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杨白华(2/3)
,有杨氏一族,乃是氐人。
氐人和羌族同支,但是累代和汉人杂居,外貌穿着和汉人看起来一般无异。
杨氏的这支氐族又称白马氐,以擅长骑术闻名。
这杨氏据仇池山一隅之地,立国三百余年。
历经战乱和内部纷争,其中的一支血脉投效了北朝,陆续出了不少名将。
有这么一个少年。
他的先祖杨定在天王苻坚麾下,率二千五百骑军,大败慕容冲的数万鲜卑骑兵,俘掠万余。
慕容冲连败数阵,最后使出陷马坑,才擒获了杨定。
他的先父杨大眼,征讨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所经战陈,莫不勇冠六军。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淮泗、荆沔儿童啼哭,父母恐吓“杨大眼来了”,无不即止。
他的先母潘氏善骑射,于攻阵游猎之际身着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
父母还营同坐幕下,父亲经常对诸僚佐道:“此潘将军也。”
说完先考先妣之事,杨白华有些发呆。
曾经恩爱如胶似漆的父母,是怎么会闹到最后,杀妻再娶的地步呢?(注2)
母亲对不起父亲,父亲杀了母亲,他分不清谁对谁错,也无从怨恨。
不禁苦笑一声,父母如果还在世,都是九旬的老人,有什么恩怨也该一笔勾销了吧。
他不愿多提父母之事,含糊道:“他们有三个儿子,其中幼子长得身材高大,容貌魁伟,当朝太后颇为喜欢。”
说起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那个教会自己成为男人的妇人,杨白华不由露出一丝微笑。
见他说得隐晦,侯胜北哪有不明白的,侯秘却是懵懵懂懂,问道:“太后喜欢这个少年,那怎么样啊?”
“问你哥去。”
杨白华没好气地回答,心中却暗暗觉得无比自豪。
你侯胜北不过是把前朝公主收入房中,那算个啥,老子我可是上了当朝太后的。
杨大眼过世那一年,续弦的元氏乃北魏宗室,怀孕有了遗腹子。
她宣称开国公的爵位应由自己的儿子继承,还辱骂母亲潘宝珠。(注3)
潘宝珠所生子杨甑生、杨领军、杨征南三子开棺寻找印绶。
杨征南张弓一箭射死了向父亲告密母亲之事的姐夫赵延宝。
元氏逃入河中,杨征南本来还要射死她,被大哥阻止,说天下岂有害母之人。
于是三兄弟取了父亲的尸体,令人马上抱之,左右扶挟,直奔襄阳。
这位少年,就这么随同二位兄长投奔了南朝。(注4)
因为征南二字不妥,少年改了名字。
想来想去,还是用了北魏太后对他的昵称,改花为华。
他屡立战功,又因精通马术,升任了太仆卿,掌管宫中车马和全国马政。
再后来,当他壮年之时,结交了一位白袍将军,随他北伐。
因为北朝许多人识得他,所以每次出战都戴上铁面,混迹在骑军之中。
侯胜北此时插话,把杨忠的故事和判断说了。
杨白华呵呵笑道:“不想北朝竟有这么一位故人,还是此人当初任太仆卿时的下属,居然被他猜到了。”
“既然你听杨忠讲过这个故事,那么当知白袍军打进了洛阳,赶跑北朝皇帝,以数千之众成就了壮举。”
“之后,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长史高欢、率契胡、鲜卑、高车、柔然的数十万众,号称百万来攻。”
“元颢败死,白袍军坚守再无意义,开始了撤退。”
“最为精锐的敌军,乃是尔朱荣的万余秀容铁骑。”
“皆是高大健壮战马,马身蒙着虎皮,马头插着雉尾,能射能突,确实不错。”
“然而这少年的先祖能以二千余骑大破慕容冲数万之众,鲜卑铁骑又何曾差了?他的先父,武勇更是天下闻名。那人虽远不及父祖,也比不上两位兄长,却也不把秀容铁骑放在眼里。”
杨白华说到此处,傲然睥睨,尽显豪杰气概。
“陈庆之的白袍军都是拼死敢战的,那人率领他们一次又一次击退了优势敌军的追击,直到那条嵩河…”
杨白华说到此处,停了一下。
数千同袍没能战死在沙场,却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毫无意义地消逝。
与其如此,还不如轰轰烈烈地大战一场,怎么也得带数万敌军一同上路吧。
杨白华继续说道,白袍将军北伐失利,返回建康,去往镇守北境防线。
此人则是转任了太子左卫率,成了东宫太子萧纲的护卫。
时间一晃过了十多年。
此人看着萧妙淽出生,从婴儿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他自己也步入知天命之年,出任宣城内史,打理萧纲嫡长子,宣城王萧大器的封国。
叛军之乱,台城陷落,武帝饿毙,旧主萧纲即位。
四月,侯景派遣仪同三司来亮入宛陵,被此人诱而斩之。
侯景又遣部将李贤明来攻,不克。
叛军需要征服之地甚多,见宣城不容易打下,一时顾不得管他。
次年二月,此人主动进攻,进据安吴,侯景遣于子悦等率众攻之,依然不克。
直到十一月,侯景亲自来攻宣城,他的妻儿和兄长们的儿子都陷于叛军之手,只好屈身从贼。
侯景与他在北朝时
