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陈顼其人(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嘉三年,三月丙子。  

就在侯安都父子征讨留异之时,陈蒨的二弟,安成王陈顼终于回到了建康。  

出使负责交涉的周弘正劳苦功高,授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兼慈训太仆。  

从毛喜归来献和好之策起,足足历时两年。  

侯胜北到现在还记得江心的那个夜晚,也是三月丙子…(注1)  

上天真是巧合,还是善于恶意捉弄呢?  

侯胜北见到这位安成王的时候,陈顼正跑完一圈马归来,随便披了件外袍,一个美貌的侍女正在替他捶腰。  

有韩子高的前车之鉴,侯胜北分辨了一下侍女的性别。  

幸好,不是个美貌男子。  

陈顼年纪约比自己大了十岁,三十出头的模样,身形高大强壮,貌似比萧摩诃还要略高一些,有八尺三寸左右。相貌端正,方鼻阔口,笑起来很是豪爽。  

侯胜北正要深揖叩见,一把被他扶住,再也拜不下去。  

此人手长脚长,却是颇有陈霸先当年的风范。(注2)  

只听陈顼笑道:“你就是侯司空家的长子了?我十年前驻扎京口之时,和你父有过数面之缘,你家那个喜欢打猎的大个子可还在?和他一起围猎过几次,端的是好身手。”  

嗯,应该是侯景之乱刚平定,自己还没到京口的那段时间。(注3)  

你也是個大个子,看起来也喜欢打猎跑马,和大壮哥真是一对好基友。侯胜北暗想道。  

恭恭敬敬答道:“如果安成王说的是萧摩诃,下次在下和他同来拜见。”  

“拜什么见,下次约出来一起田猎便是。”  

陈顼摆摆手:“站着说话作甚,快快入席坐下。来人哪,跪坐辛苦,给侯司空家的公子捶捶腿。”  

待侯胜北入席坐下,立刻便是一阵香风,一位美貌侍女飘然在侯胜北面前跪下,轻轻地按摩他跪坐的大腿。  

虽然已经不是童男,他还是有点吃不消这套,不自然地扭动了一下躲开要害,引得美女抿嘴微笑。  

“侯司空让你来见我,所为何事呢?”  

陈顼斜倚在榻上,懒洋洋地问道。  

侯胜北注意到这位安成王,没有称孤道寡,而是以“我”自称,还真是随性。  

“一则此前安成王回归,臣父子还在征讨留异,不及恭贺,特来补礼。”  

“有什么好恭贺的。兄长用黔中地和鲁山郡两块地盘,换了我回来。”  

陈顼大大叹了口气:“北周得黔中,全有巴蜀。得鲁山,尽得汉沔。我朝得我一人回归,有何增益呢?”  

这位安成王,看来还是挺忧心国事的呢。  

侯胜北正想着,就听到陈顼促狭道:“我那皇帝大哥,说不定此时正在心疼不已,觉得不值吧,哈哈。”(注4)  

还真是敢说啊,不愧是亲兄弟。  

“我大哥从小就精打细算,喜欢占便宜。本王的王妃和世子还在北周,大哥多半会要求送她们回来,做为这笔买卖的添头。”  

陈顼突然坐直了身子,一改懒洋洋的表情:“数百里土地,难道就为了换回来一个成天打猎游乐的亲王?侯司空可有以教我,你说呢,忠义将军?”  

戏肉来了,侯胜北见陈顼认真,也不由提起了精神。  

果然阿父说得没错,安成王骨子里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物。  

“臣父派我前来,一是为了刚才所说的补礼。”  

侯胜北不慌不忙道:“二是因为安成王不久必会出任朝廷重职,所以让我带一句话。”  

“哦?先等等,你且说说为何不久之后,我会承担朝廷重任呢。”  

“当今朝中势力,门阀世家为一派,虽经侯景之乱大受消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王氏沈氏为首,文官大多出于此辈。”  

“昔日跟随先帝的旧将老臣为一派,臣父就是其中代表。”  

“而当今至尊的潜邸旧人为一派,如到仲举、华皎、韩子高等人正冉冉抬头。”  

侯胜北拱手告了个罪:“先帝子嗣断绝,至尊也是子嗣不丰,皇太子年不满十岁,皇族宗室单薄,缺少成年的领军人物。”  

他有些恶意地想道,陈蒨你宠爱韩子高,这子嗣能丰茂么。  

“嗯,侯司空倒是看得明白。照这么说,你们觉得大哥是希望由我来当这个皇室宗亲的领军人物了?”  

“正是如此。”  

“那么,我也有一个问题。”  

陈顼露齿一笑,彷佛吃人猛虎亮出了獠牙。  

“你告诉我,我应不应该跟随我兄,从你父这班老臣手中,夺得权力呢?”  

面对这一问,侯胜北丝毫没有慌乱:“安成王若要权力,拿去便是。这就涉及臣父要带给安成王的那句话了。”  

侯胜北推开捶腿的侍女,站起身来,长揖到地,肃容说道:“只要安成王有志北上,我侯氏一族,任由差使!”  

他已从军多年,刚毅过人,短短一句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自有一番威势。  

却是像极了十多年前,侯安都向陈霸先效忠之时的那一幕。  

彷佛受到了震撼,陈顼一时没有回应。  

片刻之后,陈顼恢复了泰然自若的神态,懒洋洋地道:“朝中大事自有兄长裁断,无需我操心。北不北上,我也做不了主。”  

陈顼反问道:“我倒是不太明白,侯司空身为朝廷重臣、军部首席,为何却要找上本王一介闲人?”  

侯胜北一字一顿道:“我阿父说了,他的从弟和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