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李静忠兼职月老(1/2)
金光门的斜阳从悬山顶上投射下来,在地面上形成长长的阴影,城楼上十三扇门紧紧闭合,朱红色的斗拱彰显出磅礴气象。
穿过门洞之后,眼见横街上人流来往熙熙攘攘,商队骆驼已屡见不鲜,贵公子们鲜衣怒马出城踏青,各种奚车,墨车和栈车在马匹的牵引下在双向大道上行走,货郎挑担贩货,卖枣子的汉子拉着役车,头戴帷帽的妇人牵着孩子从沿着坊墙水渠边缓缓行走。
他们仅仅穿过几个坊,巍峨挺立的皇城便已出现在李崇云的视线中,从侧面看含光、朱雀、安上三座城楼仿佛重叠在一起,重檐庑殿顶高挑起的檐角错落在歇山顶中,层次的美感和庄严也已扑面而来,
李崇云童心未泯,把来长安之前的担忧情绪抛之脑后,兴致勃勃地在马上左顾右盼,迫不及待地要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部收入他的眼帘中去。
“不愧是天子脚下帝都所在,果然繁华锦绣,我以为武威城就够大了,可是比起长安来,就像是穷乡僻壤的小城。”
鱼朝恩在马上摇头晃脑嘿笑一声问道:“公子从未来过长安?”
“从未,父亲宦游多年,带着我们兄妹从疏勒到庭州,再到龟兹,又来到武威,算是跑遍了整个陇右道,却从未到过长安,实在是令人遗憾。”
“那么,公子这下算是有福了,等你见过两位相公之后安顿下来,奴婢给你安排一个跟班,让你游遍长安城的风光名胜,尝遍西市上的美食,看尽平康坊都知歌舞,阅尽曲江池波光潋滟。”
李崇云模仿出大人的姿态拱手道:”如此崇云就恭敬不如从命多谢鱼常侍如此厚爱。”
“呵呵,好说。”
马队穿过西市即将到达延寿坊纵街上驶出一辆马车因等待马队行进停了下来。车主从车厢中掀起轩窗帘幕,望见马上的少年与宦官鱼朝恩并肩而骑身后跟着大批随从和兵丁。遂向跟在车后步行的一名小太监吩咐道:“去,打听一下这是谁家的公子如此气派?”
“喏”小太监踉跄地跑上前去,拉着随行的某个宦官寒暄了几句,又匆匆折返回来,在车辕前方躬身叉手说:“启禀干爹这是西凉郡王李嗣业的长公子受陛下敇命入京授官赐婚。”
主人听罢后啧啧点头,瞪大三角眼盯着马上的少年良久,才笑着抚掌道:“真乃奇货可居也。”
他扔下帘幕退厢,对驾车夫吩咐道:“掉头,不去买书了回十六王宅太子行宫。”
原永福坊十六王宅忠王府邸现为太子行宫,里面的一应建筑设施都未经过修缮显得陈旧而局促,仿佛是在彰显太子的简朴之风。
今日春光尚好太子李亨将一应文具案几搬在了正殿庑廊下,可借着廊外景致抒发心中情怀。
太监李静忠走进廊中看到迎着春风咳嗽的李亨心疼地说道:“殿下出来为何不多披一件大氅这帮小子真是该死,竟如此不知周全!”
侍立在楼廊下的两个宦官慌忙跪倒在地口称“奴婢该死”。
李亨捏起手帕捂着唇角说道:“你也不必责骂他们,这是孤一时兴起,才将文具挪到了外室。”
李静忠余怒未消,责令道:“还不快把去年李大夫献送的那件白狼皮大氅取来!”
