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争龙之得天命(2/4)
“小侯将军回来了!”
侯胜北正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
“哇…”
突然传来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众人扭头看去,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卒,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一列带队的什长连忙呵斥:“小侯将军回来,这是喜事,哭甚!”
年轻士卒努力抑制哭声,抽抽噎噎,直抹眼泪。
“出列!”
侯胜北下令。
众将士悚然,不知道他打算如何处置此人。
“有何委屈,讲来!”
那名年轻士卒再也忍不住,边哭边用家乡话道:“乃噶被打散成三个五个的,分到各部。那边说的话听得半懂不懂,总是被欺负,平时经常挨打受气,还吃不饱。”(注3)
众军默然,被踢出序列、撤去番号、打散重编的部队,下场就是如此了。
“四年前打陈宝应,让乃噶打头阵,还不给甲。乃大哥为了护我,被箭活活射死了!”
他放声大哭:“去年和湘州叛军干架,挂出了赏赐招募先锋。几个老哥商量着去搏一搏。结果乘着小船出去,都给拍得粉碎了哇!”
“侯大将军一死,乃噶这几年过得好苦!”
虽有军纪约束,队列中还是起了骚动,年轻士卒的诉说勾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感。
有谁这几年的日子好过呢?
侯胜北默然,这个小兵比自己年纪还小几岁,天嘉四年时才是刚成丁的少年吧。
眼看局面有些失控。
侯胜北呛啷一声,抽出了四尺长刀,高高举起,阳光映照刀锋,耀眼不可逼视。
全军看他拔刀,慢慢安静下来,小侯将军从十五岁就开始砍人了,绝不是会手软的。
动摇军心者,斩。
年轻小兵也止住了哭声,望向长刀没有躲闪,咬牙梗着脖子,闭起了眼睛。
下一刻,侯胜北伸掌握住刀锋,鲜血沿着刀刃流下,前排将士看得分明。
宿铁刀深深插入地中。
他以全军都能听到的声音,做出保证。
“侯胜北今日立誓,只要刀未断、气未绝,我侯氏部曲就绝不再任人摆布!”
他将血涂于口旁,抹出鲜红痕迹,此乃春秋以来,诸侯盟誓的古法。
军队再次骚动起来,立刻有不少士卒跟着划臂出血,涂口盟誓。
二千人的口号从杂乱不堪,一遍遍地呼喊之下,逐渐变得整齐划一。
“誓死跟随将军!”
次日,萧摩诃闲来无事,打算过来帮忙整军。
他很惊讶地看到一支士气高昂的部队。
“小弟,你的士卒未必健壮,可是人人眼里有光,做事毫不拖沓,是支好军啊。”
侯胜北的反应很淡然:“阿父的旧日部曲,再怎么人家挑剩下的,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萧摩诃难得开了个玩笑,听起来又像是认真的:“要不,我也在你手下当个帐下督或是牙门将吧?”
“大壮哥,你就别逗我了。一个七品将军在我八品将军手下,说得过去吗?”
萧摩诃眼光毒辣,侯胜北确实缺少中坚将领。
什长伍长还能从士卒中提拔,队长幢主乃至军主之职,就不是一般小兵可以胜任的了。
更别说辅佐主将的长史、司马、参军、文书、仓官等职了。
两军四幢的编制,由于缺乏将领,编为一军,侯胜北自任军主,直辖四幢。
许多事情他只能亲历亲为,麦铁杖则是任斥候队长,掌握一队机灵快捷之人。
上一战,后梁大将军李广就是被麦铁杖追上擒获的,邙山之战则是打死了一名百保鲜卑,表现亮眼——只能说有些人天然就适合战场吧。
情报的重要性,毛喜和卧虎台的经历早就深深教会了侯胜北——只要知己知彼,总会有办法对付。
侯胜北不禁想到,如果张氏兄弟还在,两人分任一军的军主,就像他们父亲当初辅佐阿父一样协助自己,那该有多好。
眼下他只有提拔徐敬成和樊猛所给的队伍中的军官为骨干,勉强撑起了部队的架子。
幸好只是两千人的部队,又是听命老兵,照着昔日规矩行事,整编磨合之后还能成军。
此时,一名老兵经过通报,来到了侯胜北面前。
他的手里拿着一个包裹,装的是布帛细软之物。
侯胜北见他头发花白,面容依稀有印象,这不是当初自己去领装备时的仓官么。
只见他打开包裹,取出,展开。
“这是!?”
垂筒形状,饰以羽毛、锦绣。
侯胜北初任幢主、军主时的两面旗帜,叠得整整齐齐。
老兵神色怆然,说道:“当年,大将军命我收藏好。说如果小将军有朝一日重回军中,就把这旗帜给你。”
侯胜北伸手轻抚,已经快十年了,旗色依旧鲜明。
他和萧摩诃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要是侯安都还在世,统领二人作战,那该有多好。
-----------------
四月。
割东扬州晋安郡为豊州。
以陈霸先之从孙、通直散骑常侍、宣远将军、宜黄县侯陈慧纪任刺史。(注4)
理由是冠冕堂皇的,陈宝应叛乱之地,应当强化治理,任以宗亲。
道理确实如此。
客观上,陈蒨三子、鄱阳王陈伯山任刺史的东扬州被大幅削弱,打入了一颗钉子。
五月。
太傅
侯胜北正打算说些什么的时候。
“哇…”
突然传来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众人扭头看去,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卒,忍不住哭了出来。
那一列带队的什长连忙呵斥:“小侯将军回来,这是喜事,哭甚!”
