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1章 难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恋上你看书网,二婚必须嫁太子刘氏有点清醒的时候,确实是求告无门。  

不过,太子妃还是派人来安抚过她,她也没有办法,她手里没有什么能威胁太子妃的。  

无非就是那件衣裳,可说到底,也是小事。  

后面的事,她没有证据。  

太子妃如今表示还管她,她就只能等。  

何况,她也没有精力闹。  

她其实比巧娥昨晚还病的厉害。也是一样落水,又服用了致幻的东西。  

冻了一夜。  

此时又是咳嗽又是发烧,整个人蜷缩在榻上。  

好歹还有人送饭,态度还是可以的,毕竟有太子妃的授意。  

“娘娘说了,您先安静等些时候,至少先把病养好了。然后再图以后。总归有娘娘,就算是一时半会,身份不能动,日后也是能动的。”  

刘氏应了一声。  

虽说是清醒了,可她脑子也不如以前活络。  

就没想到,病成这样了,太子妃没都没说给她请府医看看。  

倒是饮食还不错。  

于是她就放松了些,毕竟脑子里太乱了,没心情注意这一点。  

等送饭的人走了,她吃过了又躺下去,才缓缓想起这些。  

只是缩的更紧了。  

那药物对她的影响还是在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混乱。  

入夜时候,她月事就来了。  

日子其实是不对的,不过女人这种事,提前也不是没有。  

她只能挣扎着起来收拾。  

肚子疼的厉害,屋里没有人伺候,她只能忍着。  

却不知,从此以后,她就淅淅沥沥隔几日就见红。身子也渐渐一日不如一日了。  

不过没人在意,一个已经被关起来的,不无辜的人会如何了。  

百叶国来的是小王子,不过雁南归那一日早起就有些头疼,所以没跟着去。  

便也就错过了这位传说中十分好看的百叶小王子了。  

不过迟早也是会见到的。  

雁南归上午睡了一会起来,蝉衣进来道:“良媛,奴婢刚才听说张承徽去夏奉仪那串门子了。”  

“一个承徽,去一个奉仪那了?”雁南归摇摇头:“果然有时候位份也不是绝对的要紧,宠爱才要紧啊。”  

“是啊,张承徽也是万年失宠的人。虽说比王奉仪之流略好些,可也长期见不着殿下的。想来也是想跟夏奉仪交好。”蝉衣道。  

“依着我看,夏奉仪却是个聪明人,只怕是不会牵扯什么的。”雁南归摇摇头。  

几个丫头也是点头。  

“西边又闹起来了。每天闹一出。”蝉衣摇摇头。  

说的自然是刘氏。  

“如今没有服药了,还要闹什么?”雁南归皱眉,距离刘氏被关起来也有三四天了。  

“不肯吃饭啊,每天闹。”蝉衣嗤笑:“都闹到这一步了,还要闹。再不安静些,日子更难过了。眼瞅着天冷了呢。”  

雁南归点了个头。  

外头的人是不知道刘氏怎么了,只当她被关起来不服气。  

可事实上,是刘氏自己月事来了不停,并且想看府医却没人管她。  

一日三餐照旧送,也并不差,只是要想看病是不能够了。  

她此时明白了太子妃的意思,可闹来闹去的,谁也不知道她怎么了。  

就算是能喊叫,外头听见了,也都是些奴婢,又能如何?  

她眼见落得这般下场了,谁还管她呢?  

何况,她根本没有什么力气喊叫了。  

渺小的失败者,是不配叫人记得。  

谁也不会在意她多久。  

雁南归也一样。、  

宫中宴会热闹。比起赏赐在驿馆,这一次规模更大。  

几家王爷也都在,长公主公主们也在列。  

没看见雁南归,自然有人心情好。  

恶意的揣测她最好是就就此失宠,再也不要出现在人前。  

不过,更多人的人,在关注的,是今日的两个姑娘。  

一个是百叶国公主,一个是南安王的外孙女。  

这种时候出现的女子,用意很是明显。  

百叶国的公主历来就有要嫁给大衍皇室的传统。  

只是之前一直没有适龄公主,他们也不敢拿宗室女来糊弄,所以没有。  

如今这位桑罗公主年方十七,正是好年岁。样貌是秉承了百叶国皇室的美貌。她的母亲是百叶第一美人。所以她自然更美。  

而南安王的外孙女王拂竟也是个十足美女。  

他的孙女是与皇室同宗,自然不能婚嫁。  

虽然史上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可毕竟是叫人诟病的。  

可他的外孙女就不同了。  

这位王拂姑娘也是一样,貌美倾城,诗书双绝。  

正好也是十七岁的好年华。  

这才是一露面,陛下就给这位王拂姑娘册封了一个县主。云华县主。  

这些事,自然是晚上雁南归才知道的。  

“这位南安王,将这个宝贝外孙女捂得严严实实啊。”雁南归笑了笑。  

“是啊,之前一点口风都没漏出来,只当是家眷呢。如今忽然带去了宫中大宴,一出场就得了个县主的称号。这…”降香轻轻摇头:“怕是想打着给这位姑娘找个夫婿了。”  

“看中了谁?咱们殿下?”雁南归笑了笑:“这百叶国的公主又要去哪里?”  

“这奴婢不知,但是这云华县主,是定然不会进宫的。那辈分也不对了。”  

“真是个好胡萝卜啊。只怕是…殿下也不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