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讨南蛮(2/3)
是以贼势更盛。
侯胜北发现在蛮人部落和盗匪之中,有不少原来的编户齐民。
他把这些人带了回来,交还给地方,重新入册编籍。
至于他们今后能否生存,会不会再次逃亡,就不是需要自己考虑的了。
蛮所在多深险,宜都、天门、巴东、建平、江北诸郡蛮,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至。
侯胜北发现最大的敌人和危险不是蛮人粗制滥造的石刀竹箭,而是险要的地势和复杂的山路。
许多寨砦都建在四面壁立的峻险之处,往往只有一条小路缘梯而上。
他身先士卒,披甲先登,几次从高处滑落,摔得几乎背过气去。
有时在大山里连着兜兜转转数日,怀疑自己再也走不出去了。
幸好顺水而行,胁迫土著引领,终于找到了出路。
蛮俗衣布徒跣,或椎髻,或剪发。兵器以金银为饰,虎皮衣楯,便弩射,皆暴悍好寇贼。
然又偏迷信神异,易被鬼神之说震慑。
侯胜北发现蛮族性贪婪,喜好华丽之物,容易中诱敌之计,或被妆神弄鬼吓到。
蛮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擅长使用弩箭,幸好只是竹弩,射不穿铠甲。
但是不少弩箭涂了毒药,自己有一次被射中手臂,高烧数日差点丢了性命。
出战两次,侯胜北所部攻克寨砦数以百计,斩首上千,获生蛮数千口。
他还是心存一线善念,俘虏的不光是精壮,妇孺也一并带回。
至于养活俘虏所需的粮食,则是打破寨子,以及从大户的仓库中取得。
侯安都没有多说什么,平时让这些俘虏做些活计,待班师之时,带回建康为官奴。
半年的平蛮战斗,让侯胜北外表更黑更瘦,内心却越发强硬坚韧。
他能吃粗粝饭,喝酱汤,裹一条充满汗臭的毯子在草地上过夜。
一连几个时辰走在不见人烟的深山,路旁一座烧毁的茅屋,一具腐烂的尸体白骨,一丛红得凄惨的山莓,忽然横穿的一条大蛇,都不能让他神色稍动。
如果说建康城曾经带给他一丝贵公子气息,在这湘西大山之中已磨得丝毫不剩。
七月。
侯安都再次派遣使节,谓贺若敦道:“骠骑在此既久,今欲给船相送,何为不去?”
贺若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是强硬回复道:“湘州是我国家之地,为尔侵逼。我来之日,欲相平殄。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
侯安都也不着恼,继续派遣使节,这次贺若敦终于松口开出条件道:“必须我还,可舍我百里,当为汝去。”
于是侯安都留船于江上,兵退津路百里。
贺若敦觇知非诈,整理舟烜,勒众而还。
出征时的北周万余军士,病死者十之五六,只剩不到三千人马回到长安。
宇文护以贺若敦失地无功,罢官为民。
北周遣江陵旧臣,御正殷不害来聘,两国走上了外交通好的道路。
侯安都也拔营北归,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郡悉平。
九月。
然而回到建康家中,侯安都父子看到的却是一具小小棺椁,以及伤心欲绝的侯夫人。
两人一惊,环顾左右,只见两岁的侯亶惊恐不安,正拉着其生母的衣襟哭泣,不见次子侯敦的身影。
难道?
两人扑向棺椁,打开一看,侯敦用衣物和被衾几层裹得严严实实,玉塞塞住耳鼻,白巾覆面,毫无生气地躺在里面。
饶是两人久经战阵,已经见惯生死,此时也是一阵晕眩。
侯夫人哭诉道,就在他们返师的前几日,侯敦骑马外出,送回来时却断了气。
据侍从说是路边惊起一兔,坠马身亡。
宫中下旨慰问,派人相助,担心尸首难以长久保持,香汤沐浴,以酒擦洗,又提供冰块,龙脑、安息香等物,才等到侯安都父子回来,见上这最后一面。(注2)
侯胜北一阵伤心,二弟追着自己玩耍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没想到年方十二,就成了不归之人。(注3)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好不容易才养那么大,即将成为少年时却中途夭亡,阿父阿母会是多么伤心难过。
侯安都抚摸着侯敦的冰冷面容,按了按他小小身子的脖颈、胸口等处,沉吟片刻,转向侯胜北道:“胜北,你是嫡长子,本该为我桂阳郡公世子。不过你已有军功在身,如今敦儿早亡,这桂阳国的世子之位,就让给你弟弟,如何?”
竟是一副商量的语气。
侯胜北点头,他本来就不太在乎这些虚华,何况又不是自己一刀一枪得来的功名。
二弟走得早,小小年纪都未体验过生活美好,让他在下葬之时风光一些又如何呢?
