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披上大红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速度开始下降。”  

“飞行姿态稳定。”  

“各系统工作正常…”  

紧盯着藏羚羊的各个工作人员开始汇报工作。  

陈神也就抬起头来看看情况,在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就把视线移开了。  

现在藏羚羊号的电量还有65。  

没错,电量就是还有这么多。  

不过这些电量会在降落过程中被消耗大半。  

因为藏羚羊最耗电的环节就是降落环节。  

之前藏羚羊号上太空,说白了也就在大气层里飞个几百公里,耗不了多少电力,而上了太空之后,推力增加,只需要偶尔几脚油门加速和控制轨道就行,同样也用不了多少电。  

但是降落就不一样了。  

要抵消掉飞船几十吨的重力,飞船在太空中以几万公里的时速飞行,哪怕推进器停机,也会有巨大的惯性存在,想要抵消掉这部分惯性就需要长时间的推进器输出。  

这个时间比飞船进入近地轨道的时间都要长。  

这也是现在时间才刚刚过七点,飞船就要开始执行减速程序的原因,因为再不减速,到时候就不能按时飞回指定地点了。  

现在飞船还有65的电量,按陈神的估算,大概回到地面的时候,还能有20左右剩下。  

能剩下这么多,还是飞船接近空载的原因。  

如果是满载两吨,恐怕能剩下10就不错了。  

“飞船开始减速了。”  

飞船翻了这么大一个身,直播间里面自然是有反应的。  

不少人直接翻出之前官方发布的任务讲解CG,找到了这个步骤。  

“这是要开始减速准备重入大气层了!”  

对于国内的航天爱好者和航天工作者来说,今天这一整天绝对是他们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因为藏羚羊号的首飞可以说圆满成功了。  

虽然接下来还有最艰难的降落环节,可是大家看现在的趋势,已经完全看不出失败的可能。  

藏羚羊号这种级别的飞船,哪怕把微型核反应堆换下来了,也能很轻松地执行这种近地轨道绕行的任务,整个过程完全偷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吃力的迹象。  

尤其是刚刚在太空中,空间站面前那一个优雅的转身,更是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间来到晚上八点多。  

此时藏羚羊号的速度已经达到再入大气层的标准,很快就实施了降轨操作,化作一道流星再次冲入地球的环抱。  

它穿越大气层的痕迹在地面附近的人们可以用肉眼亲眼看到,那是一道火红的光芒隐约间还有推进器的蓝色亮光。  

再入成功之后,藏羚羊号在高空中保持着水平飞行用作缓冲,然后循着定位返回附近的发射场。  

中心电视台也在这个降落的关键环节重启了电视直播,向全世界人民播报藏羚羊的情况。  

当那一抹蓝光出现在夜空中时,电视机前所有人都激动起来,更有人对着这道光芒开始许愿。  

“希望我做完型填空题目和范本必在同一面。”  

“希望我当老王必不坠楼…”  

“希望世界和平…”  

飞控大厅里,到了这最后一刻也有许多人控制不住情绪,站起来或鼓掌大笑或拥抱流泪。  

陈神则是走出了飞控大厅,跟着迎接队伍来到了发射场外,等待藏羚羊的降落。  

同时,在半个小时之前,藏羚羊的牵引平台就被牵引车重新拉了出来。  

“呼!”夜空中传来轻轻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在风的呢喃,然而众人却都看向高空。  

在那里,藏羚羊号已经完全控制住速度,悬停在空中,并且正在缓缓减少推进器的输出让船体降落。  

在远方,电视直播的镜头里看着这一幕,许多观众都有一种感觉。  

在高空上往下降的藏羚羊就是UFO,而下面灯火通明的发射场,以及旁边的人们就是来迎接外星人的。  

一声轻响。  

飞船缓缓落回了牵引平台上。  

现场的记者还在对现况激情解说,而陈神和其他人已经快步上前。  

先是有人拿出一块巨大的红绸布,打开之后直接盖住飞船的四面,然后固定到牵引平台上。  

接着还有人拿出一朵更传统的大红花,配上红绸带,把藏羚羊号像个新郎官一样扎了起来。  

跟人一样大的大红花就在藏羚羊号对着直播镜头的侧面,随后牵引车缓缓启动,再配合上周围大笑的工程师和专家们,整个场面看起来就十分喜庆。  

接下来就该到了回厂房打开飞船,取出实验样本的时候了。  

这一个环节是不可能直播的,所以正好也给观众们一个睡觉的理由。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睡不着了。  

比如对面。  

国家航天局的专家格雷就接收到了上司的电话,来电的目的正是询问藏羚羊号以及他们国内太空指令的事情。  

“以你的眼光,那艘飞船的实用性有多大?我注意到它似乎不能搭载太重的东西?”  

格雷正在看直播的加州录像,现在正好是藏羚羊号起飞,推进器喷射离子的时候。  

“恕我直言,藏羚羊号上面的技术不仅不是样子货,反而有可能已经相当实用了,那艘飞船的性能可能远远不止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你的意思是他们隐瞒了自己飞船的性能?”  

格雷沉默片刻,道:“有很大的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