年轻士卒努力抑制哭声,抽抽噎噎,直抹眼泪。
“出列!”
侯胜北下令。
众将士悚然,不知道他打算如何处置此人。
“有何委屈,讲来!”
那名年轻士卒再也忍不住,边哭边用家乡话道:“乃噶被打散成三个五个的,分到各部。那边说的话听得半懂不懂,总是被欺负,平时经常挨打受气,还吃不饱。”(注3)
众军默然,被踢出序列、撤去番号、打散重编的部队,下场就是如此了。
“四年前打陈宝应,让乃噶打头阵,还不给甲。乃大哥为了护我,被箭活活射死了!”
他放声大哭:“去年和湘州叛军干架,挂出了赏赐招募先锋。几个老哥商量着去搏一搏。结果乘着小船出去,都给拍得粉碎了哇!”
“侯大将军一死,乃噶这几年过得好苦!”
虽有军纪约束,队列中还是起了骚动,年轻士卒的诉说勾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同感。
有谁这几年的日子好过呢?
侯胜北默然,这个小兵比自己年纪还小几岁,天嘉四年时才是刚成丁的少年吧。
眼看局面有些失控。
侯胜北呛啷一声,抽出了四尺长刀,高高举起,阳光映照刀锋,耀眼不可逼视。
全军看他拔刀,慢慢安静下来,小侯将军从十五岁就开始砍人了,绝不是会手软的。
动摇军心者,斩。
年轻小兵也止住了哭声,望向长刀没有躲闪,咬牙梗着脖子,闭起了眼睛。
下一刻,侯胜北伸掌握住刀锋,鲜血沿着刀刃流下,前排将士看得分明。
宿铁刀深深插入地中。
他以全军都能听到的声音,做出保证。
“侯胜北今日立誓,只要刀未断、气未绝,我侯氏部曲就绝不再任人摆布!”
他将血涂于口旁,抹出鲜红痕迹,此乃春秋以来,诸侯盟誓的古法。
军队再次骚动起来,立刻有不少士卒跟着划臂出血,涂口盟誓。
二千人的口号从杂乱不堪,一遍遍地呼喊之下,逐渐变得整齐划一。
“誓死跟随将军!”
次日,萧摩诃闲来无事,打算过来帮忙整军。
他很惊讶地看到一支士气高昂的部队。
“小弟,你的士卒未必健壮,可是人人眼里有光,做事毫不拖沓,是支好军啊。”
侯胜北的反应很淡然:“阿父的旧日部曲,再怎么人家挑剩下的,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萧摩诃难得开了个玩笑,听起来又像是认真的:“要不,我也在你手下当个帐下督或是牙门将吧?”
“大壮哥,你就别逗我了。一个七品将军在我八品将军手下,说得过去吗?”
萧摩诃眼光毒辣,侯胜北确实缺少中坚将领。
什长伍长还能从士卒中提拔,队长幢主乃至军主之职,就不是一般小兵可以胜任的了。
更别说辅佐主将的长史、司马、参军、文书、仓官等职了。
两军四幢的编制,由于缺乏将领,编为一军,侯胜北自任军主,直辖四幢。
许多事情他只能亲历亲为,麦铁杖则是任斥候队长,掌握一队机灵快捷之人。
上一战,后梁大将军李广就是被麦铁杖追上擒获的,邙山之战则是打死了一名百保鲜卑,表现亮眼——只能说有些人天然就适合战场吧。
情报的重要性,毛喜和卧虎台的经历早就深深教会了侯胜北——只要知己知彼,总会有办法对付。
侯胜北不禁想到,如果张氏兄弟还在,两人分任一军的军主,就像他们父亲当初辅佐阿父一样协助自己,那该有多好。
眼下他只有提拔徐敬成和樊猛所给的队伍中的军官为骨干,勉强撑起了部队的架子。
幸好只是两千人的部队,又是听命老兵,照着昔日规矩行事,整编磨合之后还能成军。
此时,一名老兵经过通报,来到了侯胜北面前。
他的手里拿着一个包裹,装的是布帛细软之物。
侯胜北见他头发花白,面容依稀有印象,这不是当初自己去领装备时的仓官么。
只见他打开包裹,取出,展开。
“这是!?”
垂筒形状,饰以羽毛、锦绣。
侯胜北初任幢主、军主时的两面旗帜,叠得整整齐齐。
老兵神色怆然,说道:“当年,大将军命我收藏好。说如果小将军有朝一日重回军中,就把这旗帜给你。”
侯胜北伸手轻抚,已经快十年了,旗色依旧鲜明。
他和萧摩诃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要是侯安都还在世,统领二人作战,那该有多好。
-----------------
四月。
割东扬州晋安郡为豊州。
以陈霸先之从孙、通直散骑常侍、宣远将军、宜黄县侯陈慧纪任刺史。(注4)
理由是冠冕堂皇的,陈宝应叛乱之地,应当强化治理,任以宗亲。
道理确实如此。
客观上,陈蒨三子、鄱阳王陈伯山任刺史的东扬州被大幅削弱,打入了一颗钉子。
五月。
太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