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2/3)
贵率左军。河桥之战他就是左军,一战不利。嘿,邙山之战,他还是左军。”
普六茹忠述说着一个个老去故去的同僚的名字,话语中有股难以言表的沧桑滋味。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太子太保独孤信。”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达奚武。”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豆卢宁。”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贺兰祥。”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徐州刺史陆通。”
“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若干惠。”
“骠骑将军,建州刺史杨摽。”
“车骑将军、东豫州刺史窦炽。”
“卫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殷州刺史,兼太子武卫率王勇。”
“卫将军、太子左庶子高琳。”
“征东将军、帅都督元定。”
“征东将军、渭州刺史长孙澄。”
“征南将军、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杨纂。”
“镇北将军、南郢州刺史耿豪。”
“抚军将军、帅都督、安州刺史韩果。”
“平东将军、太中大夫蔡佑。”
“前将军,帅都督尉迟纲。”
“后将军、太中大夫阎庆。”
“北中郎将、东郡守韩雄。”
“辅国将军、都督、颍州刺史梁台。”
“冠军将军、都督王雅。”
“扬烈将军、都督王杰。”
“冠军将军、中散大夫阳雄。”
“伏波将军、立义大都督陈忻。”
“全军共计八万余人,帐下督将就有近五百人。”
不知为何,普六茹忠说起这个人数,唏嘘不已。
“老爷子,说了一大堆别人,你呢?”
有人提问道。
“我那时候任左光禄大夫、洛州刺史、兼大都督,洛阳正是我的辖地!”
侯胜北听普六茹忠悠悠地叙说这些和他同时代的将领,长长一连串的名字彷佛颗颗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聚集在一起,围绕着那颗大星,化为流星群投向最适合他们的归宿——战场。
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句话。
“名将辈出的时代”
“开局是我军先发制人,于谨率杨摽、泉仲遵等攻打柏谷坞,泉仲遵力战先登,擒齐将王显明。于谨留杨摽镇守,与大军汇合。”
普六茹忠笑笑:“泉仲遵出自巴夷,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高敖曹来攻洛州,他率五百人出城交战,众寡不敌退回。力战拒守,以杖棒拨打箭矢,为流矢中目,瞎了一只眼睛。”
众人之前听过高敖曹的绝世武勇,心想此人以寡兵就敢出战,哪怕败了也是实力非凡,难怪能够一举攻克了柏谷坞。
侯胜北则是想起了阿公讲的三国夏侯啖睛的故事,好像流矢中目的都是很能打的猛将。(^_^)
“阳城郡所据位置冲要,大军率先攻打此处,守将是东魏征西将军陆腾。”
“陆腾?和这次率领蜀军出征的大都督、隆州刺史陆腾名字倒是一样。”
在座有人知道统领蜀军的将领,提出了疑问。
普六茹忠呵呵笑道:“就是他,当初围攻阳城郡一月有余,陆腾城陷被执,归降了我朝。”
“他后来跟随齐国公一起入蜀,赵国公继任益州总管,留住他不肯放。本来陛下因为他的母亲在北齐,体恤人心,是不想让陆腾参加本次征伐的。”
“那他怎么这次又率蜀军前来了呢?”
“听说陆腾的亲属从北齐过来,告诉说他的全家被诛,母亲和兄长涂炭遇难,唉。”
侯胜北暗暗怜悯,不由想起了侯瑱,又是一個因为反复导致家破人亡的,这陆腾接下来肯定只想着报仇了吧。
果然,普六茹忠说道:“陆腾愤怒,发哀泣血,志在复仇。这次齐国公也和大冢宰一起出征,请以陆腾为副将。赵国公还不肯放人,还亏得大冢宰亲自去信协调,借了他过来。”(注5)
侯胜北早已听说过齐国公宇文宪的大名,心想能被他指名请为副将,劳动宇文护写信去向赵国公宇文招讨要的人物,肯定有几分本事。
转念一想,这陆腾再有本事,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用管他。(^_^)
“太祖又授尚书金部郎中赵刚为大行台左丞,持节赴颍川节度义军。”
普六茹忠解释道:“两国边境互相用间,拉拢对方将士民众,这是常有之事。到了战时,本地义军就可成为助力,成为内应。”
“我军包围了河桥南城,五年前高敖曹授首的地方。”
“河桥城是由三座城砦,自南向北构成。”
“大河北岸的城堡名为北中城;中潬城建在河中渚上,而河中渚位于河心的沙洲之上,中潬城中设河阳关,又名孟津关,乃是洛阳八关之一。”
“东魏的当州大都督、北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暴显镇守于此。这三座城砦在大河上架桥相连,合称河阳三城。”
“暴显是魏郡人,少年从军,善于骑射,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一日之中手获禽兽七十三。也是齐神武信都起兵的元老,不好对付。”
“二月壬申,高仲密举兵。二十日后的三月壬辰,我军围河桥南城。齐神武派遣库狄干为大都督率前军来救。库狄干疾速赶来,顾不上返家一趟就出发,到了河南见到侯景饭也来不及吃就继续行
普六茹忠述说着一个个老去故去的同僚的名字,话语中有股难以言表的沧桑滋味。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太子太保独孤信。”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达奚武。”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豆卢宁。”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贺兰祥。”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徐州刺史陆通。”
“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若干惠。”
“骠骑将军,建州刺史杨摽。”
“车骑将军、东豫州刺史窦炽。”
“卫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殷州刺史,兼太子武卫率王勇。”
“卫将军、太子左庶子高琳。”
“征东将军、帅都督元定。”
“征东将军、渭州刺史长孙澄。”
“征南将军、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杨纂。”
“镇北将军、南郢州刺史耿豪。”
“抚军将军、帅都督、安州刺史韩果。”
“平东将军、太中大夫蔡佑。”
“前将军,帅都督尉迟纲。”
“后将军、太中大夫阎庆。”
“北中郎将、东郡守韩雄。”
“辅国将军、都督、颍州刺史梁台。”
“冠军将军、都督王雅。”
“扬烈将军、都督王杰。”
“冠军将军、中散大夫阳雄。”
“伏波将军、立义大都督陈忻。”
“全军共计八万余人,帐下督将就有近五百人。”
不知为何,普六茹忠说起这个人数,唏嘘不已。
“老爷子,说了一大堆别人,你呢?”