“喏,”小太监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跑到了殿内,片刻之后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裘皮。李静忠从他手中抢过,抖擞开来披到了李亨的肩头上。
李亨翻开书册继续诵读,抬头看着躬身站在脸前的李静忠说道:“我早说了,你不必随身伺候,忙你自己的事去。”
“我不随身伺候能放心得下吗?我才不在刚一会儿,他们就闯出这么大的篓子。明知殿下你素来体弱,却不能照顾仔细。”
李亨无奈地笑了笑:“好吧,随你。”
李静忠于是手执拂尘侍立在一旁,看似不经意地随口说道:“殿下可知奴婢今日在街上看见谁了?”
“哦。”李亨抬头应了一声,却不怎么感兴趣。
他只好弯下腰去神秘兮兮地说道:“我今日在金光门街前见到李嗣业的长子被宫里的太监接来了长安。”
“此事并不稀奇,孤早就知晓,阿耶听信杨国忠谗言,将安禄山之子安庆宗,李嗣业之子李崇云引至京师,名为赐婚授官,实为人质。能采取此等不得已的手段,就足以说明堂堂宰相已经开始畏惧两人的权势。”
李静忠紧跟着说道:“奴婢听闻李嗣业之子刚满十三岁,圣人欲将盛王李琦之女和仪郡主下嫁与他。这真是白瞎了李嗣业手中的兵威权势,他的儿子娶了盛王之女,能对盛王有何助益?顶多是多了一个称霸陇右的亲戚。可若是殿下您与李嗣业结成亲家,等将来预备登基之时,您背后可就不止有朔方灵武这么一块稳固靠山,还有整个陇右道的底蕴,更有每年谋取暴利达数百万缗的胡椒商路,有兵权和钱财握在手中,陛下何愁根基不稳?”
李亨对他连连摆手:“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不要报以期望幻想,父皇防备我如防家贼,怎么可能让我与权臣结亲。更何况李嗣业雄踞陇右,父皇如今尚且极力拉拢维护。二十一弟在诸王中最为庸碌胸无大志,所以阿耶才选择把他的女儿和仪郡主下嫁给李嗣业之子。要我与李嗣业结亲,是绝无这个机会的。”
“殿下,机会可以争取。”李静忠上前劝说道:“我观那李崇云年纪尚幼,圣命召他入京也并非真心赐婚,不过
穿过门洞之后,眼见横街上人流来往熙熙攘攘,商队骆驼已屡见不鲜,贵公子们鲜衣怒马出城踏青,各种奚车,墨车和栈车在马匹的牵引下在双向大道上行走,货郎挑担贩货,卖枣子的汉子拉着役车,头戴帷帽的妇人牵着孩子从沿着坊墙水渠边缓缓行走。
他们仅仅穿过几个坊,巍峨挺立的皇城便已出现在李崇云的视线中,从侧面看含光、朱雀、安上三座城楼仿佛重叠在一起,重檐庑殿顶高挑起的檐角错落在歇山顶中,层次的美感和庄严也已扑面而来,
李崇云童心未泯,把来长安之前的担忧情绪抛之脑后,兴致勃勃地在马上左顾右盼,迫不及待地要把长安城的美景全部收入他的眼帘中去。
“不愧是天子脚下帝都所在,果然繁华锦绣,我以为武威城就够大了,可是比起长安来,就像是穷乡僻壤的小城。”
鱼朝恩在马上摇头晃脑嘿笑一声问道:“公子从未来过长安?”
“从未,父亲宦游多年,带着我们兄妹从疏勒到庭州,再到龟兹,又来到武威,算是跑遍了整个陇右道,却从未到过长安,实在是令人遗憾。”
“那么,公子这下算是有福了,等你见过两位相公之后安顿下来,奴婢给你安排一个跟班,让你游遍长安城的风光名胜,尝遍西市上的美食,看尽平康坊都知歌舞,阅尽曲江池波光潋滟。”
李崇云模仿出大人的姿态拱手道:”如此崇云就恭敬不如从命多谢鱼常侍如此厚爱。”
“呵呵,好说。”
马队穿过西市即将到达延寿坊纵街上驶出一辆马车因等待马队行进停了下来。车主从车厢中掀起轩窗帘幕,望见马上的少年与宦官鱼朝恩并肩而骑身后跟着大批随从和兵丁。遂向跟在车后步行的一名小太监吩咐道:“去,打听一下这是谁家的公子如此气派?”
