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争龙之展势力(2/3)
陈宝应,陆山才以本官至会稽,指授方略。
然而还朝之后,他因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坐罪为有司所奏,免官。
寻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陆山才曾为周文育长史,当年被熊昙朗所擒送往北齐,得侯安都相救得免于难。
且与陈顼有旧。
陆山才少年时为人倜傥,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张绾,并钦重之。
范阳张氏,留侯张良之后。
顺便多说一句,张氏兄弟为梁车骑将军张弘策之子。他们还有个妹妹,嫁给了现在江陵的伪帝萧岿为皇后,将来要是生个女儿,说不定也会做皇后吧…
侯胜北是和陆琼、陆琰、陆瑜三位一起前去拜访陆山才的。
陆琼,字伯玉,司徒左西掾。
陆琰,字温玉,安成王长史。
陆瑜,字干玉,安成王行参军。
陆琼自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
大同末年,其父陆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受敕召见,陆琼风神警亮,进退详审,武帝甚异之。
对了,其父陆云公就是侯安都教训儿子,九岁的时候就能读汉书的那位。
父子皆是神童。
永定中,州举秀才,陆琼中选。累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
陈顼任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向他推荐了陆琼。
侯胜北见到这位神童,很是结交了一番。
陆琰是陆琼的从父弟。陈蒨引置左右,尝使制刀铭,陆琰援笔即成,无所点窜,得赐衣一袭。
陆琰二十岁出头即兼通直散骑常侍,为琅琊王厚的副使聘齐。
到了邺城,王厚病卒,陆琰自为使主,风神韶亮,占对闲敏,北齐的士大夫甚倾心焉。
陆琰回朝之后,为新安王主簿,也被陈顼挖了墙角。
为什么新安王的墙角这么好挖呢。
新安王陈伯固,陈蒨第五子,生而龟胸,目通精扬白,就是斜眼翻白,形状眇小,是个不受待见的孩子。
陆瑜也是州举秀才。
他幼长读书,昼夜不废,聪敏强记,一览无复遗失。受庄、老于周弘正,学成实论于僧滔法师,并通大旨,乃是佛道儒三教并修的人物。
陆瑜与兄长陆琰,时人比之二应,即三国时曹魏应玚、应璩兄弟。
等到见面的时候,陆山才已经是卧病在床。
看着侯胜北和三位同族联袂而来,陆山才很快明白了什么。
“我们吴郡陆氏一族,已经决定站在安成王这边了吗?安成王收容故侯司空家的儿子,这是想要…”
陆山才没有要眼前这几个年轻人回答的意思,苦笑道:“可惜我命不久矣,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我儿陆昉任上虞令,我自会叮嘱于他。”(注4)
他思考片刻,又道:“我和韩子高曾先后任东阳太守,他麾下多有我的旧部,你们要是觉得用得上,那也不必客气。”(注5)
陈顼终于获得了一家江左大姓的投靠。
虽然陆山才是重病指望不上了。上虞令陆昉,以及韩子高的部下,该怎么利用他们呢?
另一个病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势。
侯胜北从陆山才处回到建康之后,去探望了周宝安。
只见他年未三旬,竟然已经病得奄奄一息,眼看熬不过今年的样子。
周宝安把十三岁的儿子周辟拉到床边,让侯叔叔今后多加看顾。
侯胜北答应了。
两人的父亲在时,都是陈霸先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侯胜北和周宝安从本来彼此看不顺眼,闹过矛盾。一起经历了父辈被俘、入国子学成为同学,又上战场成为同袍。
只是现在一个仍然朝气蓬勃,来日不可限量;另一个却眼看就要跟随旧主逝去。
人生短短数十载,侯胜北不禁发出世事盛衰无常,如梦泡影的感叹。
等左卫将军的位置空出来,各方势力又要争夺一番了吧。
侯胜北在探望病人的时候,陈顼也在探望病人。
天康元年,不得不说,陈蒨改的这个年号真是名不副实。
裴之平,前朝普通年间,随都督夏侯亶克定涡、潼,以功封费县侯,授假节、超武将军、都督衡州五郡征讨诸军事,累迁至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改朝换代后,陈蒨除他光禄大夫,慈训宫卫尉,不就。
慈训宫,章太后所居,太后卫尉、太仆,三品官。
裴之平乃在庭院中筑山穿池,植以卉木,居处其中,有终焉之志。
他如今重病缠身,大概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注6)
裴之平的儿子,云麾将军、卫尉卿裴忌跟随陈霸先,曾经轻行倍道三百里,自钱塘夜至吴郡,突袭击走了王僧智。
如今逐渐成为军部的中坚人物。
裴之平父子,河东闻喜裴氏。
陈顼觉得自己的实力虽然也在增长,然而就像毛喜说的,留给他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新帝已经十六岁,到成年亲政,不过二、三年而已。
他不能按部就班,需要更加快速的发展。
