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保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回来的是谁?  

宋青苑暗暗的猜测,抬脚走了出去。  

宋家门口,果然停了有一辆马车,马车边上,除了车夫,还站着三个人。  

陆县令,钱师爷,陆铭轩。  

宋青苑目光一凝。  

惊讶道,“县令大人”  

县令大人怎么会来参加一个童生的酒席,还是和钱师爷一起?  

这么想着,宋青苑微微施礼,“见过大人!”  

陆县令笑了笑,带着和蔼可亲,“不请自来,可别见怪啊。”  

转头,吩咐道,“名轩,把礼物拿出来”  

“是!爹!”陆铭轩应着,从马车内拿出一份份礼物。  

递给宋青苑。  

宋青苑眼睛眨了眨,用眼神询问着。  

这是怎么回事?  

陆铭轩背着两人,无声的开口;保媒!  

胞妹?宝梅?  

念了两遍,宋青苑终于确定,是保媒!  

县令大人亲自保媒,是给谁保?  

陈主薄的身影在她的脑海中闪过。  

难道是定了定心神,宋青苑伸出手,“大人,里边请!”  

引着县令大人到了堂屋。  

堂屋内的人,再次沸腾。  

乖乖!宋家可真不得了了。  

来了个主薄还不够,县令大人竟然亲自来了。  

宋里正,宋振远等人连忙起身见礼。  

“见过县令大人!”“参见县令大人!”  

众人纷纷拜见。  

陈主薄连忙起身,让出主位,笑道,“真没想到县令大人和钱师爷会来”  

“我们不请自来,没想到陈主薄也在这里。”陆县令端起茶,轻轻一抿,“真是巧了!”  

嘴上这么说着,陆县令心里诧异,他从未听说过,陈主薄和宋家熟识。  

或许,是新结识的。  

“陈主薄坐!”陆县令伸手一指。  

“谢大人!”  

一拱手,陈主薄坐在了县令的左右边。  

钱师爷随后,坐在县令的右手边,目光透过县令朝着陈主薄看去,变得复杂。  

这难道是来挣女婿的?  

陆县令察觉,几不可查的点了下头,给了一记安心的眼神。  

示意钱师爷放心。  

待宋老爷子过来,陆县令率先开口,笑道,“宋大使,令孙年少有为,恭喜了。”  

“不敢当!不敢当!”  

宋老爷子连连摆手,“大郎比起陆公子来差之远矣,当不得县令大人夸奖。”  

“陆公子才是咱们榆林县真正的青年才俊。”  

“年少有为!”  

宋老爷子奉承着。  

“宋大使,太谦虚了!”陆县令笑着摇头,看着大郎的目光中带了份亲切,“我这次来,还有一喜带给宋大使。”  

“大使若肯应那就是双喜临门。”  

说到这里,陆县令的话顿住,悠闲地拿起茶吹了吹。  

宋老爷子一怔。  

有了猜测。  

只见钱师爷友好一笑。  

宋老爷子更是肯定了这种猜测。  

据他所知,钱师爷有个小女儿。  

很贤惠,很温婉,样貌也不错。  

若是配大郎宋老爷子的目光,转向大郎。  

此时,他正彬彬有礼的和乡邻说着话。  

没有年少得志的骄傲。  

一双眼睛里,带着谦逊。  

骨子散出的温润之气,给他增加了几分亲切感。  

宋老爷子,蓦地笑了。  

温润如玉的少年郎,配温婉娴熟的女子,刚刚好。  

这时,陈主薄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这里也有一喜,若是宋大使肯应,那就是三喜临门!”  

说罢,对着钱师爷微微一笑。  

笑容里带着友好。  

钱师爷一愣,随即明了。  

陈主薄这一番作为是在告诉他,他们看上的不是同一个人。  

如此,甚好!  

钱师爷放下心来。  

三喜临门?  

此言一出,屋内的宋家村人全部震惊了。  

他们没猜错的话,这是保媒吧?  

主薄和县令大人亲自保媒。  

这宋家,大造化啊!  

宋里正,宋振远对视一眼。  

默默下了决定。  

宋家村以后,定要唯宋老爷子马首是瞻。  

堂屋外。  

宋青茉悄悄的拽走了宋青苑。  

小声道,“难道陈主薄要和县令大人,争大郎哥?”  

“大郎哥,可真有福气!”  

宋青茉感慨着。  

宋青苑摇摇头,“不是!”  

“县令大人已经先发制人,提出双喜之事。”  

“陈主薄若是也想提大郎哥,必不会出声。一个主薄他还不敢和县令争。”  

“既然他说了三喜,提的恐怕就是我二哥”  

“二郎哥?”宋青茉惊呼,捂住了嘴,问道,“你说爷会同意吗?”  

“不会!”宋青苑斩钉截铁的道。  

“那大郎哥那个呢?”宋青茉追问。  

宋青苑皱了皱眉头。  

老爷子会不会答应她不知道。  

可陈主薄这么一提。  

可就难办了。  

果然,堂屋内,宋老爷子的脸上呈现一瞬间的为难之色。  

“这个”宋老爷子张了张嘴。  

话没出口,只听外面喊道,“爷,开饭了”  

宋老爷子松了一口气。  

这饭开的及时。  

“县令大任,主薄大人,钱师爷,咱们先吃饭,吃完饭咱们再谈,如何?”  

“哈哈!”  

陆县令一笑,站起身来,“说的对!咱们得先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