氐人和羌族同支,但是累代和汉人杂居,外貌穿着和汉人看起来一般无异。
杨氏的这支氐族又称白马氐,以擅长骑术闻名。
这杨氏据仇池山一隅之地,立国三百余年。
历经战乱和内部纷争,其中的一支血脉投效了北朝,陆续出了不少名将。
有这么一个少年。
他的先祖杨定在天王苻坚麾下,率二千五百骑军,大败慕容冲的数万鲜卑骑兵,俘掠万余。
慕容冲连败数阵,最后使出陷马坑,才擒获了杨定。
他的先父杨大眼,征讨宛、叶、穰、邓、九江、钟离之间,所经战陈,莫不勇冠六军。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淮泗、荆沔儿童啼哭,父母恐吓“杨大眼来了”,无不即止。
他的先母潘氏善骑射,于攻阵游猎之际身着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
父母还营同坐幕下,父亲经常对诸僚佐道:“此潘将军也。”
说完先考先妣之事,杨白华有些发呆。
曾经恩爱如胶似漆的父母,是怎么会闹到最后,杀妻再娶的地步呢?(注2)
母亲对不起父亲,父亲杀了母亲,他分不清谁对谁错,也无从怨恨。
不禁苦笑一声,父母如果还在世,都是九旬的老人,有什么恩怨也该一笔勾销了吧。
他不愿多提父母之事,含糊道:“他们有三个儿子,其中幼子长得身材高大,容貌魁伟,当朝太后颇为喜欢。”
说起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那个教会自己成为男人的妇人,杨白华不由露出一丝微笑。
见他说得隐晦,侯胜北哪有不明白的,侯秘却是懵懵懂懂,问道:“太后喜欢这个少年,那怎么样啊?”
“问你哥去。”
杨白华没好气地回答,心中却暗暗觉得无比自豪。
你侯胜北不过是把前朝公主收入房中,那算个啥,老子我可是上了当朝太后的。
杨大眼过世那一年,续弦的元氏乃北魏宗室,怀孕有了遗腹子。
她宣称开国公的爵位应由自己的儿子继承,还辱骂母亲潘宝珠。(注3)
潘宝珠所生子杨甑生、杨领军、杨征南三子开棺寻找印绶。
杨征南张弓一箭射死了向父亲告密母亲之事的姐夫赵延宝。
元氏逃入河中,杨征南本来还要射死她,被大哥阻止,说天下岂有害母之人。
于是三兄弟取了父亲的尸体,令人马上抱之,左右扶挟,直奔襄阳。
这位少年,就这么随同二位兄长投奔了南朝。(注4)
因为征南二字不妥,少年改了名字。
想来想去,还是用了北魏太后对他的昵称,改花为华。
他屡立战功,又因精通马术,升任了太仆卿,掌管宫中车马和全国马政。
再后来,当他壮年之时,结交了一位白袍将军,随他北伐。
因为北朝许多人识得他,所以每次出战都戴上铁面,混迹在骑军之中。
侯胜北此时插话,把杨忠的故事和判断说了。
杨白华呵呵笑道:“不想北朝竟有这么一位故人,还是此人当初任太仆卿时的下属,居然被他猜到了。”
“既然你听杨忠讲过这个故事,那么当知白袍军打进了洛阳,赶跑北朝皇帝,以数千之众成就了壮举。”
“之后,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右仆射尔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长史高欢、率契胡、鲜卑、高车、柔然的数十万众,号称百万来攻。”
“元颢败死,白袍军坚守再无意义,开始了撤退。”
“最为精锐的敌军,乃是尔朱荣的万余秀容铁骑。”
“皆是高大健壮战马,马身蒙着虎皮,马头插着雉尾,能射能突,确实不错。”
“然而这少年的先祖能以二千余骑大破慕容冲数万之众,鲜卑铁骑又何曾差了?他的先父,武勇更是天下闻名。那人虽远不及父祖,也比不上两位兄长,却也不把秀容铁骑放在眼里。”
杨白华说到此处,傲然睥睨,尽显豪杰气概。
“陈庆之的白袍军都是拼死敢战的,那人率领他们一次又一次击退了优势敌军的追击,直到那条嵩河…”
杨白华说到此处,停了一下。
数千同袍没能战死在沙场,却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毫无意义地消逝。
与其如此,还不如轰轰烈烈地大战一场,怎么也得带数万敌军一同上路吧。
杨白华继续说道,白袍将军北伐失利,返回建康,去往镇守北境防线。
此人则是转任了太子左卫率,成了东宫太子萧纲的护卫。
时间一晃过了十多年。
此人看着萧妙淽出生,从婴儿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
他自己也步入知天命之年,出任宣城内史,打理萧纲嫡长子,宣城王萧大器的封国。
叛军之乱,台城陷落,武帝饿毙,旧主萧纲即位。
四月,侯景派遣仪同三司来亮入宛陵,被此人诱而斩之。
侯景又遣部将李贤明来攻,不克。
叛军需要征服之地甚多,见宣城不容易打下,一时顾不得管他。
次年二月,此人主动进攻,进据安吴,侯景遣于子悦等率众攻之,依然不克。
直到十一月,侯景亲自来攻宣城,他的妻儿和兄长们的儿子都陷于叛军之手,只好屈身从贼。
侯景与他在北朝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