“喏”小太监踉跄地跑上前去,拉着随行的某个宦官寒暄了几句,又匆匆折返回来,在车辕前方躬身叉手说:“启禀干爹这是西凉郡王李嗣业的长公子受陛下敇命入京授官赐婚。”
主人听罢后啧啧点头,瞪大三角眼盯着马上的少年良久,才笑着抚掌道:“真乃奇货可居也。”
他扔下帘幕退厢,对驾车夫吩咐道:“掉头,不去买书了回十六王宅太子行宫。”
原永福坊十六王宅忠王府邸现为太子行宫,里面的一应建筑设施都未经过修缮显得陈旧而局促,仿佛是在彰显太子的简朴之风。
今日春光尚好太子李亨将一应文具案几搬在了正殿庑廊下,可借着廊外景致抒发心中情怀。
太监李静忠走进廊中看到迎着春风咳嗽的李亨心疼地说道:“殿下出来为何不多披一件大氅这帮小子真是该死,竟如此不知周全!”
侍立在楼廊下的两个宦官慌忙跪倒在地口称“奴婢该死”。
李亨捏起手帕捂着唇角说道:“你也不必责骂他们,这是孤一时兴起,才将文具挪到了外室。”
李静忠余怒未消,责令道:“还不快把去年李大夫献送的那件白狼皮大氅取来!”
“喏,”小太监连忙从地上爬起来,跑到了殿内,片刻之后双手捧着一叠厚厚的裘皮。李静忠从他手中抢过,抖擞开来披到了李亨的肩头上。
李亨翻开书册继续诵读,抬头看着躬身站在脸前的李静忠说道:“我早说了,你不必随身伺候,忙你自己的事去。”
“我不随身伺候能放心得下吗?我才不在刚一会儿,他们就闯出这么大的篓子。明知殿下你素来体弱,却不能照顾仔细。”
李亨无奈地笑了笑:“好吧,随你。”
李静忠于是手执拂尘侍立在一旁,看似不经意地随口说道:“殿下可知奴婢今日在街上看见谁了?”
“哦。”李亨抬头应了一声,却不怎么感兴趣。
他只好弯下腰去神秘兮兮地说道:“我今日在金光门街前见到李嗣业的长子被宫里的太监接来了长安。”
“此事并不稀奇,孤早就知晓,阿耶听信杨国忠谗言,将安禄山之子安庆宗,李嗣业之子李崇云引至京师,名为赐婚授官,实为人质。能采取此等不得已的手段,就足以说明堂堂宰相已经开始畏惧两人的权势。”
李静忠紧跟着说道:“奴婢听闻李嗣业之子刚满十三岁,圣人欲将盛王李琦之女和仪郡主下嫁与他。这真是白瞎了李嗣业手中的兵威权势,他的儿子娶了盛王之女,能对盛王有何助益?顶多是多了一个称霸陇右的亲戚。可若是殿下您与李嗣业结成亲家,等将来预备登基之时,您背后可就不止有朔方灵武这么一块稳固靠山,还有整个陇右道的底蕴,更有每年谋取暴利达数百万缗的胡椒商路,有兵权和钱财握在手中,陛下何愁根基不稳?”
李亨对他连连摆手:“我明白你的意思,但不要报以期望幻想,父皇防备我如防家贼,怎么可能让我与权臣结亲。更何况李嗣业雄踞陇右,父皇如今尚且极力拉拢维护。二十一弟在诸王中最为庸碌胸无大志,所以阿耶才选择把他的女儿和仪郡主下嫁给李嗣业之子。要我与李嗣业结亲,是绝无这个机会的。”
“殿下,机会可以争取。”李静忠上前劝说道:“我观那李崇云年纪尚幼,圣命召他入京也并非真心赐婚,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