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大户人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色越发昏暗。  

才刚过申时三刻下午四五点钟,天已经黑得看不清面目。  

休息站里面,又多了几个人,都是过路的商旅。有走亲访友,也有做买卖的。  

一个中年农妇背着背篓,来到休息站。  

她站了会,看到有人出来,才敢怯生生地问道“这里收货吗”  

她口音很重。  

王麻子扫了眼她的背篓,用稻草盖着,看不清里面装的是什么。  

“收啊你背的是什么。”  

农妇小心翼翼放下背篓,拿开稻草,露出里面的物什。  

王麻子凑上去,咦,没想到竟然是新鲜的黑木耳,还有晒干的香菇。  

“这黑木耳哪来的”  

农妇很紧张,呐呐不言。  

王麻子这才意识到农妇有些怕他,可能也是因为不大听得懂官话的原因。  

“王先生,你出来一下。”  

王老童生听到呼喊,从里面跑出来。  

“什么事什么事”  

“问问她,这木耳哪里采的,还有吗下次能不能别采木耳,直接把长了木耳的木头给搬来,价钱好商量。”  

王老童生得了吩咐,用方言同农妇交流。  

听着熟悉的方言,农妇果然放松了一些。  

二人你来我往,说了好一会。  

王老童生打听清楚况,“木耳是山上采的,野生。你要连木头也搬来,那木耳恐怕活不成。她说了,周围就她们那山沟沟产野生木耳,别地方都不行。你给多少钱收”  

王麻子很果断,“这木耳不错,我也不让她吃亏。按照市场价,每斤再添三文钱。这些晒干的香菇,我都要了。也按照市场价收。”  

王老童生和农妇交流,农妇露出惊喜的表。  

她显然没想到,休息站的价格如此公道。难怪山那边的村民都说有好东西,别拿到乡里,拿到休息站,价格更好。  

虽然要走好远好远的路,差不多要走一天,才能走到休息站。  

谁让他们村子在山沟沟里头,出来一趟,极不容易。  

不过只要这些山货能卖上好价钱,别说走一天,就是走两天也值得。  

过了称,付了钱,农妇就准备返回。  

王麻子对王老童生说道“问问她,那么远,能赶回去吗走夜路那么危险,她一个女人恐怕不行啊。我们后院有大通铺,还有汤,一晚上只要一文钱。你问她要不要住”  

王老童生笑了起来。  

王麻子平里看起来精明算计,又有点凶,其实为人很心善。遇到像农妇这样的穷苦人,都会尽量给对方一点方便。  

王老童生将王麻子的意思转达给农妇。  

农妇犹豫,说了一串的话。  

王老童生给王麻子翻译,“她要赶着去买药。”  

“有方子吗我们这里常备药材,问她要方子抓药,市场价,童叟无欺。你告诉她,我们这里还杂货铺,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都有卖。外面这么冷,干脆叫她进来得了。”  

农妇得知休息站就能抓药,显然很意外。  

她战战兢兢,跟随王老童生走进休息站屋里暖和得,让她第一回感受到什么是冬的温暖。  

休息站内,果然有个小小杂货铺,什么都有得卖。  

王麻子将农妇交给王老童生后,就不管了。  

他提着一背篓的木耳和干香菇,朝厨房走去。  

大堂内,有客商看到木耳,心中欢喜。  

“老板,来份炒木耳,用肥炒,多搁点油。”  

“好嘞你先等会,这木耳还没洗过。”  

“行啊你慢慢弄,我们不着急。”  

天色黑了下来。  

收费站和休息站都挂上了灯笼,照着路面。  

黎大山本以为,不会再有车马经过。  

没想到,远远的就听见哒哒哒的声音,有马车从洛州方向过来。听响动,还不止一匹马。  

车队近了。  

并不是黎大山想象中的商队。  

看车马,看人头,像是大户人家出行。  

不管是商队,还是大户人家。只要走车马,就得交过路费。  

黎大山尽职尽责的做着登记。  

对方管事下了马车,交了过路费,问道“休息站里面可有上房”  

黎大山愣了下,冲休息站方向大叫一声,“王麻子,有人住店。”  

王麻子急匆匆跑出来,“客官住店”  

管事板着脸,不动声色的拿捏着姿态,“可有上房”  

“有有有。我们这里的上房分两种,一种是带院落,一种是二层小楼。这山里头,天气冷,我建议客官住二楼上房。被子都是洗干净晒过太阳,没人用过。晚上通宵水,还有浴室,可以沐浴。”  

“等等”  

管事来到装饰最豪华的马车前,躬请示。  

片刻之后,管事告诉王麻子,“二楼上房,开三间。另外开五间下人房。”  

“我们这没下人房,只有两人间,三人间,四人间,还有大通铺。”  

“那就开五间四人间。”  

“好嘞。客官里面请,车马就放在马厩里,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人看守,尽管放心。”  

从马车里面,下来几个女眷。  

最前面,是一位老太太。  

正巧,牛大壮从收费站里面出来,他随意扫了眼马车,咦了一声。  

因为他在马车上面看见了家族徽记。  

这年头,只有那种世家大族,才会有家族徽记。  

牛老大嘿嘿一笑,原来是大户人家啊。  

看这样子,是要上京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