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骑来(2/3)
与后梁及北周对峙,深知除了江陵总管府,仍有襄州总管府作为后盾。
以我军当前实力,应对两个总管府,胜负难料。
马上又有人评论为怯敌,大军前来,因为害怕失败,就临阵不战了么?
章昭达的独眼目光闪动,听完众将意见,一锤定音:“传我将令,全军攻向江陵!”
侯胜北无奈,也只得应声道:“遵命!”
-----------------
“少卿,你也觉得我说的不对吗?”
侯胜北望向江陵城,城墙上处处斑驳,仍然遗留着此前一战攻城的痕迹。
彷佛是三年前的复刻,五万多大军,二千船舰再次包围了城池。
程文季有些讶异这个朋友的迟钝:“当之,你说的从军事角度或许有理,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诸将的心理,太过不合时宜了啊。我随便就能给你说出三条反对的理由。”
“啊?”
“其一、攻克安蜀城之后,全军士气高涨,诸将都觉得江陵可一鼓而下。夫战勇气也,军心可用,难道此时反而长敌军士气,自灭威风不成?”
“…”
“其二、攻拔江陵本是预设的目标,战事顺利并无变故,你又没有充分的理由,章帅何必要违逆众将之意,力排众议去改变原定计划呢?”
“…”
“其三、急功近利乃是人之天性。你提的战法虽然稳妥,但是攻克夷陵哪有攻克江陵,扫灭后梁来得功高?自然就与众人的意见相反。”
“…”
程文季总结道:“如今之势,上至主帅,下至一兵,江陵一战都不得不打。”
侯胜北苦笑一声:“看来我还真是提了个不合时宜的建议啊。”
“等到你成为一军主帅,再推行自己的想法吧。”
程文季安慰他道:“既然军议已定,我等既为武人,奋勇向前便是。”
侯胜北抛开意见不被采纳的郁闷,感慨道:“少卿,我们上次一同出征,还是九年前的天嘉二年,讨伐留异那时候。转眼大家从二十出头,都快要年近三旬了。”
程文季露出一丝微笑:“你怎么不从绍泰元年,十五年前说起呢。”
“嗐。”
侯胜北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两军都不战了,就我们两個还你来我往打得起劲,现在想想就像两只斗鸡,周围一圈人都在看戏。”
“哪有这么说自己的。”
程文季被他逗乐了,话题回到部署:“这次我军的布阵北重南轻,钱道戢率你我还有雷道勤攻北门,鲁广达攻南门,樊猛攻东门、陆子隆攻西门,陈慧纪为水军都督。重点还是放在了北面。”
“南门外是大江,已为我水军占据,兵力略薄一些也无妨。北面有纪南城和郢城这两座子城,又要防备北周来援,布阵是要厚重一些。”
两人正说着话,斥候来报,城内守军出城挑战,约有五千余人。
旗色如墨,绣一“李”字,当是北周军马。
程文季眉毛一挑:“这敌将倒是颇有勇气,敢于出城迎战。”
“北周明明是木德,却不用青色,喜用黑色。”(注2)
侯胜北嘀咕道:“果然是因袭北魏胡制,甚多迂怪。”(注3)
两人稍作商议,程文季为前阵,侯胜北为后阵,各自率领兵马对敌。
侯胜北的布阵朝向北面,重点防御可能出现在背后的北周援兵。
两军对阵,侯胜北在后阵登上望车观察。
敌军的装备和素质较以前见过的府兵稍差,全都是步兵,列成一字阵形,缓步向前。
程文季也不多话,下令擂鼓进兵,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在一处。
如果从天空鸟瞰,两条黑线向着彼此移动,接触时猛然停顿,彷佛两头猛牛冲突相撞,力量相当,互不能前。
相持片刻,两根原本整齐划一的线条,有的地方凸起,有的地方凹陷,有的地方僵持,逐渐扭动混杂在一起,形成无数纠结的小块。
程文季亲率一队突前厮杀,可以看到那部分的敌军不支,正在向后退却,战线出现了一些小的缺口。
侯胜北正要考虑是否加入战局,一举扩大优势击溃敌军,却见远处从南面方向扬起了烟尘,朝着此处疾速而来。
至少有上千骑!
自家军中没有配备那么多的骑兵,来者多半是北周骑军。
无暇思考为什么敌军会从南面的方向来到,侯胜北立刻反应,下令自家部队转向迎敌,护住程文季的侧翼。
骑兵突阵如猛兽捕食,会优先选择侧背的薄弱之处下手。
只是他还是慢了。
步军行动怎能比得上骑兵迅速,侯胜北的部队刚完成了转向,还没有展开布阵,那支千人骑军已经狠狠地冲击了程文季军的侧面。
悍勇的甲士举盾,准备抵挡冲击,却被一股想象不到的巨力轻易掀倒。
骑兵入阵,践踏蹂躏。
胆小的士卒想要闪躲,一团庞大的黑影迎面而来,不及避让就被撞翻。
马蹄踩过,口吐鲜血。
有将士挥动兵器,试图拨开刺来的长槊。兵刃相交,却发现如同蜉蝣撼树,根本格挡不开,眼睁睁看着敌军的尖锋刺入自己血肉之躯。
骑士举矛,贯穿身体。
原本占优的局势瞬间逆转,如同一个人的柔软腹部遭受一击,只得踉跄后退。
幸好程文季平日治军严谨,又有侯胜北的牵制,混乱没有
以我军当前实力,应对两个总管府,胜负难料。
马上又有人评论为怯敌,大军前来,因为害怕失败,就临阵不战了么?
