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办不到(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年三十,皇室家宴。  

顾玖随王妃裴氏进宫。  

今年因为萧琴儿要坐月子,就没来。  

三夫人蔡氏体不好,厉来不能进宫,怕过了病气给娘娘。  

就顾玖和欧阳芙,还有沈侧妃,罗侧妃,四个人跟随裴氏进宫。  

几位公子,则跟着宁王去拜见天子。  

到了长宫,照例先是请安问好。  

萧淑妃精神不太好,似乎是没休息好。  

她靠坐在罗汉榻上,懒懒的,问边的女史,“湖阳进宫了吗?”  

女史躬说道:“郡主娘娘已经到了宫门,很快就能过来。”  

萧淑妃点点头,又问裴氏:“最近王府可好?”  

“累母妃cāo)心,王府一切都好。”  

萧淑妃喝了一口参汤,接着说道:“琴儿生下王府的嫡长孙,得重赏。等她出了月子,叫她带上孩子进宫请安。本宫也想看看小孙孙。”  

裴氏笑了起来,“母妃放心,一出月子,儿媳就带她还有哥儿一起进宫给娘娘请安。”  

萧淑妃含蓄一笑,目光一转,就盯着顾玖和欧阳芙。  

“欧阳氏,你进门得有三四年了吧。到如今还不曾为王府开枝散叶,怎么回事?”  

欧阳芙一脸忐忑不安,“启禀娘娘,孙媳妇一直谨遵医嘱,吃药调理。等开了年,就会好起来。”  

沈侧妃也替欧阳芙说话,希望萧淑妃不要太为难她。  

萧淑妃冷哼一声,眼神瞬间冷了下来,显得刻板又冷酷,“本宫再给你半年时间。若是半年后你的肚子还没动静,届时本宫会亲自赏赐美人给刘评。不过你依旧是主母,妾室生下的孩子也得叫你一声母亲。”  

欧阳芙委屈坏了。  

可是面对萧淑妃,她根本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只能低着头应下,“孙媳妇谨遵娘娘懿旨。”  

萧淑妃嗯了一声,“本宫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希望你不会让本宫失望。”  

欧阳芙能说什么?她只能将委屈咽下去,努力露出一张笑脸。  

接着,萧淑妃又将炮火对准顾玖,“顾氏,你进门已经一年有余,肚子一样没有动静。你又是怎么回事?”  

顾玖微微颔首,平静地说道:“回禀娘娘,孙媳妇同公子诏聚少离多,暂时还没有消息。”  

萧淑妃面目严肃地说道:“你是王府的嫡长媳,本宫希望你能承担起嫡长媳的重任,那就是为王府添丁进口,为公子诏开枝散叶。  

本宫希望你能收敛心思,多用在正道上,别整琢磨乱七八糟的事。你为嫡长媳,生下嫡子才是目前最要紧的事。”  

顾玖悄悄挑眉,什么叫做乱七八糟的事?生孩子怎么就变成最要紧的事。  

难道人生除了生孩子,就没别的事可做吗?  

生孩子之余,是不是也该干点别的事。  

总之,顾玖对萧淑妃的话不敢苟同。  

她将心里话藏在心头,一句不说出来。同时面上很恭敬地说道:“孙媳谨遵娘娘吩咐。”  

萧淑妃盯着顾玖的腹部,“本宫听说你自小体弱多病,只怕不好生养。成亲一年,肚子还没动静,本宫早已料到。  

不过正因为你的体不好生养,你更要努力,趁着年轻赶紧生下嫡子。本宫不希望刘诏的长子是从妾室的肚子里生出来。”  

顾玖眼睛微微眯起,萧淑妃什么意思?是要给刘诏安排女人吗?都没问过她的意见,就要插手她和刘诏的生活,未免太过分了点。  

不过古今做婆婆的,多半都喜欢插手儿子儿媳的小生活。搞到最后一地鸡毛,每个人的心里头都憋了一肚子火气。  

所以,随意插手别人的生活要不得。  

萧淑妃敲打完顾玖,又开始敲打沈侧妃,罗侧妃二人。  

或许是上了年级,萧淑妃话有些啰嗦。  

直到宫人禀报湖阳郡主到来,萧淑妃才止住了话题。  

而沈侧妃和罗侧妃都是一脸汗津津,她们二人被萧淑妃骂得抬不起头来。  

湖阳郡主带着一股香风,盛装打扮走进大。  

“母妃,女儿想死你了。”  

湖阳像小女孩一样,扑进萧淑妃的怀里。  

萧淑妃笑了起来,“你这孩子,这么大了,得学着稳重点。”  

“在母妃面前,我永远都是孩子。”  

萧淑妃听了,一脸乐呵呵的。  

陈敏和陈律也都来了,兄妹二人给萧淑妃请安。  

面对这一双外孙,萧淑妃的态度略显冷漠。  

或许是因为两个外孙都姓陈的缘故。  

要说萧淑妃对陈驸马没有怨气,那肯定是假的。陈驸马死了就死了,还要连累王府,连累湖阳。  

在萧淑妃心目中,当陈驸马被抓起来的时候,就已经判了陈驸马的死刑。  

至于湖阳同陈驸马的两个孩子,恨屋及乌,萧淑妃自然也就不喜欢了。  

她怪湖阳将两个孩子带到宫里,真是不像话。叫天子看见了,说不定会生出是非。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不好直接斥责湖阳。  

她问道:“你一个人在郡主府,好吗?”  

湖阳先是点点头,接着摇摇头,“不能时常进宫看望母妃,女儿心里头难受的很。”  

萧淑妃叹了一口气,“你这孩子,也该收敛点,行事别那么张扬。”  

湖阳郡主低着头,一副乖乖受教的模样。  

裴氏暗自嗤笑一声:装,使劲的装。她就不信湖阳能装一晚上。  

萧淑妃教训了湖阳几句,湖阳都没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