不过陈顼的对手们,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率先发难的是新任吏部尚书徐陵。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以前朝末年,选授多滥为理由,要求提拔举荐必须遵循法度,全面考核人才是否名实相符。
冒
然而还朝之后,他因侍宴与蔡景历言语过差,坐罪为有司所奏,免官。
寻授散骑常侍,迁云旗将军、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陆山才曾为周文育长史,当年被熊昙朗所擒送往北齐,得侯安都相救得免于难。
且与陈顼有旧。
陆山才少年时为人倜傥,好尚文史,范阳张缵,缵弟张绾,并钦重之。
范阳张氏,留侯张良之后。
顺便多说一句,张氏兄弟为梁车骑将军张弘策之子。他们还有个妹妹,嫁给了现在江陵的伪帝萧岿为皇后,将来要是生个女儿,说不定也会做皇后吧…
侯胜北是和陆琼、陆琰、陆瑜三位一起前去拜访陆山才的。
陆琼,字伯玉,司徒左西掾。
陆琰,字温玉,安成王长史。
陆瑜,字干玉,安成王行参军。
陆琼自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
大同末年,其父陆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受敕召见,陆琼风神警亮,进退详审,武帝甚异之。
对了,其父陆云公就是侯安都教训儿子,九岁的时候就能读汉书的那位。
父子皆是神童。
永定中,州举秀才,陆琼中选。累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
陈顼任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向他推荐了陆琼。
侯胜北见到这位神童,很是结交了一番。
陆琰是陆琼的从父弟。陈蒨引置左右,尝使制刀铭,陆琰援笔即成,无所点窜,得赐衣一袭。
陆琰二十岁出头即兼通直散骑常侍,为琅琊王厚的副使聘齐。
到了邺城,王厚病卒,陆琰自为使主,风神韶亮,占对闲敏,北齐的士大夫甚倾心焉。
陆琰回朝之后,为新安王主簿,也被陈顼挖了墙角。
为什么新安王的墙角这么好挖呢。
新安王陈伯固,陈蒨第五子,生而龟胸,目通精扬白,就是斜眼翻白,形状眇小,是个不受待见的孩子。
陆瑜也是州举秀才。
他幼长读书,昼夜不废,聪敏强记,一览无复遗失。受庄、老于周弘正,学成实论于僧滔法师,并通大旨,乃是佛道儒三教并修的人物。
陆瑜与兄长陆琰,时人比之二应,即三国时曹魏应玚、应璩兄弟。
等到见面的时候,陆山才已经是卧病在床。
看着侯胜北和三位同族联袂而来,陆山才很快明白了什么。
“我们吴郡陆氏一族,已经决定站在安成王这边了吗?安成王收容故侯司空家的儿子,这是想要…”
陆山才没有要眼前这几个年轻人回答的意思,苦笑道:“可惜我命不久矣,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我儿陆昉任上虞令,我自会叮嘱于他。”(注4)
他思考片刻,又道:“我和韩子高曾先后任东阳太守,他麾下多有我的旧部,你们要是觉得用得上,那也不必客气。”(注5)
陈顼终于获得了一家江左大姓的投靠。
虽然陆山才是重病指望不上了。上虞令陆昉,以及韩子高的部下,该怎么利用他们呢?
另一个病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势。
侯胜北从陆山才处回到建康之后,去探望了周宝安。
只见他年未三旬,竟然已经病得奄奄一息,眼看熬不过今年的样子。
周宝安把十三岁的儿子周辟拉到床边,让侯叔叔今后多加看顾。
侯胜北答应了。
两人的父亲在时,都是陈霸先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侯胜北和周宝安从本来彼此看不顺眼,闹过矛盾。一起经历了父辈被俘、入国子学成为同学,又上战场成为同袍。
只是现在一个仍然朝气蓬勃,来日不可限量;另一个却眼看就要跟随旧主逝去。
人生短短数十载,侯胜北不禁发出世事盛衰无常,如梦泡影的感叹。
等左卫将军的位置空出来,各方势力又要争夺一番了吧。
侯胜北在探望病人的时候,陈顼也在探望病人。
天康元年,不得不说,陈蒨改的这个年号真是名不副实。
裴之平,前朝普通年间,随都督夏侯亶克定涡、潼,以功封费县侯,授假节、超武将军、都督衡州五郡征讨诸军事,累迁至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改朝换代后,陈蒨除他光禄大夫,慈训宫卫尉,不就。
慈训宫,章太后所居,太后卫尉、太仆,三品官。
裴之平乃在庭院中筑山穿池,植以卉木,居处其中,有终焉之志。
他如今重病缠身,大概也坚持不了多久了。(注6)
裴之平的儿子,云麾将军、卫尉卿裴忌跟随陈霸先,曾经轻行倍道三百里,自钱塘夜至吴郡,突袭击走了王僧智。
如今逐渐成为军部的中坚人物。
裴之平父子,河东闻喜裴氏。
陈顼觉得自己的实力虽然也在增长,然而就像毛喜说的,留给他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新帝已经十六岁,到成年亲政,不过二、三年而已。
他不能按部就班,需要更加快速的发展。
不过陈顼的对手们,肯定也是这么想的。
率先发难的是新任吏部尚书徐陵。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以前朝末年,选授多滥为理由,要求提拔举荐必须遵循法度,全面考核人才是否名实相符。
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