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封赏(2/3)
威。
毕竟嚷着喊着要讨伐叛军,现在叛军既然来了,此仗必须打,而且一定要打赢才行。
面对和叛军的第一场战斗,陈霸先麾下号称豪胆第一的周文育也谨慎起来。担心于庆的兵力和战力都比自己强,万一有失,挫动全军锐气可就麻烦了。
一向无所畏惧的周文育竟然有些缩手缩脚,不敢贸然进兵。
直到和于庆交过手的黄法氍领兵前来会合,周文育才知道叛军的底细。(注1)
叛军全部只有万人,大部驻扎在豫章,来到此处的只是一支小部队而已。
有了底气的周文育主动进攻,一举攻克一個地图上都找不到,叫笙屯的村庄,俘获大批敌人——大概有百余人。
这点战果根本不能和南康大战相比,也不如打李迁仕的那仗。不过和叛军的首战告捷,意义重大深远。
萧绎传令嘉奖,承制授黄法氍为超猛将军、领交州刺史俸禄、新淦县令,封巴山县子,邑三百户。
黄法氍一战成名,成为陈霸先麾下职位仅次于周文育的将领。
读着父亲的来信,侯胜北又要叫屈了。
那个凶汉升任九班将军,还当上了一州刺史,阿父你得加油呀。
阿父你的武艺多半比不过凶汉,可是有大壮哥替你当打手,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才对啊。
文学一道,凶汉识字吗?他拍马都赶不上阿父你的吧。
唉,怎么都被后来投奔的新人超过了呢。
黄法氍能日行三百里,跳出三丈远又怎么样。打个小村庄俘虏上百人,阿父你随便可以做到的吧,立功封个子爵,给我继承多好。
侯胜北觉得身处乱世,还是像周文育、黄法氍这样,要么游得快、跳得高,要么跑得快、跳得远的武人,貌似更容易升官加爵,出人头地。(注2)
他眼界狭小,一个子爵就觉得是了不起的封赏。
要是告诉侯胜北在遥远的建康,侯景进位相国,那可是比十八班之首的丞相还要高那么一点的官位。全国一共三百五十郡,一下子就封给侯景二十郡,汉王,加殊礼。
这等封赏,只怕惊得他下巴都要掉下来。
但是侯景还是不满足,觉得相国属文职、汉王为爵位,相应的武职没有得到封赏。
武官之首的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实在过于普通,二十四班的镇、卫、骠骑、车骑等号,更是配不上自身的绝世武功。
于是侯景向至尊提出,要求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
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六合者,上下及四方也。
看到这个将军号,天子萧纲也着实震惊了:“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
宇宙大将军什么的,侯胜北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只是隐约感觉到,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平静百年的岭南将不再与世无争,卷入乱世漩涡几乎是必然。
阿父成为从南天向中央迈出第一步的人,侯胜北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成长,在阿父身边辅佐他,守护住他的背后。(注3)
可惜他虽然经常跑马锻炼,毕竟只是十岁孩童,也不是萧摩诃那种天赋异禀,武力惊人的怪物,只好在军略上多下些功夫。
侯胜北有个天真的想法,那就是一场战役的胜利存在各种偶然因素,很难总结出规律。
但是失败的战役一定有失败的理由。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不犯任何一个可能导致失败的错误,不就能够保持不败了么?
几乎达到这一境界的那个男人,侯胜北知道这世上曾经是存在过的。周文育告诉他的故事,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兵书战策,古今战例,但凡能够看得懂的,一条条标注上了取败之道,也算是少年侯胜北和常人不同的读书方法吧。
-----------------
湘东王萧绎还在继续和他的兄弟们较着劲。
邵陵王萧纶获知叛军大将任约将至,使司马蒋思安率精兵五千偷袭,任约大败。
但是蒋思安获胜之后疏忽大意,任约收集败兵,趁其不备反攻,蒋思安败走。
萧纶并不气馁,大修铠仗,将欲再战。
萧绎听说萧纶整军修武,要讨伐侯景,遣左卫将军王僧辩、信州刺史鲍泉等率舟师一万东趋江、郢,声称来协助六哥与叛军作战。
顺便迎接六哥前往江陵,改任湘州刺史。
王僧辩军至鹦鹉洲,萧纶书信见责道:“将军前年杀人之侄,今岁伐人之兄,以此求荣,恐天下不许!”(注4)
王僧辩将书信转送江陵,意示征询,萧绎命令继续进军。
萧纶无心内战,尽管麾下壮士争请出战,只是不从。自仓门登舟北出,避让于下流。
王僧辩入据郢州,授领军将军。萧绎命世子萧方诸为郢州刺史。
出走的萧纶被镇东将军裴之高之子裴畿于路掠夺军器,狼狈不堪。之后收拾散卒,再得流民八九千人依附,屯于齐昌。
萧纶遣使请降于北齐,成为又一个向北朝称臣的萧氏藩王。
就在萧氏内斗的时候,任约已经率军略地湓城,占据西阳、武昌。
萧绎和叛军之间,再无其他藩王势力作为缓冲,双方唯有一战。
-----------------
到了九月,母亲生了一个男孩,因为胖墩墩的,于是取名侯敦。
