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中生劫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藤広昌二、石西健,他们是滨松基地的飞行员。  

别看两人年轻,才三十出头,却是滨松基地的王牌飞行员。  

他们曾执行过多次任务,并出色完成,被誉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未来王牌候补。  

正是因此。  

这次查探NH137劫机情况,此等重大任务,滨松基地才会决定交由他们两人来完成。  

高空,白云蓝天。  

两架战机似流星般,划破高空,各自带起两道白白云带,绚烂极了。  

飞往NH137所在空域途中,藤広昌二通过通讯麦克,对驾驶另一架战机的石西健问道:  

“阿健,我们要不要来打个赌。”  

“赌什么?”  

一山不容二虎,两人作为滨松基地的王牌飞行员,双方自然不会承认比对方差,每次出行任务,两人总会比拼,看看谁才是滨松基地的第一飞行员。  

这次任务也不例外。  

藤広昌二嘿嘿一笑:“刚才你和我都看过飞机上的乘客、机务组资料,大概清楚里面有什么人在,我们就赌,谁才是劫机的,怎么样?”  

“行!”石田健想都没想就答应。  

对于比拼,已经成为两人的较量,不存在退缩的道理。  

说话中两人驾驶的战机,划破高空,速度之快,眨眼而过,就快抵达NH137所在。  

时间很短,石田健快速回忆来行时看过的机上人员资料。  

“机上人员很多,我们只猜一个很容易错,我们猜个大概吧。”  

“行,那我先猜,我猜是年纪超35-40岁的机上人员。”藤広昌二抢先说道。  

日本是亚洲的经济大国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很多,但地很小的国家。  

进而导致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形成高压型社会。  

时刻压力非常大。  

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很长,从早上开始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结束。  

而且很多上班族,常常会加班,乃至于一夜都在办公室度过。  

并且高压的工作下,往往收益不成正比。  

从而使得他们精神压力非常大,容易造成精神负荷过大,甚至出现精神分裂,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自杀率高。  

藤広昌二的猜测想法很简单。  

日本社会压力一向大,尤其是人到中年,岁数上来,可事业却无起色,很容易自杀。  

“那我就猜25-35的。”石西健随即回答。  

近年来,日本自杀率并没有下降。  

反而出现自杀年龄向低龄化走的走向。  

原因就在于,日本十分讲究学历,认定学历决定未来。  

正是如此,日本学生如果考不上优异的大学,未来注定黑暗,而25-35岁,正是学生毕业步入社会的最开始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刚离开大学,接受社会‘摧残’。  

如果心智不坚,十有八九不是成家里蹲,就是去青木原树海自杀。  

“阿健啊,虽然我们猜的是年龄段,不过你心中有没有劫机人选?”  

一向话痨的藤広昌二问向石西健。  

“有。”  

“谁啊?”  

“长谷机长。”  

“哈哈哈,你跟我想法一样,劫机这种事情可不好做啊,最容易劫机的办法就是拉拢机长,而机长如果是劫机的人,那更容易劫机了。”  

藤広昌二哈哈笑着,也在这时,前方一望无际的白云高空,终于有了变化。  

一架民航飞机出现。  

那是NH137。  

以事先说好的计划,藤広昌二驾驭战机,靠向NH137另一边方向,以一左一右,多方位观察NH137情况。  

同时间,娴熟驾驶飞机的藤広昌二继续道。  

“阿健你说我刚才说的对不,你是不是跟我想法一样…嗯?阿健你怎么不说话?”  

此刻,两架战机正位于NH137一左一右。  

“阿健?”  

藤広昌二有些纳闷。  

怎么刚才还有说有笑,现在却不说话了。  

你要说是因为靠近NH137,所以才不说话,要专心执行任务吧,那也不可能啊。  

他很了解对方,即使是出任务,石西健也不会沉默,总会跟他有说有笑的执行任务。  

就在藤広昌二准备再开口时。  

通讯麦克有话音传来。  

“喂,昌二,你,你快看NH137的驾驶舱。”  

听着通讯麦克内石西健的话,藤広昌二微微一愣。  

他不是因为石西健的话而愣神。  

而是因为石西健的话语语气。  

那语气,不像平时的石西健,语气很奇怪,带着震惊、颤音,还有点不可思议。  

就跟见了鬼一样。  

“看驾驶舱?”  

带着好奇与古怪,藤広昌二看向NH137驾驶舱。  

刹那。  

瞳孔猛然放大。  

藤広昌二失声大叫。  

“我!!法克!!”  

一股子激灵直击头皮。  

藤広昌二看呆了,更是看惊了。  

惊得他说出外语。  

他感觉自己像是白天活见鬼了一样,神情骇然,彻底被眼前看到的画面惊愣。  

视线中。  

NH137的驾驶舱内,坐在机长驾驶位的,不是长谷机长…另有其人。  

要问为什么藤広昌二知道。  

并不是藤広昌二看过长谷机长照片,而是他很清楚,机长不可能长那样。  

因为,那个架势座上的人年轻过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