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愤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立刻发兵,怎么发兵?  

西蜀虽然愿意和平共处,愿意俯首称臣,那是因为西蜀忌惮大夏朝的军事实力,因为平阳军屯兵于此。  

因为大夏朝不仅有苏清那样的军事天才,还有一个宋兮。  

不显山不露水,却猛不防给人致命一击,让人永远无法揣测出大夏朝的真正势力。  

一旦平阳军离开,西蜀能做出什么,他简直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至于西秦这里,百姓虽然愿意接受大夏朝,可也仅仅是不反抗而已。  

并且这种不反抗,还是建立在他们开出那么多的优厚条件的基础上。  

说白了,老百姓只是想要过平静安稳的日子。  

可他们毕竟是入侵者。  

只要是入侵者,西秦百姓对他们,短时间内,必定是抱有警惕甚至敌对的内心。  

更何况掌权的官员们是强烈抵抗的。  

平阳军一走,如果西秦官员与西蜀暗中勾结,那大夏朝这次出征的所有成果,只怕要前功尽弃。  

不仅如此,大夏朝的边境,只怕也要惨遭荼毒。  

再者,苏清才生产完,月子都没出,怎么出征。  

不能用苏清,倒是还有一个宋兮。  

然而宋兮一旦离开,对于西蜀的震慑就又少一部分。  

而且,宋兮对西蜀的了解,要远胜于苏清,单单从这一方面考虑,就算是让苏清出征,都不能让宋兮走。  

而且老五治理西秦,需要宋兮的辅佐。  

宋兮拟定的那份告示,对于安抚人心,很有作用,可见天赋。  

深吸一口气,皇上却是闷在心头叹不出,眉头紧蹙,起身在御书房来回踱步。  

“王召之不是率领叱云军抵达战场吗?”  

走了两步,皇上忽的顿足,回头看跪在地上的将士。  

那将士便道:“叱云军的确已经抵达战场,然而北燕调度十万大军增援南梁的同时,几乎将全国所有剩余兵力,全部拉到北燕边防线上,抵抗叱云军,还加上南梁派来的象队。”  

皇上大睁眼。  

“全部兵力?那大齐呢?”  

大齐就在北燕背后,如果北燕将所有兵力全部集结到连接大夏朝的边境,对于大齐而言,无异于是敞开大门。  

“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大齐目前,摇摆不定,没有主动进攻北燕,但是也没有加入北燕和南梁的联盟,处于观望状态。”  

皇上心头的怒火,直达天灵盖。  

当初宋兮游说大齐,大齐可是答应的好好的,与大夏朝缔结联盟,共同进退。  

如此,大夏朝才能放心的安排战局,做出部署。  

现在,大齐突然反悔?  

“大齐那边,是谁留下了?”皇上转头就问福公公。  

福公公忙道:“启禀陛下,是平阳军一名参将,名叫徐子徽,一年前九王妃就将此人安插在北燕,同胡一为一样,以行商的身份活动于北燕,宋姑娘当初前往大齐,徐子徽便从北燕出发直奔大齐与宋姑娘汇合,宋姑娘离开大齐,徐子徽一直留守,目前徐子徽还未送来任何消息。”  

这些,都是当初苏清与皇上设定战局的时候,讨论过的。  

作为皇上的贴身内侍,福公公自然要记得一清二楚,以便皇上一时需要问起。  

闻言,皇上蹙眉。  

苏清选定的人,必定是最佳的人。  

徐子徽在北燕潜伏了一年多,现在北燕和南梁忽然缔结联盟,这样大的事,徐子徽竟然没有发出消息?  

还有,大齐到底为何转变姿态,徐子徽怎么也没有消息。  

一捏拳,皇上在身侧桌案上猛地一砸,“你且去偏殿稍后。”  

转身朝着将士吩咐一句,皇上又朝福公公道:“去传邢副将。”  

不及皇上话音落下,门外内侍高声通传道:“陛下,九王妃求见!”  

皇上眼皮重重一跳,一脸冷冽。  

她怎么来了!  

还在月子里,谁把消息送到她那里去了!  

“进来!”  

黑着脸,皇上一声冷呵。  

那个送信的将士尚未离开,听到苏清到了,脚下步子一顿,回头朝皇上道:“陛下,末将出发之际,侯爷同时派出另外两人,一人直奔我朝京都,将消息送回朝中,一人直奔我朝驻西秦的平阳军营。”  

“朕就在西秦,何须还派两人到西秦!”皇上没好气的道。  

月子期间不能受风见寒,傻子都知道!  

皇后和慧妃怎么就许苏清出来了!  

真是蠢货!  

皇上气的腮帮子都疼。  

话音落下,苏清推门进来。  

一身战袍已经加身,英姿飒爽,眉宇间凌厉霸气。  

送信的将士立刻朝着苏清抱拳,“将军。”  

苏清冲他点了个头,转而朝皇上行礼,“儿臣叩见陛下,南梁北燕缔结联盟之事,儿臣已经知道,儿臣请命,平阳军即刻开拔!”  

皇上一拂衣袖,青着脸道:“胡闹!就算是平阳军开拔,也不能由你带队!你自己刚刚生产完,你不知道保养身子吗?!”  

迎上皇上火焰山般的怒火,苏清一脸平静,“父皇息怒,儿臣带了院使大人一起来的。”  

苏清话音落下,一直立在御书房内侧门口的太医院院使缩了缩脖子,一脸复杂的表情,朝着皇上这边挪步过来。  

皇上黑着脸看向太医院院使,啪的一拍桌子。  

力气之大,直接震的桌上笔架哗哗作响。  

太医院院使不及上前,就扑通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