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再重视嘉谷也不为过(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举个简单例子,目前我国甘蔗种植行距多数为0.4~1.2与收获机械并不匹配。要机械化,首先要进行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研究,推行宽行种植。  

糖企不是不知道机械化种植的好处,但一来不少糖企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二来…真没有这个研究能力和精力啊!  

“再说了,国内食糖产业的牵涉面更大,如何与蔗农打交道,嘉谷糖业还没经历过呢…”光明糖业负责人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桂省至少有1200万农民参与糖料蔗的种植,如果连上砍蔗、机耕、运输、加工等产业链环节,涉及农民2000万!  

众口难调,素质不一,让不少糖厂在处理与蔗农的关系上颇为头痛。  

比如说进厂原料蔗的扣杂问题,在下过砍蔗的通知书明明规定了要求,符合要求的基本不用扣杂或是控制在1.5以下。  

但偏偏就是有的蔗农投机取巧增加蔗重,随便修修故意将蔗叶留下,或是故意将蔗尾留得太长留到了叶梢,或是故意将蔗头砍得太低连头带泥一起砍收…  

为了警告其他投机者,糖厂不得不对个别蔗农或业主下达重罚措施,但这样又容易打击到蔗农的积极性。  

“如果一家一户地发动农民种蔗,一家一户地指导农民管护甘蔗,到了年底再一家一户地组织农民砍收甘蔗、拉运甘蔗,这得需要多大的人员与精力?我可不信在国外几乎全程机械化操作的嘉谷糖业有这能力。”  

但国粮屯河负责人一脸认真:“不,它真的可以有!”  

不比很少与嘉谷体系打交道的光明糖业负责人,国粮集团上下对嘉谷可是一点都不敢小觑了,甚至可以说,对于嘉谷体系,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嘉谷就是这样起家的,你说它有这样的组织管理能力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