫡庶的人。  

她是嫡女,嫁给宁王又是嫡妻。  

宁王登基,她做了皇后。  

从她出生到现在,她的人生始终伴随着嫡之一字。  

所以对刘议的庶出孩子,她始终喜欢不起来。  

尽管当初她主动给刘议纳妾。  

虽然她也不喜欢萧琴儿,却不妨碍她喜欢萧琴儿生的孩子。  

萧太后得了顾玖的礼物,也叫人回礼。给御哥儿送了一赤金打造的金碗金筷子。  

别的孩子,也都送了赤金的挂饰。  

因着顾玖送礼,府中的孩子们,又多得了一份新年礼物,都高兴的。  

沈贤妃和罗德妃也都回了礼,照例是给御哥儿。  

顾玖手一挥,“将礼物都替御哥儿收起来,将来全都给他。”  

东院有个专门库房,用来放御哥儿得到的礼物。从御哥儿出生起,不过两三年时间,一间库房,已经堆满了一半。  

论礼物价值,御哥儿已经是个不差钱的皇孙。  

为此,顾玖还偷偷调侃刘诏。  

“同样是皇孙,御哥儿自小就不差钱,你却差点成了穷光蛋。你怎么混的还不如你儿子?”  

刘诏很心累。  

这能比吗?  

能一样吗?  

爹妈都不一样,就不要放在一起比较。  

问问二房,四房,有谁会替小孩子攒礼物?  

也就顾玖会这么干。  

顾玖不仅要这么干,还要发扬光大。  

以后生的孩子,全都要准备一间库房,专门用来放礼物。  

有人得了便宜还卖乖。  

萧琴儿私下里酸溜溜地说道:“大嫂财大气粗,贵重礼物自然能车载斗量地送出去。我们穷哈哈,只能跟在大嫂后喝点汤汤水水,沾沾光。”  

“既然沾了光,就别叽叽歪歪废话。”刘议有些不耐烦。  

他很欣赏顾玖的处事风格,自然也就看不上萧琴儿的斤斤计较。  

萧琴儿白了他一眼,“我私下里抱怨两句还不行吗?”  

刘议皱起眉头。  

萧琴儿哼了一声,女人的直觉发挥作用,“每次我一说大嫂,你就摆一张臭脸。你就这么不乐意我说大嫂的坏话吗?”  

刘议脸色一沉,“休要胡说八道。我是讨厌没事干,整里说人是非。”  

萧琴儿怒道:“我说二嫂,三嫂是非的时候少了吗?怎么不见你反驳?”  

“那能一样吗?”  

“哪不一样?都是嫂嫂,哪不一样?你说清楚。”  

刘议深吸一口气,“你别忘了,腊月二十,你才从大嫂那里拿了一笔分红。  

你以后的零花钱,甚至我们分府后的开销,都要指望大嫂,你确定你要继续编排大嫂的闲话?  

真不怕传到她耳朵里,叫她知道了,把你剔除去?  

我虽然本事不大,但是我不会一边拿着好处,一边说人闲话。  

还有,母后也让我提醒你,管好自己的嘴巴。我们和大房同气连枝,共同进退。  

你可以说任何人,唯独不能编排大哥和大嫂的闲话。坏了我的好事,我饶不了你。”  

不等萧琴儿的反应,刘议甩袖离去。  

“刘议,你王八蛋。”  

萧琴儿从刘议的背影怒吼。  

刘议不为所动,他又不是第一天被骂王八蛋。  

他本想出门喝酒,最后想了想,还是去了书房。  

内侍王顺知道刘议不开心,于是就拿了开心的事禀报。  

“按照下的吩咐,老奴叫人在南城门外二期工程买了十房,全都租出去了。而且都是租给那些读书人,还有进京考试的举子。因着南城门外办了个书院,那边也多了许多读书人。”  

刘议果然露出了笑脸,“有空你经常过去看看。若是有合适的,不妨引荐给本下。”  

王顺就说道:“老奴正替下物色着人才,倒是有几个看着好的。不过开后,还会有更多的读书人进入京城,届时要不在城外别院办个诗会,将那些有才学的读书人都请去,下亲自考察。”  

刘议点点头,“如此甚好,这件事你要上心。”  

“老奴明白。”  

顿了顿,王顺一脸言又止。  

刘议挑眉,“有什么话直说,吞吞吐吐,成何体统。”  

王顺便说道:“是这样的,昨进宫,遇到萧昭仪。她托老奴,给哥儿姑娘带了一份礼物。”  

“这点小事,你为难什么?”刘议嗤笑一声,看不上王顺谨小慎微成这个样子。  

王顺咬咬牙,“除了给哥儿和姑娘的礼物,萧昭仪还送了一份给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