章昭达的独眼目光闪动,听完众将意见,一锤定音:“传我将令,全军攻向江陵!”
侯胜北无奈,也只得应声道:“遵命!”
-----------------
“少卿,你也觉得我说的不对吗?”
侯胜北望向江陵城,城墙上处处斑驳,仍然遗留着此前一战攻城的痕迹。
彷佛是三年前的复刻,五万多大军,二千船舰再次包围了城池。
程文季有些讶异这个朋友的迟钝:“当之,你说的从军事角度或许有理,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诸将的心理,太过不合时宜了啊。我随便就能给你说出三条反对的理由。”
“啊?”
“其一、攻克安蜀城之后,全军士气高涨,诸将都觉得江陵可一鼓而下。夫战勇气也,军心可用,难道此时反而长敌军士气,自灭威风不成?”
“…”
“其二、攻拔江陵本是预设的目标,战事顺利并无变故,你又没有充分的理由,章帅何必要违逆众将之意,力排众议去改变原定计划呢?”
“…”
“其三、急功近利乃是人之天性。你提的战法虽然稳妥,但是攻克夷陵哪有攻克江陵,扫灭后梁来得功高?自然就与众人的意见相反。”
“…”
程文季总结道:“如今之势,上至主帅,下至一兵,江陵一战都不得不打。”
侯胜北苦笑一声:“看来我还真是提了个不合时宜的建议啊。”
“等到你成为一军主帅,再推行自己的想法吧。”
程文季安慰他道:“既然军议已定,我等既为武人,奋勇向前便是。”
侯胜北抛开意见不被采纳的郁闷,感慨道:“少卿,我们上次一同出征,还是九年前的天嘉二年,讨伐留异那时候。转眼大家从二十出头,都快要年近三旬了。”
程文季露出一丝微笑:“你怎么不从绍泰元年,十五年前说起呢。”
“嗐。”
侯胜北有些不好意思:“那时候两军都不战了,就我们两個还你来我往打得起劲,现在想想就像两只斗鸡,周围一圈人都在看戏。”
“哪有这么说自己的。”
程文季被他逗乐了,话题回到部署:“这次我军的布阵北重南轻,钱道戢率你我还有雷道勤攻北门,鲁广达攻南门,樊猛攻东门、陆子隆攻西门,陈慧纪为水军都督。重点还是放在了北面。”
“南门外是大江,已为我水军占据,兵力略薄一些也无妨。北面有纪南城和郢城这两座子城,又要防备北周来援,布阵是要厚重一些。”
两人正说着话,斥候来报,城内守军出城挑战,约有五千余人。
旗色如墨,绣一“李”字,当是北周军马。
程文季眉毛一挑:“这敌将倒是颇有勇气,敢于出城迎战。”
“北周明明是木德,却不用青色,喜用黑色。”(注2)
侯胜北嘀咕道:“果然是因袭北魏胡制,甚多迂怪。”(注3)
两人稍作商议,程文季为前阵,侯胜北为后阵,各自率领兵马对敌。
侯胜北的布阵朝向北面,重点防御可能出现在背后的北周援兵。
两军对阵,侯胜北在后阵登上望车观察。
敌军的装备和素质较以前见过的府兵稍差,全都是步兵,列成一字阵形,缓步向前。
程文季也不多话,下令擂鼓进兵,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在一处。
如果从天空鸟瞰,两条黑线向着彼此移动,接触时猛然停顿,彷佛两头猛牛冲突相撞,力量相当,互不能前。
相持片刻,两根原本整齐划一的线条,有的地方凸起,有的地方凹陷,有的地方僵持,逐渐扭动混杂在一起,形成无数纠结的小块。
程文季亲率一队突前厮杀,可以看到那部分的敌军不支,正在向后退却,战线出现了一些小的缺口。
侯胜北正要考虑是否加入战局,一举扩大优势击溃敌军,却见远处从南面方向扬起了烟尘,朝着此处疾速而来。
至少有上千骑!
自家军中没有配备那么多的骑兵,来者多半是北周骑军。
无暇思考为什么敌军会从南面的方向来到,侯胜北立刻反应,下令自家部队转向迎敌,护住程文季的侧翼。
骑兵突阵如猛兽捕食,会优先选择侧背的薄弱之处下手。
只是他还是慢了。
步军行动怎能比得上骑兵迅速,侯胜北的部队刚完成了转向,还没有展开布阵,那支千人骑军已经狠狠地冲击了程文季军的侧面。
悍勇的甲士举盾,准备抵挡冲击,却被一股想象不到的巨力轻易掀倒。
骑兵入阵,践踏蹂躏。
胆小的士卒想要闪躲,一团庞大的黑影迎面而来,不及避让就被撞翻。
马蹄踩过,口吐鲜血。
有将士挥动兵器,试图拨开刺来的长槊。兵刃相交,却发现如同蜉蝣撼树,根本格挡不开,眼睁睁看着敌军的尖锋刺入自己血肉之躯。
骑士举矛,贯穿身体。
原本占优的局势瞬间逆转,如同一个人的柔软腹部遭受一击,只得踉跄后退。
幸好程文季平日治军严谨,又有侯胜北的牵制,混乱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