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长安轶事(2/3)
“陈庆之的结局你应该知道,虽然他侥幸逃回了建康,七千白袍却全军尽墨。”
普六茹忠叹了口气:“那位骑将,大概也在洪水中丧了性命吧。”
之后杨忠跟随贺拔胜出镇荆州,在独孤信麾下任都督。
永熙三年,高敖曹、侯景来犯荆州,众寡不敌。
在他的牵线下,贺拔胜、独孤信、史宁等一干将领投奔了南朝。
直到三年后,才重新回到了北朝。
然后是沙苑、河桥、邙山,一场场大战,杨忠屡立功勋,得以赐姓,成为了北朝最顶尖的那撮武人。
然而他也从青年、壮年、中年,变成了现在的老人。
深感岁月沧桑,世事无常,侯胜北随军回到了长安。
-----------------
宇文护比他们更早班师回朝,以无功而返,与诸将稽首请罪,周帝不责。
只是正月初一那天,周帝因庸国公王雄之死废朝。
三七之后,超拜其子开府王谦为柱国。
周帝又令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并隶襄州总管府,以同母兄弟,宇文泰第六子,柱国、大司空、卫国公宇文直为襄州总管。
宇文护没有阻拦这项任命,可能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宽待,也应该对陛下有以回报才是。
一场浩浩荡荡的举国征伐,彷佛无声无息,不见于表。
只有那十万失去了亲人的家庭,才会记得发生了什么。
对侯胜北来说,亲随多年的张安战死,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经常去安慰张泰,四处延医求药,治疗张泰手臂的箭伤,想要做出补偿,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然而箭疮虽然愈合了,张泰的右手却使不上力,提不了重物。
包括杨坚帮忙寻来的好几个名医看后,都说伤了筋骨血脉,难以恢复了。
张泰本人对此不甚介意,既然做不得武人,改为诗书传家也就罢了,只是兄长战死沙场,心结一时难解。
侯胜北考虑到他的心情,虽然又是冬去春来,新的一年开始,几场田猎邀约都推却了。
杨坚自从那次事件以后,也以侍疾家母床前的名义,深居简出,连府门都不怎么出。
只是杨坚足不出户,并未断绝交际,不时会叫他前去作陪,说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自从两人结义金兰,简直无话不说,比亲兄弟还亲。
比如什么杨三郎娶了周帝之妹顺阳公主,宇文氏与独孤伽罗妯娌不和,搞得他们亲兄弟之间也生分起来。(注3)
“唉,不会因为女人的事,最后兄弟都没得做了吧?”(^_^)
侯胜北宽慰两句,引用刘玄德“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观点,吓得杨坚赶紧捂住他的嘴。
“慎言!小心被伽罗听到,今晚大哥我就只有打地铺了。”
“…”
而杨坚明显没有打地铺,因为很快独孤伽罗就怀孕了。
杨坚大喜,他的长女杨丽华五岁,还没有儿子:“希望这次是个带把的。”
想到侯兄弟远离家乡,生下的孩子还不知是男是女,杨坚说完有些讪讪。
“大哥不必在意,如此喜事,理当庆祝。”
恰逢出征归来,各位亲友故交正好邀来相见。
和李昞有些时日未聚,只听他毫不客气地调侃道:“嚯嚯,瞧你高兴的样子,以为升了柱国哪。”
杨坚此刻心情大好:“大野昞,你已经有了三個儿子,肯定不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啦。”
“可我还想生第四个哩。”
“那我就让伽罗生五个。”(^_^)
“大野昞,那罗延,你们都是身为人父,拿生儿子的事情来攀比好吗?小心传到两位独孤夫人的耳中,后果难以设想啊。”
在大庭广众之下,侯胜北还是和原来一样称呼杨坚。
“啊哈哈。”
杨坚马上换了个话题,拉来近处一人:“来,给侯兄弟介绍几个新朋友。”
他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大哥,许国公宇文贵之子,宇文忻。”
侯胜北见此人已有四十出头年纪,逸兴横飞,慷慨豪壮,当下作揖行礼。
“大哥自小精通兵法,和小儿辈玩耍,都是部伍行列之事,十二岁就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他十八岁讨突厥,二十四岁从韦孝宽战齐神武于玉璧城,那时候我们都还是毛孩子哩。”
那人听杨坚这么称赞,不屑地哼了一声:“些许战功,何足为道。自古名将,唯以韩、白、卫、霍为美谈,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若使与吾并时,不令竖子独擅高名也。”(注4)
侯胜北一听:好吧,这位就连韩白卫霍四将都不放在眼里,果然不愧是大哥,整一个北国吴明彻。
如今他早已不会把所思所想表露出来,跟着赞了几句,谈论些弓马韬略。
却见宇文忻身边还有个十岁的小孩,看年纪当是他的子侄,侯胜北问道:“这位是令郎么?”
只见宇文忻稍有尴尬,杨坚哈哈大笑:“侯兄弟看走眼喽。不过也难怪,长安城每个人初次见面,都会这么问。”
原来是宇文贵老来得子,这第三个儿子和次子宇文忻足足差了有三十多岁,和长子宇文善更是差了四十岁之多。
“这小子兴趣独到,平时和其他人玩不到一起,今天带他出门凑个热闹。”
宇文忻有些悻悻:“咱们关陇子弟,哪个不好习弓马?就算附庸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