侯安都见他并无异议,于是表奏侯敦为桂阳国世子。
至尊准奏,追谥为愍。
侯安都沉思片刻,又派一什亲卫前往始兴,向侯太夫人和侯秘报丧。
事毕后就留在两人身边,加强防护。
领队之人带着铁面,看身形依稀正是和北齐在建康大战之时,与侯安都一同突阵的骑将。
侯胜北终于看到了此人真容,只见他年近六旬,依然精神健朗,身穿一件不知是灰是白的袍子,身材高大健壮,容貌魁伟非凡,年轻时必定是个美男子。
难道就是因为长得太美,怕损伤了容貌,上阵才要戴上铁面?侯胜北暗暗想道。
侯胜北发现在蛮人部落和盗匪之中,有不少原来的编户齐民。
他把这些人带了回来,交还给地方,重新入册编籍。
至于他们今后能否生存,会不会再次逃亡,就不是需要自己考虑的了。
蛮所在多深险,宜都、天门、巴东、建平、江北诸郡蛮,所居皆深山重阻,人迹罕至。
侯胜北发现最大的敌人和危险不是蛮人粗制滥造的石刀竹箭,而是险要的地势和复杂的山路。
许多寨砦都建在四面壁立的峻险之处,往往只有一条小路缘梯而上。
他身先士卒,披甲先登,几次从高处滑落,摔得几乎背过气去。
有时在大山里连着兜兜转转数日,怀疑自己再也走不出去了。
幸好顺水而行,胁迫土著引领,终于找到了出路。
蛮俗衣布徒跣,或椎髻,或剪发。兵器以金银为饰,虎皮衣楯,便弩射,皆暴悍好寇贼。
然又偏迷信神异,易被鬼神之说震慑。
侯胜北发现蛮族性贪婪,喜好华丽之物,容易中诱敌之计,或被妆神弄鬼吓到。
蛮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擅长使用弩箭,幸好只是竹弩,射不穿铠甲。
但是不少弩箭涂了毒药,自己有一次被射中手臂,高烧数日差点丢了性命。
出战两次,侯胜北所部攻克寨砦数以百计,斩首上千,获生蛮数千口。
他还是心存一线善念,俘虏的不光是精壮,妇孺也一并带回。
至于养活俘虏所需的粮食,则是打破寨子,以及从大户的仓库中取得。
侯安都没有多说什么,平时让这些俘虏做些活计,待班师之时,带回建康为官奴。
半年的平蛮战斗,让侯胜北外表更黑更瘦,内心却越发强硬坚韧。
他能吃粗粝饭,喝酱汤,裹一条充满汗臭的毯子在草地上过夜。
一连几个时辰走在不见人烟的深山,路旁一座烧毁的茅屋,一具腐烂的尸体白骨,一丛红得凄惨的山莓,忽然横穿的一条大蛇,都不能让他神色稍动。
如果说建康城曾经带给他一丝贵公子气息,在这湘西大山之中已磨得丝毫不剩。
七月。
侯安都再次派遣使节,谓贺若敦道:“骠骑在此既久,今欲给船相送,何为不去?”
贺若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是强硬回复道:“湘州是我国家之地,为尔侵逼。我来之日,欲相平殄。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
侯安都也不着恼,继续派遣使节,这次贺若敦终于松口开出条件道:“必须我还,可舍我百里,当为汝去。”
于是侯安都留船于江上,兵退津路百里。
贺若敦觇知非诈,整理舟烜,勒众而还。
出征时的北周万余军士,病死者十之五六,只剩不到三千人马回到长安。
宇文护以贺若敦失地无功,罢官为民。
北周遣江陵旧臣,御正殷不害来聘,两国走上了外交通好的道路。
侯安都也拔营北归,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郡悉平。
九月。
然而回到建康家中,侯安都父子看到的却是一具小小棺椁,以及伤心欲绝的侯夫人。
两人一惊,环顾左右,只见两岁的侯亶惊恐不安,正拉着其生母的衣襟哭泣,不见次子侯敦的身影。
难道?
两人扑向棺椁,打开一看,侯敦用衣物和被衾几层裹得严严实实,玉塞塞住耳鼻,白巾覆面,毫无生气地躺在里面。
饶是两人久经战阵,已经见惯生死,此时也是一阵晕眩。
侯夫人哭诉道,就在他们返师的前几日,侯敦骑马外出,送回来时却断了气。
据侍从说是路边惊起一兔,坠马身亡。
宫中下旨慰问,派人相助,担心尸首难以长久保持,香汤沐浴,以酒擦洗,又提供冰块,龙脑、安息香等物,才等到侯安都父子回来,见上这最后一面。(注2)
侯胜北一阵伤心,二弟追着自己玩耍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没想到年方十二,就成了不归之人。(注3)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好不容易才养那么大,即将成为少年时却中途夭亡,阿父阿母会是多么伤心难过。
侯安都抚摸着侯敦的冰冷面容,按了按他小小身子的脖颈、胸口等处,沉吟片刻,转向侯胜北道:“胜北,你是嫡长子,本该为我桂阳郡公世子。不过你已有军功在身,如今敦儿早亡,这桂阳国的世子之位,就让给你弟弟,如何?”
竟是一副商量的语气。
侯胜北点头,他本来就不太在乎这些虚华,何况又不是自己一刀一枪得来的功名。
二弟走得早,小小年纪都未体验过生活美好,让他在下葬之时风光一些又如何呢?
侯安都见他并无异议,于是表奏侯敦为桂阳国世子。
至尊准奏,追谥为愍。
侯安都沉思片刻,又派一什亲卫前往始兴,向侯太夫人和侯秘报丧。
事毕后就留在两人身边,加强防护。
领队之人带着铁面,看身形依稀正是和北齐在建康大战之时,与侯安都一同突阵的骑将。
侯胜北终于看到了此人真容,只见他年近六旬,依然精神健朗,身穿一件不知是灰是白的袍子,身材高大健壮,容貌魁伟非凡,年轻时必定是个美男子。
难道就是因为长得太美,怕损伤了容貌,上阵才要戴上铁面?侯胜北暗暗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