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2/3)
到当年的酒味和烧鸡味道,他没有进酒馆,也没有进马将军的宅子,什么地方都没有进,因为他知道那些地方早就已经没有旧人。
城偏处溪沟旁的小院还在。那是他和桑桑的小院。
小院墙上有柄猎刀探出半截腰身,是他当年没有取走的家伙,他看了眼那把猎刀,沉默了会儿,推门走进房间,看着那些草原人留下的寝具。有些厌憎地皱了皱眉头,把那些东西全部扔到院里的地上,准备稍后烧掉。
他找到那把竹躺椅,搬到坪间,躺下,然后闭上眼睛。
明媚的阳光隔着眼皮刺着他的眼。感觉有些酸,于是他把眼睛闭的更紧了些。就这样沉默地躺着躺着,直至快要睡着。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看着这座熟悉的、生活了很多年的小院,像当年那样把手伸到空中。
很遗憾,没有茶壶递过来。
就像现在他仰起脸。也不会有方热乎乎的湿毛巾搭上来,他说热。不会再有双冰冰的、白白的小脚揣进怀里,他说饿,也不会再有碗煎蛋面。
渭城还在,酒馆还在,小院还在,土炕还在,炕对面的那口箱子还在,院墙还在,藏在墙里的猎刀还在,银票也还在他的怀里。
只是人在不了,所有的人都不在了,她也不在这里。
宁缺躺在竹躺椅上,看着湛蓝的天空,想着很多事情。
当年离开渭城之前,他对马将军说:你不要老、不要死,等我孝敬,离开渭城的时候,他对全城的老少爷们儿说,如果此去混不出人样儿,他就不回来了,现在他已经混到了这个世界最巅峰的位置,终于有脸回来了,却晚了。
金帐王庭和唐国之间的这场战争,注定将会改写整个人间的局势,但对他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另一件事情,与天下无关,只与渭城有关。
他要把渭城夺回来,他要替渭城出气,同时,他要在渭城找个人。
时间就在竹椅上缓慢流逝,到了数日之后。
小院对面的溪畔,传来蹄声,渐缓,接着有口令对照之声。
司徒依兰微微点头,回应着唐军的行礼,走到小院对面的营帐里,将座骑交给一名亲兵,然后望着对面的小院说道:“怎么说?”
一名参将摇了摇头,说道:“他坚持。”
司徒依兰沉默片刻后说道:“多少俘虏?”
参将说道:“七城寨四周,还有些小的战斗,但基本局面已定,现在被控制住的,如果算上奴隶和妇人孩童,至少有四十余万……”
司徒依兰的眉头微微挑起,说道:“即便如此,他还坚持?”
参将沉默不语,看来,对于院中人的坚持,其实他并没有太多意见。
司徒依兰看着不远处的小院,沉默片刻后走了过去。
“这是屠杀。”
她看着竹躺椅上的宁缺说道,情绪很平静,但声音有些微微颤抖。
宁缺睁开眼睛,看着她说道:“你从军多年,难道没有见过屠杀?”
司徒依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道:“依惯例,女子不死,过轮不死……就算是草原上最野蛮的部落,也会这样做。”
“这是很多年前,我和她住的院子,我们在这里住了很多年。”
宁缺从竹椅上站起身来,指着小院说道,然后他示意她跟着自己走出小院,走到城中的街道上,开始给她介绍渭城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这座城里的人,都是我认识的人,那年都死了,草原人攻破城门,闯进城来,拿着弯刀,见人就砍,那时节,他们可有分辩男女高矮?”
走出城门,站在草甸上,看着渭城土墙上那些有些刺目的野草,他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要这种事情来坚定自己的决心、说服你和别的唐将,我只是告诉你,我的决心从何而来,无论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的复仇。”
司徒依兰随着他的眼光,望向渭城,想着这些年边塞死去的同袍和同族,心情很是挣扎,犹豫说道:“但书院……不是这样教的。”
“我说过,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的复仇,哪怕夫子回来也如此。”宁缺望向晚霞深处那轮刚刚显现的明月,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
最后他指着渭城土墙上那数十株野草,说道:“也许这是罪孽深重的事情,可我不在乎,我只知道,斩草就一定要除根,不然麻烦的还是我们自己。”
……
……
数日后,草原人的鲜血浸湿了整片草原。
这场战争,获胜的唐人就像在谷河外那样,坚定地执行了宁缺的意志,没有留下任何俘虏,自然也没有留下任何后患。
只是唐军的刀都变得有些钝了。
宁缺和司徒依兰再次来到渭城外的草甸上。
集营在四野的唐军,望着草甸上二人的身影,眼神里的情绪很是复杂。
那些情绪是狂热的崇拜,也是寒冷的敬畏。
身为百战猛师,渭城外的数万骑兵自然杀过很多人,也见过草原上所谓屠族的恐怖的画面,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杀人的。
整片草原,仿佛都被血水浇灌了一遍,到处都是刺鼻的血腥味,闻着味道而来的蚊蝇,出令人头皮麻的嗡鸣声。
如果不是有阵师布阵,唐军根本没有办法在这里驻扎下去。
然而阵法可以隔绝蚊蝇,可以淡化血腥味,却没有办法隔阻视线。
在渭城北方数十里外,那片平坦的原野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座小山,因为距离太远,看不真切,小山在晨光里明亮着。