李迁仕在白口新城的对面筑城对抗,父亲
毕竟嚷着喊着要讨伐叛军,现在叛军既然来了,此仗必须打,而且一定要打赢才行。
面对和叛军的第一场战斗,陈霸先麾下号称豪胆第一的周文育也谨慎起来。担心于庆的兵力和战力都比自己强,万一有失,挫动全军锐气可就麻烦了。
一向无所畏惧的周文育竟然有些缩手缩脚,不敢贸然进兵。
直到和于庆交过手的黄法氍领兵前来会合,周文育才知道叛军的底细。(注1)
叛军全部只有万人,大部驻扎在豫章,来到此处的只是一支小部队而已。
有了底气的周文育主动进攻,一举攻克一個地图上都找不到,叫笙屯的村庄,俘获大批敌人——大概有百余人。
这点战果根本不能和南康大战相比,也不如打李迁仕的那仗。不过和叛军的首战告捷,意义重大深远。
萧绎传令嘉奖,承制授黄法氍为超猛将军、领交州刺史俸禄、新淦县令,封巴山县子,邑三百户。
黄法氍一战成名,成为陈霸先麾下职位仅次于周文育的将领。
读着父亲的来信,侯胜北又要叫屈了。
那个凶汉升任九班将军,还当上了一州刺史,阿父你得加油呀。
阿父你的武艺多半比不过凶汉,可是有大壮哥替你当打手,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才对啊。
文学一道,凶汉识字吗?他拍马都赶不上阿父你的吧。
唉,怎么都被后来投奔的新人超过了呢。
黄法氍能日行三百里,跳出三丈远又怎么样。打个小村庄俘虏上百人,阿父你随便可以做到的吧,立功封个子爵,给我继承多好。
侯胜北觉得身处乱世,还是像周文育、黄法氍这样,要么游得快、跳得高,要么跑得快、跳得远的武人,貌似更容易升官加爵,出人头地。(注2)
他眼界狭小,一个子爵就觉得是了不起的封赏。
要是告诉侯胜北在遥远的建康,侯景进位相国,那可是比十八班之首的丞相还要高那么一点的官位。全国一共三百五十郡,一下子就封给侯景二十郡,汉王,加殊礼。
这等封赏,只怕惊得他下巴都要掉下来。
但是侯景还是不满足,觉得相国属文职、汉王为爵位,相应的武职没有得到封赏。
武官之首的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实在过于普通,二十四班的镇、卫、骠骑、车骑等号,更是配不上自身的绝世武功。
于是侯景向至尊提出,要求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
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六合者,上下及四方也。
看到这个将军号,天子萧纲也着实震惊了:“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
宇宙大将军什么的,侯胜北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他只是隐约感觉到,随着陈霸先的崛起,平静百年的岭南将不再与世无争,卷入乱世漩涡几乎是必然。
阿父成为从南天向中央迈出第一步的人,侯胜北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地成长,在阿父身边辅佐他,守护住他的背后。(注3)
可惜他虽然经常跑马锻炼,毕竟只是十岁孩童,也不是萧摩诃那种天赋异禀,武力惊人的怪物,只好在军略上多下些功夫。
侯胜北有个天真的想法,那就是一场战役的胜利存在各种偶然因素,很难总结出规律。
但是失败的战役一定有失败的理由。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不犯任何一个可能导致失败的错误,不就能够保持不败了么?
几乎达到这一境界的那个男人,侯胜北知道这世上曾经是存在过的。周文育告诉他的故事,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兵书战策,古今战例,但凡能够看得懂的,一条条标注上了取败之道,也算是少年侯胜北和常人不同的读书方法吧。
-----------------
湘东王萧绎还在继续和他的兄弟们较着劲。
邵陵王萧纶获知叛军大将任约将至,使司马蒋思安率精兵五千偷袭,任约大败。
但是蒋思安获胜之后疏忽大意,任约收集败兵,趁其不备反攻,蒋思安败走。
萧纶并不气馁,大修铠仗,将欲再战。
萧绎听说萧纶整军修武,要讨伐侯景,遣左卫将军王僧辩、信州刺史鲍泉等率舟师一万东趋江、郢,声称来协助六哥与叛军作战。
顺便迎接六哥前往江陵,改任湘州刺史。
王僧辩军至鹦鹉洲,萧纶书信见责道:“将军前年杀人之侄,今岁伐人之兄,以此求荣,恐天下不许!”(注4)
王僧辩将书信转送江陵,意示征询,萧绎命令继续进军。
萧纶无心内战,尽管麾下壮士争请出战,只是不从。自仓门登舟北出,避让于下流。
王僧辩入据郢州,授领军将军。萧绎命世子萧方诸为郢州刺史。
出走的萧纶被镇东将军裴之高之子裴畿于路掠夺军器,狼狈不堪。之后收拾散卒,再得流民八九千人依附,屯于齐昌。
萧纶遣使请降于北齐,成为又一个向北朝称臣的萧氏藩王。
就在萧氏内斗的时候,任约已经率军略地湓城,占据西阳、武昌。
萧绎和叛军之间,再无其他藩王势力作为缓冲,双方唯有一战。
-----------------
到了九月,母亲生了一个男孩,因为胖墩墩的,于是取名侯敦。
李迁仕在白口新城的对面筑城对抗,父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