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姜姓吕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人族大一统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引来诸多反噬,例如巫师,妖神,鬼王图腾…如果手段过于激烈,甚至会引起同盟的背叛,往日支持人族的佛门,玄门,天庭等诸多势力都会离心离德。  

殷商末帝帝辛有意改革,承接天命,然而他太急了,解放了奴隶,却没有给奴隶工作,进而得罪了原来的既得利益者,被天周抓住机会,偌大的基业瞬间分崩离析。  

天周如果学辛的举措,注定要被推翻,唯有实行分封制,招商引资,拉拢一批大罗,再打压一批大罗,方可长存。  

而经过鲸吞蚕食的天周,注定庞大臃肿,这时候就要有人在帝国走下坡路的时候,狠狠踩上一油门,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这一脚宣告分封的结束,这一脚宣告大一统的到来。  

天周可以存在诸侯国,但天周之后,非帝室而亡者天下共击之!  

齐国基业想要存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洛风微微一叹:“太公是明白人,何出此言。大一统岂是一两个太易天尊可以阻拦的。”  

“人道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即便是盘古在其面对都要暂避锋芒,选择妥协。”  

“贫道势单力薄,为之奈何。”  

太公一脸冷漠,端起一杯茶水:“道友莫非是要空手套白狼了?”  

“嘶,大罗者的事情怎么能叫做空手套白狼呢。”洛风笑眯眯道:“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咱们可以颠因为果嘛。”  

太公放下了茶水,缓缓问道:“愿闻其详?”  

洛风慢条斯理道:“姜姓吕氏不为齐王,却可为国母,占据神汉帝国侧世界群系阴面力量,诸天万界,无尽时空,凡炎汉帝君血脉皆出姜姓吕氏。”  

“刘与吕,共天下,太公可否?”  

大手笔,真真切切的大手笔,一下子就将神汉帝国明面上的蛋糕切成两半,另一半直接推到太公面前。  

若是寻常大罗,普通大神通者,此刻已经纳首就拜,签订合作协议。  

但太公何许人也,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跟三清天尊,十方大圣,诸天教主谈笑风生,每一次封神大劫跑得比谁都快。  

沉吟片刻,太公轻笑一声:“道友今日的礼物,当真是一件比一件大啊。”  

“可是这神汉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前面还有一个仙秦拦住呢。”  

“此事简单。”洛风淡然一笑,意味深长道:“这不是还有太公吗?”  

“我记得吕不韦出身姜姓,吕氏,正是太公的二十三世孙啊。”  

“太公为首,百家为源,不韦为末,笔作春秋。”  

诸子百家由吕而始,自当由吕而终。  

太公大笑一声:““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仙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  

“道友,以为可为何家?”  

洛风微微一笑:“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当为杂家。”  

“所谓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太公颔首示意:“大善!”  

灯火渺渺,虚空寂静,沉默了一会儿,太公抬头不解问道:“道友,还不走吗?”  

看了看四方,洛风悄悄低声道:“太公,不如咱们谈一点条件吧。”  

太公惊讶:“怎么还有条件的。”  

洛风顿时板起脸来:“瞧您说的,这不谈点条件,搞得像假的一样。有句话说得好,信任是互相的啊。”  

太公想了想,觉得有几分道理,伸手示意。  

洛风微微一笑,传信让一元道君过来,可怜一元道君到了西岐,还没喝上一口水,就有急匆匆回来了。  

到了军帐,一元道君看见老师没有丝毫的惊讶,因为这样才符合他老师的性格。  

朝着两位尊长一拜,一元道君问道:“老师,太公喊我前来,可是有事交代。”  

洛风上前拍了拍一元道君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小一元啊,你出身小界,却得太公传承。可以说没有太公就没你啊。”  

“师者如父,太公对你可谓是有再造之恩。”  

“还不拜见太公。”  

一元道君跟随洛天尊多年,耳濡目染,自然知晓洛风的意思。  

一瞬间,福灵心至,一元道君泪目拜下,哽咽道:“一元飘零半生,只恨未逢明主,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效犬马之劳。”  

太公默然,良久开口道:“也罢,我观你有道号,却无俗名,马一元是他人之名不可就用。”  

“今日赐你姜姓吕氏,名布如何?”  

一元道君当即又是一拜:“多谢义父赐名!”  

太公抚须一笑:“我得一元,真天赐英杰也!吾儿快起!”  

一元道君却是不肯起来,慷慨激扬道:“义父在上,儿从此以后,跟定义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助义父,共图伐纣大业。”  

太公无奈,上前扶起,微笑道:“你有此心就好,做几日武王即将抵达此地,届时为父为你引荐一波。”  

一元道君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洛风看时机差不多了,告罪一声:“贫道就不叨扰太公父子相聚了,先行告辞。”  

太公颔首:“我儿,替我送送你老师。”  

一元道君遵命,跟着洛风直至来到了帐外。  

遮蔽了天机,洛风肃然问道:“一元你可知道我让你待在太公身侧,是为了何事?”  

一元道君沉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