唐军们都知道,那座小山是什么。
他们每每望向那座小山,都会觉得有些寒冷。
那是座用草原人人头堆
城偏处溪沟旁的小院还在。那是他和桑桑的小院。
小院墙上有柄猎刀探出半截腰身,是他当年没有取走的家伙,他看了眼那把猎刀,沉默了会儿,推门走进房间,看着那些草原人留下的寝具。有些厌憎地皱了皱眉头,把那些东西全部扔到院里的地上,准备稍后烧掉。
他找到那把竹躺椅,搬到坪间,躺下,然后闭上眼睛。
明媚的阳光隔着眼皮刺着他的眼。感觉有些酸,于是他把眼睛闭的更紧了些。就这样沉默地躺着躺着,直至快要睡着。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醒了过来,睁开眼睛,看着这座熟悉的、生活了很多年的小院,像当年那样把手伸到空中。
很遗憾,没有茶壶递过来。
就像现在他仰起脸。也不会有方热乎乎的湿毛巾搭上来,他说热。不会再有双冰冰的、白白的小脚揣进怀里,他说饿,也不会再有碗煎蛋面。
渭城还在,酒馆还在,小院还在,土炕还在,炕对面的那口箱子还在,院墙还在,藏在墙里的猎刀还在,银票也还在他的怀里。
只是人在不了,所有的人都不在了,她也不在这里。
宁缺躺在竹躺椅上,看着湛蓝的天空,想着很多事情。
当年离开渭城之前,他对马将军说:你不要老、不要死,等我孝敬,离开渭城的时候,他对全城的老少爷们儿说,如果此去混不出人样儿,他就不回来了,现在他已经混到了这个世界最巅峰的位置,终于有脸回来了,却晚了。
金帐王庭和唐国之间的这场战争,注定将会改写整个人间的局势,但对他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另一件事情,与天下无关,只与渭城有关。
他要把渭城夺回来,他要替渭城出气,同时,他要在渭城找个人。
时间就在竹椅上缓慢流逝,到了数日之后。
小院对面的溪畔,传来蹄声,渐缓,接着有口令对照之声。
司徒依兰微微点头,回应着唐军的行礼,走到小院对面的营帐里,将座骑交给一名亲兵,然后望着对面的小院说道:“怎么说?”
一名参将摇了摇头,说道:“他坚持。”
司徒依兰沉默片刻后说道:“多少俘虏?”
参将说道:“七城寨四周,还有些小的战斗,但基本局面已定,现在被控制住的,如果算上奴隶和妇人孩童,至少有四十余万……”
司徒依兰的眉头微微挑起,说道:“即便如此,他还坚持?”
参将沉默不语,看来,对于院中人的坚持,其实他并没有太多意见。
司徒依兰看着不远处的小院,沉默片刻后走了过去。
“这是屠杀。”
她看着竹躺椅上的宁缺说道,情绪很平静,但声音有些微微颤抖。
宁缺睁开眼睛,看着她说道:“你从军多年,难道没有见过屠杀?”
司徒依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道:“依惯例,女子不死,过轮不死……就算是草原上最野蛮的部落,也会这样做。”
“这是很多年前,我和她住的院子,我们在这里住了很多年。”
宁缺从竹椅上站起身来,指着小院说道,然后他示意她跟着自己走出小院,走到城中的街道上,开始给她介绍渭城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这座城里的人,都是我认识的人,那年都死了,草原人攻破城门,闯进城来,拿着弯刀,见人就砍,那时节,他们可有分辩男女高矮?”
走出城门,站在草甸上,看着渭城土墙上那些有些刺目的野草,他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是要这种事情来坚定自己的决心、说服你和别的唐将,我只是告诉你,我的决心从何而来,无论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的复仇。”
司徒依兰随着他的眼光,望向渭城,想着这些年边塞死去的同袍和同族,心情很是挣扎,犹豫说道:“但书院……不是这样教的。”
“我说过,任何人都不能阻止我的复仇,哪怕夫子回来也如此。”宁缺望向晚霞深处那轮刚刚显现的明月,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
最后他指着渭城土墙上那数十株野草,说道:“也许这是罪孽深重的事情,可我不在乎,我只知道,斩草就一定要除根,不然麻烦的还是我们自己。”
……
……
数日后,草原人的鲜血浸湿了整片草原。
这场战争,获胜的唐人就像在谷河外那样,坚定地执行了宁缺的意志,没有留下任何俘虏,自然也没有留下任何后患。
只是唐军的刀都变得有些钝了。
宁缺和司徒依兰再次来到渭城外的草甸上。
集营在四野的唐军,望着草甸上二人的身影,眼神里的情绪很是复杂。
那些情绪是狂热的崇拜,也是寒冷的敬畏。
身为百战猛师,渭城外的数万骑兵自然杀过很多人,也见过草原上所谓屠族的恐怖的画面,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杀人的。
整片草原,仿佛都被血水浇灌了一遍,到处都是刺鼻的血腥味,闻着味道而来的蚊蝇,出令人头皮麻的嗡鸣声。
如果不是有阵师布阵,唐军根本没有办法在这里驻扎下去。
然而阵法可以隔绝蚊蝇,可以淡化血腥味,却没有办法隔阻视线。
在渭城北方数十里外,那片平坦的原野上,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座小山,因为距离太远,看不真切,小山在晨光里明亮着。
唐军们都知道,那座小山是什么。
他们每每望向那座小山,都会觉得有些寒冷。
那是座用草原人人头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