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其次伐交之考地利(2/3)
侯胜北与傅縡说明出使路线,傅縡一介书生,自无不可。
几条路线的总路程相当,并未特意绕远,无论走哪条,行程相差不大。
一家人听他要出使北齐,自是不舍,小长安更是闹着要一起前去。
侯胜北无奈,哄着等儿子再大两岁,下次一定带他一起行遍天下。(^_^)
萧妙淽也帮着劝说,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
-----------------
等到了出发那天,侯胜北在使团中,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公辅,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数年不见,荀法尚的风姿气度,越来越像其父荀朗,身着白色鹤氅,头戴漆纱梁冠,足蹬高齿木屐。
看似文士打扮,眉宇和行动之间却隐隐透出武士英气。
“三年前,陛下登基的时候就回来了。”
荀法尚见到侯胜北一副惊讶的模样:“说来话长,一路上有的是时间,慢慢和你说。”
他拉了一个人过来:“你看这是谁?”
侯胜北定睛一看,只见此人二十出头年纪,颇为英武。
“徐敬文?”
他试探着问道:“令堂也一起回来了吗?”
徐敬文面露哀色:“家慈辛劳过度,数年前过世了,我便跟随荀兄回到了南方。”
侯胜北有所预料,此时也不适合细问,只是安慰了几句。
船队启程了。
此前侯胜北一直去往南方和西北,渡江之后朝着正北方向直行还是首次。
自京口渡江后,侯胜北命人每隔半个时辰,测量和记录河道宽度和水深。
正值东南风起,春水泛涨,一路顺风顺水。
河道水深一丈以上,普通船只尽可通行。
富陵诸湖更是水深在三丈以上,大舰楼船,可以一路开至淮州。
淮河更是水深四、五丈之多,深处更达八丈,足以通行各种大船。(注3)
下邳到彭城一段三水合一,水量颇丰,受彭城一带山地所限,形成了三处湍急的水流。
彭城东南因地处吕国旧城,水中有石梁,得名吕梁洪。
急处亘绵七里,舟行至此,百篙支柱,负缆之夫流汗至地,进以尺寸数,其难也几于登天。
昔日孔子正是观此水,谓鱼鳖不能游,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水经注有云: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
可见其高低落差之大,水流之湍急。
紧靠城东的水流长约百余步,故称百步洪。
百步洪形如川字,自西向东分别为外洪、中洪、月洪。
三洪之中巨石盘踞,水涨时均可通行,水消时仅有中洪勉强可行,但是怪石有的露出水面,有的半隐水中,冲击怒号,惊涛奔浪,船只撞上就会毁坏覆沉。
城东北因传说为秦始皇求鼎筑渠处,名曰秦梁洪。
河床的底部有石梁阻碍,使得水流湍急,终成险滩。
秦灭东周,却不见禹王九鼎。
据说沉没于泗水彭城下,始皇帝斋戒祷祠,使千人潜水求之,不得。
此即是徐州三洪,其险闻于天下。
侯胜北隐隐觉得,自己和此处似有缘分,今后还会来到这里。
他摇摇头,大概是之前想着攻略两淮青州,那么必然绕不过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会魔怔了吧。
等过了彭城,泗水的水道逐渐变窄,水位变浅。不过有一串小湖泊和沼泽,仍然可以勉强通行中小船只。
经过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便到了任城。
此时已入三春季节,船行河中,不时可见两岸杨柳低垂,洁白轻柔的柳絮随风飘舞。百花次第盛开,将大地染得色彩斑斓。
一路和荀法尚、徐敬文闲聊。
侯胜北得知自己返回南朝之后,他们在长安又待了三年。
“时间待久了,难免惹人怀疑。”
荀法尚解释道:“就和你当初迟迟不归一样,如果没有合理的借口,容易被盯上。”
“柳庆在你回去的第二年就死了,不过多多少少从何盼儿身上挖出来了一些线索。三千侯官侦骑四出,加强监控。韦孝宽也咬得很紧,幸好他的主要精力朝着北齐一方,我几次差点就被揪出来。”
荀法尚说得轻松,侯胜北却深知其中凶险之处。
幸亏毛喜对此早有预料,知道敌后工作风险极大,随时可能被顺藤摸瓜,连根拔起。
他同步并行持续不断地建设另一套体制,保证随时可以切换顶替。
侯胜北有些好奇,会是谁接手了荀法尚的工作。
不过知道这种事情还是少打听为妙,埋怨道:“你回来也不打个招呼,毛喜也是过分,竟和我也不说上一声。”
“做隐秘这行的,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荀法尚露出一丝寂寞的笑容:“回来才知道我父过世,徐敬文也因为母亲去世,我二人服丧三年,这不服阕就来找你了么。”
“荀朗伯父当初…”
荀法尚轻轻摇头,止住了侯胜北接下来的话。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
侯胜北心下明了,改为关心起好友的前途:“那你现在?”
