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天人之盟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执天之道,观天之行,全凭本心如何。”  

黄衣女子想了想,喃喃一句:“妖不是天生的吗?一心可以扭转出身?”  

一言既出,元气波动。  

在不经意间,火种化作光辉火环,照耀生灵,地仙1573洛风的眼瞳之中出现丝丝火光。  

这一变化,就算他自己也没有发现。  

地仙1573洛风露出一丝慈祥的笑容:“黄裳,在你看来,何为妖?!”  

黄裳,黄鸟妖神在人族的姓名,来自人族长者。  

黄裳眉目一转,不太确定道:“拥有妖身,妖力者,为妖?”  

地仙1573洛风摇摇头,比起千年前,有些进步,但是远远不足。  

地仙1573洛风正襟危坐,目中智慧的火花闪现,口含天宪,仿佛为天地大道制定规制。  

一锤定音道“非人者,为妖?!”  

“何为人?”黄裳下意思地问道“为何人?”地仙1573洛风凝望苍穹,眺望远方,见到天辰界中一方方人族部落。  

有的部落,献祭妖神,苟且偷生,有的部落,前仆后继,只为寻找一点资源,有的部落,以生命引开大敌,只为后代延续……  

他们愚昧无知,他们野蛮暴力,他们缺少礼法,但是他们都在努力的活着。  

在挣扎存活的过程中,绽放出一点点人性与智慧的火花。  

虽然这一点火花,极其渺小,转瞬即逝。  

但是,它依旧存在,永恒存在,不可磨灭。  

当种种的错误堆积成一个正确,当无数的火花汇聚成火海,照耀大千宇宙。  

它拥有一个全新的名字,文明!  

这便是人,这便是人之理,人之道!  

地仙1573洛风的身影逐渐宏大起来,口中诵念两句诗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目光一转,凝视黄鸟妖神所化的人族黄裳。  

黄裳顿时战术前倾,犹如被老师注视的学生一样,乖巧。  

地仙1573洛风肃然道:“你问我,何为人,人并不是一个种族,一支血脉,而是一个概念。”  

“无论何等生灵,只要认同人族的理念,便拥有人心,只要学习人族的礼法,便拥有人身,一旦行走,实践人道文明,便是人行大道,可得人道。”  

“既有人心,又有人身,再行人道,如何算不得人?!”  

“反之,若无人心,不行人道,即便是天生人身,也不是人!”  

一番话震耳欲聋,在以血脉,天赋为根基的洪荒大宇宙,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与理念。  

眼瞳中有火光闪烁,象征着薪火相传,人道精神。  

人族从不是单纯的一个种族,而是一个概念,任何认同自己是人族的生灵,皆可为人。  

洪荒大宇宙不仅仅要有,娲皇人族,造化人族,五色人族,炎黄人族,星辰人族…更要有狐人族,猫人族,虎人族,龙人族…  

每一个种族都是人族大意志下的分支种族,不分彼此,不分对象,一入人道,皆是兄弟。  

敢于反驳这一观点,就是分裂人族的气运的异教徒。  

火云洞中的三祖三皇,五帝圣贤,还有一干人族精英贤人,会让他们知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  

一番道理直入道心,算得上此界第一妖神的黄裳眼中迸溅出了一丝的光芒,起初渺小不可及。后来越发的明亮,与此同时,黄裳的道心也越发圆满。  

周身气息逐渐混元合一,元气不漏,仙体清净,俨然就要得道了。  

只差一点点,只差一点点。  

这一点点,有时候是指尖一点缝隙,有时候却是指尖宇宙,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于是,黄裳妇发出最后一问。  

“老师,我若为人,人族会接纳吗?”  

言闭,周身火焰腾起,道道光辉加身,化作一只金黄色的神鸟,鸣叫一声动九天。  

是啊,无论精神,理念上与人相似,乃是一致,合一。  

但是,物质上,无法更改,无法变化,妖身始终是妖身。  

一旦暴露真身,必定引来非议,人族内部尚且有斗争,何况外来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或许,在久远的将来,人族漫步诸天寰宇,道德,理念,意志得到极尽升华,做到人人如龙,人人真仙,聚集在人道联盟旗帜下。  

才有可能消除,由妖入人的异样目光,做到真正的众生平等。  

那是在未来,现在绝无可能。  

于是地仙1573洛风笑了,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族大罗者笑了,真正的洛风也笑了,紫薇帝君笑了,玉皇大天尊也笑了。  

精神与物质,对于仙人而言,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但是,洪荒大宇宙中,仙人之上,还有一种存在!大罗者!  

化不可能为可能,为腐朽为神奇,这才是真正的超凡。  

大罗者,便是超凡显圣的代名词。  

地仙1573洛风气息一变,对面换网,真正的洛风意志降临,带来上天的意志。  

“黄裳道友,你听说过天劫吗?”  

洛风面对微笑,犹如安利推销的老司机。  

若是被老油条看见,不是扭头就走,就是一顿暴打。  

作为淳朴天辰界土著妖神,黄裳很上道的配合问道:“可是成仙所渡的天劫。”  

洛风含笑道:“上苍怜悯万族修士,修行不易,特意降下福利。”  

“在虚空中铭刻,盘古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