有人提问道。
“我那时候任左光禄大夫、洛州刺史、兼大都督,洛阳正是我的辖地!”
侯胜北听普六茹忠悠悠地叙说这些和他同时代的将领,长长一连串的名字彷佛颗颗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聚集在一起,围绕着那颗大星,化为流星群投向最适合他们的归宿——战场。
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句话。
“名将辈出的时代”
“开局是我军先发制人,于谨率杨摽、泉仲遵等攻打柏谷坞,泉仲遵力战先登,擒齐将王显明。于谨留杨摽镇守,与大军汇合。”
普六茹忠笑笑:“泉仲遵出自巴夷,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高敖曹来攻洛州,他率五百人出城交战,众寡不敌退回。力战拒守,以杖棒拨打箭矢,为流矢中目,瞎了一只眼睛。”
众人之前听过高敖曹的绝世武勇,心想此人以寡兵就敢出战,哪怕败了也是实力非凡,难怪能够一举攻克了柏谷坞。
侯胜北则是想起了阿公讲的三国夏侯啖睛的故事,好像流矢中目的都是很能打的猛将。(^_^)
“阳城郡所据位置冲要,大军率先攻打此处,守将是东魏征西将军陆腾。”
“陆腾?和这次率领蜀军出征的大都督、隆州刺史陆腾名字倒是一样。”
在座有人知道统领蜀军的将领,提出了疑问。
普六茹忠呵呵笑道:“就是他,当初围攻阳城郡一月有余,陆腾城陷被执,归降了我朝。”
“他后来跟随齐国公一起入蜀,赵国公继任益州总管,留住他不肯放。本来陛下因为他的母亲在北齐,体恤人心,是不想让陆腾参加本次征伐的。”
“那他怎么这次又率蜀军前来了呢?”
“听说陆腾的亲属从北齐过来,告诉说他的全家被诛,母亲和兄长涂炭遇难,唉。”
侯胜北暗暗怜悯,不由想起了侯瑱,又是一個因为反复导致家破人亡的,这陆腾接下来肯定只想着报仇了吧。
果然,普六茹忠说道:“陆腾愤怒,发哀泣血,志在复仇。这次齐国公也和大冢宰一起出征,请以陆腾为副将。赵国公还不肯放人,还亏得大冢宰亲自去信协调,借了他过来。”(注5)
侯胜北早已听说过齐国公宇文宪的大名,心想能被他指名请为副将,劳动宇文护写信去向赵国公宇文招讨要的人物,肯定有几分本事。
转念一想,这陆腾再有本事,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用管他。(^_^)
“太祖又授尚书金部郎中赵刚为大行台左丞,持节赴颍川节度义军。”
普六茹忠解释道:“两国边境互相用间,拉拢对方将士民众,这是常有之事。到了战时,本地义军就可成为助力,成为内应。”
“我军包围了河桥南城,五年前高敖曹授首的地方。”
“河桥城是由三座城砦,自南向北构成。”
“大河北岸的城堡名为北中城;中潬城建在河中渚上,而河中渚位于河心的沙洲之上,中潬城中设河阳关,又名孟津关,乃是洛阳八关之一。”
“东魏的当州大都督、北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暴显镇守于此。这三座城砦在大河上架桥相连,合称河阳三城。”
“暴显是魏郡人,少年从军,善于骑射,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一日之中手获禽兽七十三。也是齐神武信都起兵的元老,不好对付。”
“二月壬申,高仲密举兵。二十日后的三月壬辰,我军围河桥南城。齐神武派遣库狄干为大都督率前军来救。库狄干疾速赶来,顾不上返家一趟就出发,到了河南见到侯景饭也来不及吃就继续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