荀法尚没好气道:“自然是和你一样,抱了当今至尊的大腿。”
侯胜北拍拍好友的肩膀以示安慰,终于有了同病相怜的难友。
荀法尚感叹道:“先父认为今上,当时还是安成王,数年为质
几条路线的总路程相当,并未特意绕远,无论走哪条,行程相差不大。
一家人听他要出使北齐,自是不舍,小长安更是闹着要一起前去。
侯胜北无奈,哄着等儿子再大两岁,下次一定带他一起行遍天下。(^_^)
萧妙淽也帮着劝说,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
-----------------
等到了出发那天,侯胜北在使团中,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公辅,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数年不见,荀法尚的风姿气度,越来越像其父荀朗,身着白色鹤氅,头戴漆纱梁冠,足蹬高齿木屐。
看似文士打扮,眉宇和行动之间却隐隐透出武士英气。
“三年前,陛下登基的时候就回来了。”
荀法尚见到侯胜北一副惊讶的模样:“说来话长,一路上有的是时间,慢慢和你说。”
他拉了一个人过来:“你看这是谁?”
侯胜北定睛一看,只见此人二十出头年纪,颇为英武。
“徐敬文?”
他试探着问道:“令堂也一起回来了吗?”
徐敬文面露哀色:“家慈辛劳过度,数年前过世了,我便跟随荀兄回到了南方。”
侯胜北有所预料,此时也不适合细问,只是安慰了几句。
船队启程了。
此前侯胜北一直去往南方和西北,渡江之后朝着正北方向直行还是首次。
自京口渡江后,侯胜北命人每隔半个时辰,测量和记录河道宽度和水深。
正值东南风起,春水泛涨,一路顺风顺水。
河道水深一丈以上,普通船只尽可通行。
富陵诸湖更是水深在三丈以上,大舰楼船,可以一路开至淮州。
淮河更是水深四、五丈之多,深处更达八丈,足以通行各种大船。(注3)
下邳到彭城一段三水合一,水量颇丰,受彭城一带山地所限,形成了三处湍急的水流。
彭城东南因地处吕国旧城,水中有石梁,得名吕梁洪。
急处亘绵七里,舟行至此,百篙支柱,负缆之夫流汗至地,进以尺寸数,其难也几于登天。
昔日孔子正是观此水,谓鱼鳖不能游,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水经注有云: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
可见其高低落差之大,水流之湍急。
紧靠城东的水流长约百余步,故称百步洪。
百步洪形如川字,自西向东分别为外洪、中洪、月洪。
三洪之中巨石盘踞,水涨时均可通行,水消时仅有中洪勉强可行,但是怪石有的露出水面,有的半隐水中,冲击怒号,惊涛奔浪,船只撞上就会毁坏覆沉。
城东北因传说为秦始皇求鼎筑渠处,名曰秦梁洪。
河床的底部有石梁阻碍,使得水流湍急,终成险滩。
秦灭东周,却不见禹王九鼎。
据说沉没于泗水彭城下,始皇帝斋戒祷祠,使千人潜水求之,不得。
此即是徐州三洪,其险闻于天下。
侯胜北隐隐觉得,自己和此处似有缘分,今后还会来到这里。
他摇摇头,大概是之前想着攻略两淮青州,那么必然绕不过徐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才会魔怔了吧。
等过了彭城,泗水的水道逐渐变窄,水位变浅。不过有一串小湖泊和沼泽,仍然可以勉强通行中小船只。
经过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便到了任城。
此时已入三春季节,船行河中,不时可见两岸杨柳低垂,洁白轻柔的柳絮随风飘舞。百花次第盛开,将大地染得色彩斑斓。
一路和荀法尚、徐敬文闲聊。
侯胜北得知自己返回南朝之后,他们在长安又待了三年。
“时间待久了,难免惹人怀疑。”
荀法尚解释道:“就和你当初迟迟不归一样,如果没有合理的借口,容易被盯上。”
“柳庆在你回去的第二年就死了,不过多多少少从何盼儿身上挖出来了一些线索。三千侯官侦骑四出,加强监控。韦孝宽也咬得很紧,幸好他的主要精力朝着北齐一方,我几次差点就被揪出来。”
荀法尚说得轻松,侯胜北却深知其中凶险之处。
幸亏毛喜对此早有预料,知道敌后工作风险极大,随时可能被顺藤摸瓜,连根拔起。
他同步并行持续不断地建设另一套体制,保证随时可以切换顶替。
侯胜北有些好奇,会是谁接手了荀法尚的工作。
不过知道这种事情还是少打听为妙,埋怨道:“你回来也不打个招呼,毛喜也是过分,竟和我也不说上一声。”
“做隐秘这行的,还是低调一些为好。”
荀法尚露出一丝寂寞的笑容:“回来才知道我父过世,徐敬文也因为母亲去世,我二人服丧三年,这不服阕就来找你了么。”
“荀朗伯父当初…”
荀法尚轻轻摇头,止住了侯胜北接下来的话。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必再说了。
侯胜北心下明了,改为关心起好友的前途:“那你现在?”
荀法尚没好气道:“自然是和你一样,抱了当今至尊的大腿。”
侯胜北拍拍好友的肩膀以示安慰,终于有了同病相怜的难友。
荀法尚感叹道:“先父认为今上,当时还是安成王,数年为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