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搅屎棍(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夫人,王爷正在查账。”  

邓存礼走进小书房,躬说道。  

顾玖意外,“王爷为何突然想到查账掉包银两的事,不是已经祸水东引,王爷无事了吗”  

邓存礼说道“听闻,王妃说账房无钱,王爷半信半疑,于是决定查账。”  

顾玖心头一动,“看来王妃娘娘已经打定主意,要裁剪府中用度。”  

青梅有些糊涂,不解地问道“王爷查账,同王妃裁剪用度,有关系吗”  

顾玖笑了笑,说道“当然有关系。王妃想要裁剪府中用度,必须获得王爷的支持,此事才能开展下去。  

即便贵为王妃,也不能随心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一旦有了王爷的支持,那就不一样了。  

王爷下令,府中无人敢反对。如此一来,王妃才能顺利裁剪府中用度。”  

邓存礼说道“夫人说的没错,王妃此举,分明是为了裁剪府中用度造声势。此事一旦成了,王妃在府中权柄更胜往昔。  

过去沈侧妃她们还能私下里搞点小动作,给王妃添堵。一旦王妃势成,沈侧妃等人都得夹紧尾巴做人。”  

顾玖连连点头,邓存礼说得没错。  

裁剪用度,并不是单单裁剪用度那么简单。此事还关系到王府权利洗牌。  

王府这么多人,王妃搞大动作,动所有人的利益,沈侧妃她们能甘心吗唯有搬出宁王,才能震慑所有人。  

顾玖吩咐邓存礼,多多留意碧玺阁的动静。  

也不知道宁王会不会配合裴氏裁剪府中用度。  

邓存礼领命而去。  

青梅在顾玖边伺候,问道“夫人不担心吗”  

顾玖捧着书本,“没什么可担心的。要是王妃果真裁剪用度,到时候我自己掏荷包把你们那一份补上。”  

青梅摇头,“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奴婢是说”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  

顾玖放下书本,继续说道“王府的生活,的确过于奢靡。想想我们在顾府过的是什么生活,在王府过得又是什么生活站在王妃的立场上,裁剪用度势在必行。我也不会反对。”  

青梅愣了一下,她没想到顾玖竟然不反对裁剪用度。  

不过对比一下,也就知道这里面的差距。  

想当初,在顾府的时候,她们为大丫鬟,月例也就八百钱。  

就算是最体面的嬷嬷,管事婆子们,月例一两到一两五钱不等。  

然而到了王府,她和小翠她们都算作一等丫鬟,月例三两,管事婆子从五两到八两不等。外院管事的月例更高。  

丫鬟都有这么高的月例,主子们自然只能多不能少。  

像是东院,一个月的开销,绝不会少于一千两。这还是没有额外开销的月份。  

若是赶上换季,需要制作换季的衣服,首饰,以及人来往,怕是两千两都不够用。  

然而这还只是基本的开销。  

公子诏在外面做事,所有的费用,又是另外记账。  

青梅问道“夫人真的不反对裁剪用度吗”  

顾玖点点头,“过去王府人口少,仅有王爷,王妃,两位侧妃。因而王府不缺钱花,尽可能将底子拔高,只求体面。  

后来,王爷有了孩子,又纳了新的美人,王府人口眼看着一年年增多。  

原先定的底子太高,人口一多,开销就跟着猛涨。  

随着朝廷局势变幻,王爷在外面的开销也跟着水涨船高。  

开销一年年涨,收入却多年不涨,你说再这样下去,王府还能支撑几年”  

青梅说道“怕是支撑不了年,就得寅吃卯粮。”  

顾玖深以为然,“湖阳郡主就是前车之鉴。陈驸马为何冒着风险私铸钱币,盗墓,还不都是钱闹的。钱不够用,才要铤而走险。结果不仅将自己的命搭进去,连带着陈氏全族也丢了命。”  

方嬷嬷开了箱笼,取了布匹,准备交代青竹她们给顾玖做新衣。  

她听到顾玖说起裁剪用度一事,就问道“夫人既然不反对裁剪用度,真等到那一天,东院上下该如何处置减少月例还是裁人”  

顾玖很干脆,“既要减少月例,也要裁人。”  

青梅心头一震,有些惴惴不安。  

顾玖轻声一笑,安抚道“你们不用担心,就算裁人,也不会裁到你们头上。公子边的人多了点,真等到那一天,得趁机裁掉几个人。”  

“夫人不担心公子震怒吗”青梅小心翼翼地问道。  

顾玖说道“裁人之前,我会去见他,告知他此事详。”  

以刘诏的脾,顾玖猜测,他应该不会反对裁人。  

方嬷嬷说道“奴婢唯一担心,公子边的人会闹起来。”  

“她们若是敢闹,本夫人自会派人弹压。”  

顾玖神色很冷,这些子,她一直没有动静,却不代表她什么都不知道。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东院所有人,每个人的脾,基本了解清楚。  

谁做事勤快,谁做事偷耍滑,谁整里一门心思攀高枝,谁又整里不经许天天往外跑,她一清二楚。  

真等到裁人的时候,她保证一抓一个准。  

方嬷嬷问道“若是王妃点名让夫人协助裁剪用度,夫人会答应吗”  

顾玖笑了起来,“如此权柄,我岂能拱手相让,自然要牢牢的抓在手里。”  

她现在不去夺权,不代表机会到了面前她就要放弃。  

她不仅不会放弃,反而会牢牢的抓住。  

人说,大丈夫不可一无权。  

顾玖说,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