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死气沉(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宝三年进入到了后半。  

尽管这个年号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由于还没有新的年号颁行天下,南朝民众仍然还是习惯继续采用原来的年号——除了蜀中百姓。  

江北的百姓也不高兴,北齐政烦赋重,日子过得还不如南朝之时。  

地方豪杰数次请兵于王僧辩,出于两国通好的大局,王僧辩始终不许。  

七月,再也无法忍受苛政的广陵侨人朱盛、张象等人,谋划袭杀北齐刺史温仲邕。这次他们选择了遣使求援于陈霸先,称已攻克广陵外城。  

陈霸先没有贸然答应,而是征询王僧辩的意见。  

王僧辩认为如果确实已经攻克了外城,木已成舟的话,亟须应援。若是伪报,则无烦进军。  

还没等得及使者回报,陈霸先已经渡江北上,收复失地去了。  

王僧辩赶紧命武州刺史杜崱等前往援助。  

情况果如王僧辩预料的,朱盛计划泄露,根本没能夺城刺杀成功。  

不过陈霸先既然引军到此,当下进兵围了广陵。  

这一围就是一个多月。  

到了九月,北齐遣使来聘,请释广陵之围,并求割让广陵之地。王僧辩针对开出的解围条件是返还广陵、历阳二城。  

双方停战转入交涉,王僧辩联络陈霸先撤回京口,民众随之南渡者万余口。  

战后论功,萧绎承制,授陈霸先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徐州刺史,余并如故。  

诸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同十七班,征北将军则是二十三班,凡加大,通进一阶。  

文武官职距离顶点,均是一步之遥,陈霸先辛苦戎马半生,终于成为了南朝手握实权,最顶尖的人物之一,麾下也是文臣武将,人才济济。  

跟随陈霸先起兵的诸将,都获得了重重的封赏,一跃成为显贵:  

周文育授通直散骑常侍,改封南移县侯,食邑一千户,任信义太守。  

杜僧明授员外散骑常侍、明威将军、南兗州刺史、进爵临江县侯,食邑五百户,兼晋陵太守。  

胡颖授假节、铁骑将军、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食邑五百户,不久改任豫章内史。  

徐度授通直散骑常侍、宁朔将军、合州刺史、封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  

赵知礼任中书侍郎,封始平县子,食邑三百户。  

陈拟任步兵校尉,曲阿令。  

往日旧交沈恪来投,授府司马;州里同乡沈文阿,授原乡县令,监江阴郡。  

陈霸先开府建牙,除了旧将之外,同时广招人才。  

萧济为明威将军,聘为征北府长史。  

蔡景历聘为征北府中记事参军。  

秦郡吴明彻,父为右军将军,陈霸先也与之结交,收入军中。  

陈霸先这次没有忘记照顾儿子,陈昌拜为长城国世子,出任吴兴太守。派遣陈郡谢哲、济阳蔡景历辅佐郡政,又遣吴郡杜之伟教授经书。  

陈霸先恨不得把数年亏欠的父爱尽数弥补儿子。  

陈昌读书一览便诵,明于义理,剖析如流。见到儿子出息,雅性聪辩明习政事,陈霸先心怀大畅。  

陈昌少年,容貌伟丽,神情秀朗,既像章要儿,又有自己风范,陈霸先更是越看越喜欢。  

然而作为登上高位的代价,萧绎开出了一个条件,要求遣子入侍。  

镇守一方的实权武将交出人质,也是应有之义的惯例。只可惜陈霸先和陈昌父子相聚,未及半年又要分别。  

陈霸先能做的,只有亲自送上儿子一程。  

京口的大江岸边,陈霸先遥望载着陈昌和侄儿陈顼的船只远去,安慰一旁依依不舍,抹泪不已的章要儿:如今局势稳定,要是想念儿子了,可去江陵探望。  

而这又何尝不是他说给自己听的呢?  

谁曾想这一次的分别,父子竟再也没能相见…  

-----------------  

在岭南这边,自从有了萧妙淽伴读,侯胜北投入在课业上的时间大幅提升。  

阿父太了解自己了,他本非顽劣贪玩之人,只是不够十分自觉,没人督促也就得过且过。  

现在每天到了时间,就有人陪着自己静静读书。哪怕彼此不交一语,也不会感觉焦躁烦闷,课业果然大有进益。  

侯胜北读经史、兵法、算经,萧妙淽则读毛诗离骚列女传贤媛女诫,还喜欢看些佛教经文。  

两人也不搭话,各看各的书。到了时辰,萧妙淽就自行飘然离去。  

只是萧妙淽虽然平时待人接物,一如常人。相处久了,侯胜北总感觉有哪里不太对劲。  

简单来说,他发现萧妙淽和人对话时,并不当对方存在,甚至也不把自我存在当回事,彷佛身处于另外一个世界。  

就像初见之时,自己明明就站在眼前,她却视而不见一样。  

那不是清高孤傲,而是一种不把世间诸相放在心上的淡漠。  

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让一个比自己大五岁的女子,十七岁的花季刚刚绽放,就已经变得枯如槁木呢?  

在相处两個月后,命运的残酷真相,向侯胜北掀开了一角。  

事情是从九月下旬的某日,一次日常对话开始的。  

虽然侯夫人要他陪萧妙淽出门转一转散心,可是侯胜北提过了几次都被拒绝,也就不再自讨没趣。  

喜欢足不出户是你自己的事情,反正我的腿长在自己身上,想出门就出门,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