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谢郎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紧绷的气氛悄悄松弛下来。  

要是林啸还没去,那还挺纠结的,既然彻底来不及阻止了,还能怎么办,等谢郎中来呗。  

他们不愿得罪韩首辅不假,好歹也是高官,倒不至于被首辅大人的名头吓死。  

其中大理寺少卿是韩首辅那边的人,到底忍不住说了一句:“年轻人行事莽撞了,怎么能不请示上官就行动呢?”  

其他人没吭声。  

朱少卿就是冯尚书为了避嫌退出三人查案小队后顶替上来的,要是查来查去查到韩首辅头上,朱少卿就尴尬了。  

谢志平被带到几位官员面前时,脸色铁青:“有事不能明日说吗?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要我来衙门!”  

“事急从权,还望谢郎中见谅。”杨侍郎客气一句。  

杨侍郎身为刑部左侍郎,乃是正三品实权高官,谢志平一个小小郎中却丝毫不怵。  

原因很简单,谢志平是韩首辅的小舅子,而韩首辅是当朝文官第一人,皇上最器重的大臣。  

“到底什么事啊?”  

“是这样——”  

“大人,不如让下官来问吧。”陆玄突然开口,打断杨侍郎的话。  

再让杨侍郎这么客气下去,谢志平底气更足,就更难问出来了。  

杨侍郎先是一愣,而后点头。  

这种烫手山芋丢给年轻人正好,年轻人要是捅出篓子来,毕竟年轻嘛。  

“今日戚编修与你见面,说过什么?”陆玄紧紧盯着谢志平,开门见山问。  

戚书强在翰林院任编修一职。  

他没有问今日谢志平是否与戚书强见过面,而是直接以见面为前提问起。  

谢志平愣了愣,才道:“你瞎说什么,我不认识戚编修。”  

陆玄微微一笑:“日头都落山了,谢郎中该不会以为我们平白无故请你过来问话吧?今日晌午你与戚编修碰面,有人亲眼瞧见了。”  

带谢志平过来的林啸默默站在不惹眼的地方,听了这话微微扬眉。  

不得不说,陆玄很会说话。  

少年笑意浅淡,神色从容,带着十足的自信。  

在那双清亮乌黑的眸子注视下,谢志平犹豫了一瞬,承认了:“见过又怎么了?”  

这么多大人看着呢,这小子说的显然是真的,那他死不承认多没面子。  

“戚编修死了。”  

谢志平神色没有多少变化:“你是什么意思?他死了问我做什么?”  

陆玄定定看着他:“戚编修死于谋杀,而他生前见的最后一个外人是谢郎中,难道不该问问么?”  

几位官员一听,齐齐看向杨侍郎。  

之前林啸去戚家抓人,回来只说戚书强上吊死了,没听说是被人害死的啊。  

难道戚书强不是畏罪自尽,而是另有内情?  

杨侍郎一脸淡定,心中骂娘:到底是自杀还是谋杀,林啸这小子怎么没个准信呢?  

不对啊,小林还是很靠谱的。  

难不成是他听错了?  

杨侍郎暗暗怀疑着自己,自然没办法给其他人什么反应。  

其他官员一见杨侍郎高深莫测的表情,越发云里雾里。  

谢志平却变了脸色:“不可能!”  

陆玄轻笑:“谢郎中先说不认识戚编修,听闻戚编修死讯又如此笃定他不是死于谋杀,能说说原因么?”  

“你这小子不要太过分!”谢志平不傻,听出这话隐隐的指控登时跳脚。  

陆玄眼神微冷:“谢郎中搞清楚,我是以刑部官员的身份请你配合调查科举舞弊案,而科举舞弊案是皇上下旨彻查的。谢郎中现在是以户部郎中的身份与我这么说话,还是以首辅大人妻弟的身份与我这么说话呢?”  

不是依仗韩首辅身份么,那干脆挑明好了。  

谢志平一下子被问住了。  

从来都是他对别人说“你知道我是谁”,再亮出姐夫名号。  

当然,这种话他多年没说了。  

放眼京城,但凡算个人物的,谁不知道他的靠山是谁呢。  

万没想到亮明靠山的话由对方先说出来。  

朱少卿赶紧给谢志平使了个眼色。  

这话就是陷阱,以户部郎中的身份这么说话,那就是藐视皇命,以首辅大人妻弟的身份这么说话,那就是以势压人。  

放在平时无所谓,或者换个人无所谓。  

可这是在衙门里,他们都亲眼看着,陆玄又是成国公长孙,皇后的亲侄子,谢志平怎么说都不合适。  

收到朱少卿的暗示,谢志平没接陆玄的话,冷着脸道:“我只是觉得他不可能死于谋杀。晌午他找我喝茶,是请我帮忙找我姐夫替他求情。我怎么可能帮这种忙,这不是给我姐夫惹麻烦嘛,就一口回绝了,当时他失魂落魄走了。”  

说到这,谢志平停了停,嘴角挂着一丝笑看着陆玄:“他分明就是知道没办法脱罪畏罪自杀,呵呵,谁会害他一个小小编修。”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他还记得戚书强坐在对面绝望惶然的模样。  

戚书强问他该怎么办,他笑呵呵说:“你可以放心去,会有人照顾好你的妻儿。”  

戚书强听了面若死灰,枯坐了好一会儿,连招呼都没和他打就走了。  

他肯定戚书强回去后会自尽,所以才在这小子说戚书强死于谋杀时这么惊讶。  

“谢郎中如此了解戚编修,看来二位很熟络了?”  

谢志平面露不屑:“谁和他熟络,他是知道大祸临头,这不想走门路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